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河南三门峡那略显简陋的工地里,阳光透过尚未砌好的窗框洒在地面上,尘埃在光束中飞舞,宋敏和工友们正围聚在刚刚完成特殊纹理效果处理的墙面前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自豪。
几天前,当甲方提出要在部分墙面上做出特殊纹理效果时,大家心里都打起了鼓。毕竟以往学的、做的都是常规的室内抹灰活儿,这特殊纹理,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座横亘在面前的高山,高耸且难以逾越。何家超几爷子看着大家有些犯愁的模样,却依旧沉稳地鼓励道:“别怕,咱干这行,不就是一路攻克难题过来的嘛,只要肯下功夫,没什么搞不定的。”
宋敏记得很清楚,那天大家围坐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该从哪儿入手。有的工友提议去问问其他工地的同行,看有没有做过类似的;有的则说干脆去城里的书店找找相关的书籍,说不定能找到些有用的法子。说干就干,第二天,一部分人就分头行动了起来。
小李和小张自告奋勇去周边的其他工地取经。他们顶着大太阳,一家一家工地地跑,好话说了一箩筐,可有的工地师傅自己也不太懂,只是大概描述了下可能的做法;有的虽然懂一点,但却藏着掖着,不肯全告诉他们。两人跑了一整天,收获寥寥,回到工棚时,脸上满是沮丧和疲惫,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,紧紧地贴在背上。
而另一边,宋敏带着几个人去了城里的书店。那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,可关于抹灰特殊纹理的却不多。他们在书架间来回穿梭,眼睛像扫描仪一样快速扫视着每一本书的封面和目录。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找到了一本看着挺靠谱的抹灰工艺书籍,里面有一小节提到了类似的纹理做法。宋敏如获至宝,赶紧掏钱买下,一行人便急匆匆地赶回了工地。
回到工地后,大家顾不上休息,立刻围坐在一块儿,听宋敏念着书里介绍的方法。那书上的文字虽说有些晦涩难懂,但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,时不时还会有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。按照书上所说,他们先是准备材料,需要往原本的抹灰材料里添加一些特殊的细沙和粉末,来改变其质地,从而便于塑造出纹理。
可这材料的比例就是个大难题,书里只是给了个大概范围,具体多少合适,还得靠他们自己去摸索。于是,大家开始了一次次的试验。第一天,按照一个预估的比例调配好材料,往墙上一抹,结果纹理要么太浅,根本看不出来效果,要么就是太粗糙,完全不是甲方要求的那种细腻又独特的感觉。大家看着那失败的墙面,并没有气馁,反而互相打气,决定第二天再调整比例重新试。
第二天,大家又早早地来到工地,这次把细沙的比例稍微调高了些,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墙上,满怀期待地看着效果。可这次,纹理是有了,却出现了新的问题,涂抹的时候材料太干,很难抹匀,而且干了之后还出现了一些细小的裂缝。这可把大家急坏了,有人忍不住抱怨了几句,觉得这活儿太难干了,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何家超几爷子听了,严肃地说道:“咱可不能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啊,哪有什么事儿是一帆风顺的,再想想办法,肯定能成。”在师傅的鼓励下,大家静下心来,再次分析问题所在。宋敏提出,可能是添加的粉末吸水性太强,导致材料太干,是不是可以试着换一种粉末,或者调整下其他辅助材料的用量。
大家觉得有道理,又赶忙去西处寻找合适的替代粉末,经过多方打听和尝试,终于找到了一种既能保证纹理效果,又不会让材料过于干燥的粉末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大家每天都在不断地调整材料比例,尝试不同的涂抹手法,手上的动作从最初的生疏变得越来越熟练,可那理想中的完美纹理效果却依旧像是隔着一层纱,看得见却摸不着。
首到那关键的一天,阳光依旧如往常一样洒在工地上,大家像往常一样调配好材料,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往墙上涂抹着。这一次,随着最后一抹完成,那墙面呈现出的纹理效果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。细腻又独特的纹理,在阳光下仿佛有着别样的生命力,就像是一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,每一处纹理的起伏都恰到好处。
“成了!成了!”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,紧接着,整个工地都沸腾了起来。大家欢呼着,笑着,互相拍打着对方的肩膀,那几日的疲惫和沮丧仿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。宋敏看着那面墙,眼眶微微有些,这背后付出的艰辛,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啊。
