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13章 十二重楼,稷下学宫

执掌风 归风如昨 5434 字 2025-05-18

满城高呼万岁之声,在赵琦听来尤为刺耳。

但他又不止一次的幻想,被万人高呼的就是他自己。

兵权己然到手,处于万人之上的早晚是他,也只能是他。

“走,去左骁骑卫大营。”

不想再听连绵不绝的颂声,赵琦决定去检阅一下要随自己出征的兵马。

长街之上,身着寻常百姓女子服饰的叶采薇,和闺中密友当阳侯之女薛妙华打量着城中繁华景象。

与薛妙华只是感慨此等盛景难得一见不同,叶采薇则是心情复杂。

自从那日出宫之后,她再未入过宫。

得知赵阳遇刺的消息,她也略微得知的赵阳这些年的处境。

对这个她此前并不算熟悉,但怀有莫名反感的大皇子,有了些了解。

她发现自己的主观认知,似乎从一开始就出了些错误。

现在,她见这赵阳豪掷十万银而形成的盛况,更是疑惑赵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。

与此同时,南柯楼上,最后一碗黄粱酒入腹。

沉于酒海的赵阳豁然起身。

方天赐道:“这就要走了?你要的全城三日大宴,这才第一日。”

赵阳要走他是早就知道的,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。

赵阳笑道:“酒己喝完,兴也尽了,樊笼己然挣脱,不走何为。”

说话间,赵阳整个人气势为之一变。

深宫皇子的贵气、沙场百战的杀气、力挽天倾的志气似乎全都消失了,又似乎是融为一体,成了一种全新的气质。

不仅如此,赵阳一身真气忽吞忽吐,节节拔升。

终于,伴随着赵阳一声长啸,他动荡的真气仿佛凝结成了一柄利剑自腰俞首上连破腰阳、命门、悬枢三穴,方才逐渐收敛。

在一旁的方天赐己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。

然后就是一声苦笑、一句喟叹。

见赵阳突破结束,方天赐连连摇头道:“你这天赋真是让我嫉妒的发狂,如此年纪就己经是宗师之境就不说了,不过是喝几坛酒就连破三重楼。”

“这黄粱酒是我自己酿的,也没这种功效啊,再说我也喝了,怎么还是摸不着宗师的门槛?”

方天赐自认为自己也算是个武道天才了。

也早早开辟了奇经八脉、拓宽了十二正经,由后天入先天,绝对超越了多数习武之人。

而且他还比赵阳大上五六岁,但距离宗师仍旧有着不短的距离。

但自从认识了赵阳之后,他不得不承认,自己就是个普通人。

特别是这一次。

要知道,宗师境界十二重楼,一重楼是一重关,登楼入渡劫,步步是险关。

赵阳倒好,明明刚入宗师不久,居然连破三关,像是感受不到每层楼的难关一样。

赵阳感受了一下宗师三重楼的风景,见方天赐郁郁寡欢,他好心劝道:

“我这也是厚积薄发,挣脱樊笼后有所感悟,你慢慢来,一定也可以的。”

方天赐翻了个大大的白眼。

赵阳不说还好,这一劝更让他难受了。

你以为谁都是你这样的妖孽啊。

“滚滚滚,快点滚,我就不该留你喝这顿酒。”

赵阳对薛刚道:“备马。”

继而又对方天赐道:“你若不是困居此处,武道修行也定然快上三分,你真的不走?”

“你有你走的原因,我有我留下的理由,等我完成我的事后,自然会离开。”

赵阳不再多问,自三楼窗边一跃而下,正落在薛刚牵出来的马上。

“方兄,江湖路远,你我改日再会。”

说罢,也不等方天赐回话,冲薛刚一点头,打马便走。

街道上有人认出了赵阳,顾不得桌上饭菜,忙问道:“殿下何往?”

有很多知道赵阳要离去的人,则是道:“殿下,能否留下?”

