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21章 纹样复兴计划启动,被迫营业讲座

执掌风 芋泥年糕 4880 字 2025-06-30

林昭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邀请函,手指在“拒绝”键上悬停了三分钟。

“这个项目要去三个国家采风,还要举办巡回展览。”她捏着手机戳了戳顾砚的肩膀,“我连小区业主大会都能躲在快递柜后面,你说我去博物馆做讲座不得当场社死?”

顾砚正在用平板为她的新模型调整3D结构,听到这话后抬起头问道:“你看山田律师昨天发的附件了吗?”

林昭打开邮件里那个加密文件夹。

褪色的老照片中,一位七十岁的蓝印花布手艺人蹲在染缸前,旁边标注着“全国仅存3位”;模糊的视频里,扎染工坊的木架落满灰尘,字幕显示“最后一批学徒2019年结业”。

她的指甲慢慢掐进掌心。

“我接。”林昭突然说道。

顾砚的平板“啪”的一声掉进了沙发缝里。

“但先说好了——”她的耳尖通红,“讲座我只讲模型,不念稿子。”

苏馆长的电话比项目合同来得还快。

“小林啊,博物馆新馆开馆需要一场‘传统纹样活态展示’讲座。”电话里传来翻纸的声音,“就定在下周六,观众席能坐三百人。”

林昭的手机差点掉进刚泡好的模型胶水里。

当晚,顾砚的程序员思维终于派上了用场。

他晃着从公司顺来的AR眼镜说:“你边做模型边讲,镜头对着工作台,我用代码把纹样的历史轨迹投射到大屏幕上。”他推了推眼镜,“社恐的终极解决方案——让手工作品当翻译。”

试演那天,陆星瑶扛着自拍杆来当观众。

林昭握着刻刀的手首抖,刀尖在樱桃木胚上划了一道歪线。

“停!”顾砚突然按下暂停键。

林昭慌得正要道歉,却见他低头敲了两下电脑,大屏幕上的歪线突然变成了动态轨迹:“看,这道划痕像不像宋代吉州窑的冰裂纹?”

陆星瑶的自拍杆差点戳到天花板:“绝了!这哪是翻车,这叫‘手作温度’!”

陈默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,举着应援牌喊道:“嫂子超——级——棒——”

接下来的半个月,林昭的客厅成了项目指挥部。

陆星瑶抱着笔记本电脑蹲在茶几边说:“主持串词我写了三版,要是冷场就抛出顾哥的黑历史——比如他大学时给游戏角色设计的‘死亡芭比粉’铠甲。”

苏馆长扛着博物馆的投影仪来调试:“小顾做的互动模块我试过,扫描模型能看到纹样从唐代陶片到现代潮牌的演变,年轻人肯定会买账。”

佐藤健一的国际快递拆开后是整整两箱图册,扉页用毛笔写着:“这些纹样在日本传承时的变奏,希望对林小姐有所启发。”最上面一张便签被咖啡渍晕开:“顾桑的AR技术,比我儿子的游戏攻略有用多了。”

顾砚则在书房搭了个临时服务器,键盘敲击的声音比模型打磨机还响:“观众扫码能上传自己找到的老物件纹样,后台自动生成‘你的纹样基因图谱’——社恐不敢说话?用照片当传声筒。”

讲座当天,博物馆大厅挤得像漫展签售会一样。

林昭站在舞台侧幕,盯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头,后颈的汗水把衬衫粘在了皮肤上。

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备用刻刀——这是顾砚塞给她的,说“手摸到工具就不会抖”。

“林昭。”

熟悉的咖啡香气从身后飘来。

顾砚不知道什么时候换了一件浅色衬衫,袖口规规矩矩地卷到了小臂。

他弯腰给她戴上AR眼镜,指尖擦过她的耳尖:“镜头只拍工作台,你就当台下是陈默举着应援牌——”

“还有我举着自拍杆!”陆星瑶从舞台另一侧探出头,比了个加油的手势。

林昭深吸一口气。

聚光灯亮起时,她摸到刻刀的瞬间,心跳突然平稳了下来。

“大家现在看到的,是我用樱桃木复刻的唐代团花纹。”她低头看着工作台,AR投影在大屏幕上展开:陶片、织锦、漆器上的团花依次闪过,“这道卷草纹的弧度,和我奶奶缝的被套边一模一样。”

台下传来倒吸凉气的声音。

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姑娘举着手机喊道:“姐姐,我外婆的蓝布衫上也有!”

顾砚在控制台轻轻按了个键。

大屏幕上突然跳出姑娘手机里的照片,蓝布衫的纹样和唐代织锦叠在一起,边缘泛着暖黄色的光。

掌声像潮水一样涌来。

讲座结束时,林昭的工作台上堆了厚厚的一沓观众递来的老物件照片:有锈迹斑斑的铜锁、褪色的肚兜、缺角的瓷碗。

最上面一张是一个小男孩画的:“奶奶的围兜,上面有蝴蝶,和姐姐讲的一样。”

顾砚抱着她的工具盒跟在后面,看着她低头翻看照片时眼睛发亮,嘴角也慢慢翘了起来。

走出博物馆时,天己经黑了。

秋夜的风卷着桂花香吹来,林昭的外套被吹得鼓了起来。

“顾砚。”她突然停住脚步。

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顾砚看着她被风吹乱的头发,伸手帮她别到耳后:“嗯?”

“刚才在台上……”林昭的声音轻得像飘在风里,“我突然不害怕了。”她抬头看着他,眼睛里闪烁着星星,“因为我知道你在后台,知道星瑶在控场,知道有这么多人……”

顾砚的手顿了顿,轻轻握住她的指尖。

“以后这种场合,我都在。”他说,“你负责让纹样活过来,我负责让世界看见。”

三个月后,林昭的“东方纹样复兴”系列模型在国家动漫博物馆首次展出。

玻璃展柜里,唐代团花的樱桃木挂饰、宋代冰裂纹的银质胸针、明代缠枝莲的树脂发簪依次排列。

观众扫描展牌上的二维码,手机里就会跳出纹样从文物到现代的演变动画。

巡展到上海那天,林昭躲在展柜后面啃着三明治,听到两个金发留学生举着手机讨论。

“她的设计里,中国的云纹、日本的樱纹、韩国的唐草纹好像在跳舞。”高个子男生说,“我奶奶的和服腰带,和这个发簪的纹样很像。”

“听说她下一站要去京都?”另一个翻着手机说,“京都国立博物馆发了邀请,说要举办中日纹样对比特展。”

林昭咬着三明治抬起头,看见顾砚正站在展柜的另一端。

他穿着那件浅色衬衫,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演示AR扫描——小朋友的卡通手表上,居然跳出了宋代点茶纹的演变轨迹。

她走过去,把半块三明治塞到他手里。

“顾策划,我们是不是通关了?”

顾砚咬了一口三明治,眼睛弯成她熟悉的弧度:“才刚开始呢。”

他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。

林昭瞥见屏幕上的邮件预览:“关于京都巡展场地协调的确认函——山田真司”。

秋末的阳光透过玻璃展柜照进来,在两人交叠的影子上,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光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