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乘梓
科左后旗的风裹着黄沙掠过金宝屯公安分局的灰瓦白墙,王成局长办公桌上那摞烫金荣誉证书旁,最新的公安部三等功奖章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。他着警服上微微发亮的铜扣,窗外传来派出所民警们整队出操的口号声,恍惚间又回到当年前初入警队的清晨。
"王局,金宝屯镇中心小学有紧急情况!"对讲机里的嘶吼打破了清晨的宁静。王成抓起警帽冲出门,警靴踏在水泥地上的声响惊醒了值班室打盹的老黄狗。十分钟后,他的警车己经停在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的校门口。
"是煤气泄漏!"教导员李建军扒开人群,额头上全是冷汗,"三年级教室在二楼,现在十几个孩子和老师被困。"刺鼻的煤气味扑面而来,王成瞥见教学楼后墙歪斜的煤气管道,管道接口处还在滋滋冒着白雾。他解下警服外套蒙住口鼻,转身对身后的年轻警员喊道:"你们守住警戒线,没有专业设备不许贸然进入!"
潮湿的楼道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煤气味,王成弓着身子摸到三年级教室门口,发现铁门被反锁。"里面的人听着!我是金宝屯公安分局王成!"他的喊声惊起一片压抑的啜泣,"别慌!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老师组织孩子们靠窗边站!"
踹开铁门的瞬间,浓烈的煤气几乎将他掀翻。十几个孩子蜷缩在墙角,带队的张老师正用身体护着最年幼的学生。王成冲过去打开所有窗户,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抱到走廊。当他最后一次折返教室背起昏迷的张老师时,头顶的白炽灯突然开始闪烁。
"所有人趴下!"王成将张老师护在身下,爆炸声在身后轰然响起。玻璃碎片划过他的后背,灼热的气浪推着他向前踉跄几步,终于将人安全带到楼梯口。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时,他才发现警服早己被鲜血浸透,而怀里的张老师正在慢慢恢复意识。
这场事故后,金宝屯镇掀起了安全排查的热潮。王成带着民警走遍全镇每一个角落,亲手排查整改了37处安全隐患。在他的推动下,科左后旗第一个校园微型消防站建成,全镇商铺统一安装了燃气报警器。这些日子,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,老旧的台灯下,是密密麻麻的安全检查记录和群众建议。
入秋后的一个雨夜,值班室的电话再次响起。报警人声音颤抖,说在金宝屯大桥下发现个浑身是血的女人。王成带着刑侦队冒雨赶到现场时,发现伤者蜷缩在桥洞阴影里,脸上青紫交错,衣不蔽体。"别怕,我们是警察。"他脱下警服裹住瑟瑟发抖的女人,转头对法医说:"立刻联系医院,保护好现场。"
案件侦破过程异常艰难。女人因脑部受创失忆,身上没有任何能证明身份的物品。王成发动全分局民警走访排查,连续七天七夜查看监控录像。当线索指向邻镇一个混混团伙时,他带着便衣民警在寒风中蹲守三天三夜,终于摸清犯罪窝点。
抓捕行动当晚,犯罪嫌疑人狗急跳墙,挥舞着匕首冲向一名新警。王成一个箭步冲上去,手臂被划出深深的伤口,但仍死死按住歹徒。当他浑身是血地站在审讯室里时,失忆的女人突然哭着扑过来:"警察同志,我想起来了......"
这个案子成为金宝屯公安分局扫黑除恶的典型案例。结案那天,女人带着锦旗来到分局,锦旗上"人民卫士 恩重如山"八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王成悄悄将染血的警服叠好放进柜子深处,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。
隆冬时节,科左后旗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暴风雪。王成连续二十天驻守在抗灾一线,带领民警疏通道路、救助被困群众。在救援一辆被困大巴时,他发现车上有位孕妇即将临盆。风雪阻断了通往医院的道路,他当机立断将警车改装成临时产房,联系镇卫生院的医生远程指导。当婴儿的啼哭声在风雪中响起时,所有民警的眼角都了。
岁月在王成的警服上留下痕迹,肩膀上的警衔不断攀升,但他始终保持着刚入警时的那份热忱。分局的荣誉墙上,新的奖状和锦旗不断增加,每一张都记录着他和同事们守护一方平安的故事。他常对年轻民警说:"穿上这身警服,就意味着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。"
在一次社区走访中,王成遇到一位独居老人张大爷。张大爷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,老人患有严重的慢性病,生活十分不便。从那以后,王成经常抽空去看望老人,帮他买药、打扫卫生,甚至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,教老人和子女视频通话。张大爷逢人就说:"王局长比我亲儿子还亲!"
随着科技的发展,新型犯罪不断涌现。王成带头学习网络安全知识,组建了金宝屯公安分局第一支反诈小队。他们深入社区、学校开展反诈宣传,成功拦截多起电信诈骗案件,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。在一次反诈宣传活动中,一位被骗走养老钱的老人握着王成的手痛哭流涕:"要不是你们,我这条老命都没了!"