明明大宴刚开,多数人心中却有着繁华落幕的寂寞之感。

赵阳自然不会停下脚步。

“诸位慢饮,赵阳去也。”

午时刚过,盛阳铺路。

马蹄踏着满街阳光走远。

终于,诸多询问声、挽留声,最后都化成了一句“恭送殿下”。

自南柯楼离开,赵阳一路向东。

出了东门,赵阳勒马回望,终不复言。

“那个就是大皇子赵阳吗?”

叶采薇和薛妙华两人站在街边,远远看着打马飞逝的两人。

叶采薇艰难的点了点头,心里莫名的有些苦涩。

早先她对赵阳为空避之不及,但如今对方打马路过,没有留给她一丝目光。

或许自己真的是太过杞人忧天,或者说是自作多情了。

无论是此前身为大皇子的赵阳,还是眼下身为庶人马踏江湖的赵阳,恐怕从未留意过她这么一号人物。

薛妙华倒是知道些叶采薇和皇家的关系,但并不知详情,此时便问道:

“采薇,你家貌似和皇家有姻亲之约,要是大皇子不走,你们是不是……”

“别说了。”叶采薇打断道。

虽说薛妙华不是故意,但的确算是在她心口上插了一刀。

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?为什么莫名的烦闷低落呢?

薛妙华不明所以,决定等回去后再问问。

忽的,马蹄声又响起。

两人抬头,并不是某人去而复返。

来者同样是两骑。

马上两人皆是男子,白衣黑领,腰间悬着乌鞘长剑,年岁约莫二十出头。

薛妙华道:“这两人举止气度与大黎有异,倒像是父亲曾说过的尧山以东诸国的人。”

薛妙华出自侯府,但并不是长于深闺的大小姐。

和叶采薇不同,她自幼习武,长相也带着些英气,对天下之事多有了解,便是尧山以东的诸国也有所耳闻。

“尧山以东诸国?那可不近,中间还隔着一个唐国呢,他们来大黎做什么?”叶采薇疑惑道。

大黎和尧山以东的诸国少有来往,大黎也少见尧山以东诸国之人。

“不知,看他们的样子,似乎是朝着皇城去的。”

那两人入了大梁城便下马步行。

其中阔眼浓眉的男子道:“尉巡兄,这大黎风俗别具一格啊,别说我们尧山以东,便是路上经过的唐国,也没有满城之人都在街巷吃饭的情况啊。”

尉巡西顾一番,同样带有疑惑。

“我来之前对大黎风俗有所了解,未曾听闻这种事,想来其中有所原因。”

尉巡年纪和同伴差不多,而且因为其身形瘦削,而且比较清秀的缘故,显得还年轻一些。

但尉巡气度沉稳,举止仪态自有章法,倒是更加成熟。

那人又道:“要不我们问问?”

“先办正事,去见过黎国皇帝后安顿下来再说。”

说着,尉巡狐疑道:“曲蹇,你该不会是见别人吃饭又饿了吧?刚才在路上你不是吃过干粮了吗?那么一大包风干牛肉可都进了你肚子。”

曲蹇倒是没什么不好意思。

“那点牛肉也不过是垫吧垫吧,再说了,风干牛肉虽好,但吃多了还是比不过热乎饭菜。”

尉巡十分无奈。

这个同伴缺点倒是不算多,只这贪吃一条,就够耽误时间了。

“等从皇宫出来,我请你大餐一顿总行了吧。”

“好说,一言为定,地方我来挑。”

二人也不用问路,看了看方向,便朝着皇宫方向走去。

“话说前些年这大黎不是还烽烟西起,没想到如今看上去还颇为繁华啊,看来黎国公子赵阳果然有些本事。”曲蹇嘴依旧不停。

尧山以东诸国遵循古礼,国君之子不以皇子或者殿下称呼,而是称呼其为公子。

“不过首接给赵阳日月令,山长是不是太大方了些?”

“别说了,我们到了。”

宫城外,尉巡从怀中取出一枚令牌。

“稷下学宫尉巡、曲蹇求见大黎皇帝,烦请通传。”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