没过几天,甲方再次来到工地视察。大家心里既紧张又期待,都盼着自己辛苦的成果能得到认可。甲方负责人在何家超几爷子的陪同下,走进了那间屋子,当目光落在有着特殊纹理效果的墙面上时,脸上瞬间露出了惊喜的神色,不住地点着头,嘴里夸赞道:“这活儿干得漂亮啊,真没想到你们能做出这么好的效果,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呢。”
宋敏他们听到这话,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,相互对视着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,那笑容里有对自己努力付出的欣慰,也有攻克难题后的骄傲。甲方负责人围着屋子转了一圈,又仔细查看了其他几面同样有着特殊纹理的墙面,越看越满意,当场就对何家超几爷子说道:“你们这手艺真是没得说,我这边还有几个工程,正需要这样用心又有本事的队伍,等这个工程结束了,我给你们介绍介绍,后面的活儿可多着呢。”
何家超几爷子赶忙笑着道谢,客气地说道:“都是大家伙儿一起努力的结果,我们也想着把活儿干好,不辜负您的期望呀。”等甲方负责人离开后,大家围坐在一起,兴奋地讨论着这事儿。
“哎呀,这辛苦总算是没白费啊,没想到咱们还真能攻克这个难题,这下好了,以后不愁没活儿干了。”小李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笑着说。
“是啊,不过通过这事儿,我是越发觉得这抹灰活儿里有着大大的学问,咱们之前学的那都只是皮毛啊,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呢。”宋敏深有感触地说道。
大家纷纷点头赞同,经过这次经历,他们深知在这看似普通的抹灰行业里,每一个新的要求、每一个难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,只要肯钻研、肯付出,就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。
从那之后,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。每天天还没亮,就都自觉地起床,准备好工具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在涂抹墙面时,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,而是会用心去思考怎样能让每一面墙都达到最好的效果,哪怕是那些没有特殊纹理要求的普通墙面,他们也会尽可能地抹得更加平整、光滑,力求做到尽善尽美。
有一回,一个年轻的小徒弟在涂抹一面普通墙面时,不小心把一处抹得有点凹凸不平了。要是放在以前,可能稍微修一修,差不多就行了。可现在,他自己就觉得不满意,主动把那一块儿重新铲掉,重新调配材料,仔仔细细地又抹了一遍,首到自己觉得完美了才作罢。旁边的老工友看到了,笑着打趣道:“哟,现在要求这么高啦,这可是普通墙面呀。”小徒弟却一脸认真地说:“那也不能含糊呀,咱现在可是要做精品活儿的。”
随着工程逐渐接近尾声,整个工地的氛围既有着即将完工的轻松,又有着对下一个工程的期待。大家一边有条不紊地完成着最后的收尾工作,一边互相交流着这段时间学到的新技巧和心得。
在最后的验收环节,甲方带着专业的验收团队来到工地。验收人员拿着各种工具,对墙面的平整度、纹理效果、材料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检测。宋敏他们站在一旁,心里虽然有底,但还是难免有些紧张,眼睛紧紧地盯着验收人员的一举一动。
当验收人员完成所有检测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,宣布验收通过的时候,整个工地再次响起了欢呼声。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,这意味着他们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可,也意味着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,在抹灰行业里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回到工棚后,何家超几爷子提议晚上加餐庆祝一下。大家纷纷响应,有人去买了酒,有人去准备了更多的好菜。那晚上,工棚里热闹非凡,大家围坐在一起,吃着、喝着、笑着,分享着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。酒过三巡,有人开始回忆起刚开始面对特殊纹理难题时的迷茫和无助,说着说着,大家都不禁感慨万千。
“那时候真觉得这难题就像一座大山,压得人喘不过气来,可现在看看,咱们把它给攻克了,这感觉,真好啊!”小张红着脸,带着几分醉意说道。
“是啊,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难题,咱们都不怕了,只要齐心协力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。”宋敏举起酒杯,大声说道。
大家纷纷响应,酒杯碰在一起,发出清脆的声响,那声响里满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对自己手艺的自豪。在这三门峡的工地上,他们不仅收获了攻克难题后的成就感,更收获了一份深厚的情谊,一份对抹灰行业的热爱与执着,而这份自豪与热爱,也将伴随着他们,在未来的日子里,去迎接更多的挑战,去创造更多属于他们的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