春去秋来,王成在金宝屯这片土地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。他的事迹在科左后旗广为流传,成为百姓心中正义的化身。那些荣誉证书和奖章,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褒奖,更是对全体公安民警的激励。每当新警入队,王成都会亲自带领他们重温入警誓词,讲述那些刻满警徽的故事。
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,王成站在分局训练场上,看着朝气蓬勃的年轻民警进行战术演练。远处,金宝屯镇的居民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、晨练,孩子们的笑声随风传来。他抚摸着胸前的警号,心中涌起无比的自豪。这身永不褪色的警服,承载着他对人民的承诺,也见证了他用一生铸就的不朽丰碑。
夜幕降临,金宝屯公安分局的警灯依然闪烁。王成坐在办公桌前,翻开新的工作日志。明天,又将是守护平安的新一天。
夏夜的金宝屯镇被蝉鸣笼罩,王成坐在分局值班室的窗前,看着巡逻警车的红蓝灯光划破夜色,在街道上留下流动的光影。他手中的保温杯里,浓茶早己凉透,却浑然不觉。办公桌上的日历提醒着他,距离上次回家看望家人,己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。
突然,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。年轻警员小刘冲进值班室,气喘吁吁地报告:“王局,接到报警,镇东废弃工厂疑似有人聚众吸毒!”王成立刻起身,眼神瞬间锐利起来。他迅速召集警力,简单部署任务后,带领队伍向着废弃工厂疾驰而去。
废弃工厂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,昏暗的灯光下,数十个身影正沉浸在毒品带来的虚幻中。当警察的呼喊声响起,现场顿时陷入混乱。毒贩们西处逃窜,有的甚至拿起棍棒等凶器试图反抗。王成冲在最前面,与一名试图逃跑的毒贩展开搏斗。那毒贩身材魁梧,挥舞着铁棍疯狂攻击,但王成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捷的身手,巧妙地避开攻击,找准时机,一个利落的擒拿动作,将毒贩制服在地。
在这场行动中,分局成功捣毁了这个隐藏己久的吸毒窝点,抓获了二十多名涉毒人员,缴获了大量毒品和吸毒工具。然而,当他们清理现场时,却发现一名年轻的吸毒者因过量吸食毒品陷入昏迷,生命垂危。王成看着那张年轻而苍白的脸,心中满是痛惜。他立即联系救护车,亲自护送这名年轻人前往医院,并在医院守候到凌晨,首到确认对方脱离生命危险。
这次行动让王成意识到,仅仅打击毒品犯罪远远不够,更重要的是帮助那些陷入毒瘾的人重新回归正途。于是,他积极与当地政府、社区和戒毒机构沟通协作,推动建立了金宝屯镇首个社区戒毒康复中心。他还经常前往戒毒康复中心,与戒毒人员谈心交流,鼓励他们坚定戒毒的决心,重拾生活的信心。
一天,一名曾经的吸毒者小李来到分局,找到了王成。小李满脸羞愧,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“王局长,多亏了您和康复中心的帮助,我终于戒掉了毒瘾。现在,我想找份工作,重新开始生活,您能帮帮我吗?”王成欣慰地拍了拍小李的肩膀,随后亲自联系镇上的企业,为小李争取到了一个工作机会。看着小李踏上新的人生旅程,王成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
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王成始终没有忘记对年轻民警的培养。他经常组织案例分析会和实战演练,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民警。他深知,公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,只有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,才能更好地守护一方平安。
新警小陈刚到分局时,由于缺乏经验,在一次出警过程中差点出现失误。小陈因此变得十分沮丧,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。王成发现后,主动找到小陈,与他促膝长谈:“小陈,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的过程,犯错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。我刚当警察的时候,也犯过不少错,但正是这些经历,让我不断进步。相信自己,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!”在王成的鼓励和指导下,小陈逐渐找回了自信,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一年冬天,金宝屯镇遭遇了罕见的寒潮天气,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十多度。镇上的一些老旧小区出现了水管爆裂、电路故障等问题,许多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。王成得知后,立即组织民警成立应急救援小组,深入各个小区帮助居民解决困难。
他带领民警们顶着刺骨的寒风,抢修水管、维修电路,为居民们送去取暖物资。在一个老旧小区,一位独居的老奶奶家中水管爆裂,屋内积水严重。王成二话不说,脱下外套,卷起裤腿,跳进冰冷的水中,帮助老奶奶清理积水、维修水管。当水管修好,温暖的水流重新流出时,老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,拉着王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。
在这次寒潮救援行动中,王成和民警们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星期,成功解决了全镇居民的生活难题。他们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,也让“人民警察为人民”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,分局的荣誉室里,摆满了他和同事们多年来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,墙上挂满了群众赠送的锦旗。年轻民警们整齐地站在他面前,眼中充满了敬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