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33集:面临的新挑战

执掌风 竹晴园 6696 字 2025-04-01

在河南三门峡那处室内抹灰的工地上,阳光依旧每日按时洒落在简陋的工棚和尚未完工的建筑上。随着工程按部就班地推进,原本平稳的节奏却被甲方突如其来的新要求给打破了。

甲方提出,部分墙面需要呈现出特殊的纹理效果,不能只是常规的平整模样。当何家超几爷子将这个要求传达给大家伙儿时,众人的脸上先是一愣,随后便布满了愁云。毕竟,他们平日里学的、做的都是最为普通常见的抹灰手艺,这种特殊纹理,大家是连见都没怎么见过呀,更别提亲手做出来了。

宋敏站在那几面需要做出特殊纹理的墙面前,眉头紧锁,眼睛首勾勾地盯着墙面,仿佛想凭借自己的意念就在那光秃秃的墙上变出甲方要求的效果来。其他几个年轻的徒弟也围在一旁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眼神里满是迷茫与无措。

何家超几爷子看着大家这副模样,心里也着实有些发愁,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渐渐皱起,形成了几道深深的沟壑。不过,他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,清了清嗓子,用那带着些沧桑却又无比坚定的声音鼓励大家说:“没事儿,咱没做过,那就学着做呗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只要肯下功夫,还能有过不去的坎儿?”

师傅的话就像一阵春风,吹散了大家心头些许的阴霾,也重新燃起了众人的斗志。于是,一场为了攻克特殊纹理效果的“战斗”就这样打响了。

大家先是开始西处打听,只要是认识的同行,不管是在这个工地附近干活的,还是以前有过合作的,都一一去问了个遍。宋敏带着几个师弟,跑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工地,逢人便问有没有做过类似纹理的活儿,要是遇到做过的,那眼睛都放光,赶忙凑上去详细地请教具体的做法。

有一回,他们打听到在离这儿几里地外的一个工地上,有个老师傅曾经做过类似的纹理效果,宋敏他们顾不上休息,顶着大太阳就奔了过去。到了地方,那老师傅正坐在阴凉处抽烟呢,宋敏满脸堆笑,客气地说明了来意。老师傅看他们一个个满头大汗,又是诚心诚意的样子,便也不藏着掖着,把自己知道的大概流程说了说。

“这纹理啊,关键就在那抹灰的手法和用的工具上。你们不能光用平常的抹子,得找些特制的小刮板啥的,在灰还没干的时候,按照一定的纹路刮出来,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,得多练呐。”老师傅慢悠悠地说道。

宋敏他们一边听,一边认真地在本子上记着,生怕漏了哪个关键的细节。问完了老师傅,他们又围着那工地上己经做好纹理的墙面看了又看,恨不得把那纹理的模样都刻在脑子里才好。

除了向同行打听,大家还一窝蜂地往书店跑。那时候书店里关于建筑装饰方面的书籍不算多,但只要是和抹灰纹理沾点边儿的,他们都如获至宝般地买了回来。每天收工后,工棚里原本用来休息、闲聊的时间,如今都变成了大家的学习研讨时间。

昏黄的灯光下,徒弟们围坐在简易的桌子旁,何家超几爷子坐在中间,大家把买回来的书摊开,逐字逐句地研究着。有人负责念内容,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,就停下来,大家一起讨论,各抒己见。

“你们看这儿说的,利用不同的抹灰厚度和角度,可以营造出不一样的光影效果,说不定就能做出那种特殊纹理了呢。”一个徒弟指着书上的一段话说道。

“嗯,是有道理,可这具体操作起来,得多试几次才能找到合适的厚度和角度呀。”另一个徒弟附和着。

何家超几爷子则一边听着大家的讨论,一边若有所思地点着头,时不时还会补充几句自己的见解,引导着大家往更深的方向去思考。

在不断地打听和学习过程中,大家也开始试着动手摸索了。一开始,那场面可谓是“惨不忍睹”。

宋敏自告奋勇第一个尝试,他按照从老师傅那里学来的,找了个特制的小刮板,调好灰,小心翼翼地往墙上抹着,然后试着按照想象中的纹路去刮。可那灰要么太稀,根本挂不住,流得到处都是;要么就是太稠了,刮板刮过去,首接就把灰给带下来一块,墙面变得坑坑洼洼的,哪有什么纹理效果可言。

其他徒弟看到这情况,有的忍不住笑出了声,可笑着笑着,又觉得自己上去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,便又都收住了笑声,继续认真地看着宋敏操作,想着能从中吸取点教训。

“没事儿,宋敏,刚开始都这样,多试几次就好了。”何家超几爷子在一旁安慰道,同时也在仔细观察着宋敏操作过程中的问题,想着一会儿怎么给大家总结总结。

一次不行,那就两次,三次……大家轮流着上去尝试,每个人都不怕失败,哪怕那墙面被弄得乱七八糟,也没人有一句怨言。大家心里都清楚,只有不断地试错,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。

随着不断地摸索,慢慢地,大家似乎找到了一点门道。有个叫小李的徒弟,在一次操作中,偶然间调整了一下刮板的角度,再配合上特定的抹灰厚度,居然在墙上刮出了一小片有点模样的纹理来。

“哎呀,快看快看!有点那意思了啊!”旁边的徒弟兴奋地喊道,大家一下子都围了过去,眼睛紧紧盯着那一小片纹理,就好像发现了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
“嘿,小李,你这是咋弄的呀?快说说。”宋敏急切地问道。

小李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:“我就是想着刚才书上说的角度问题,就试着把刮板斜了一点,然后抹灰的时候稍微薄了点儿,没想到就出了这个效果,不过我也还没太掌握好,就这么一小片呢。”

虽然只是一小片,但这无疑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和希望。何家超几爷子也笑着夸赞道:“不错不错,小李这就是个好开头啊,大家就照着这个思路,再多练练,肯定能越做越好。”

有了这个成功的小例子,工地上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了。大家干活的时候更加用心,休息的时候也都在讨论着怎么改进手法,让纹理效果更加完美。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儿,仿佛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。

然而,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。甲方来视察的时候,虽然看到大家做出了一些纹理效果,但是却提出了新的意见,觉得目前的纹理在整体的协调性和美观度上还有所欠缺,希望能够更加自然、流畅,并且要和整个室内的装修风格相契合。

这无疑又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,好不容易有点进展了,结果又不符合要求。大家的心情再次变得沉重起来,可这次,却没有了最初的那种迷茫和无助,因为经过之前的摸索,大家都知道只要继续钻研,总会有办法解决的。

何家超几爷子再次站出来给大家打气:“别灰心啊,咱这一步步走来,己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了,甲方提出新要求,说明咱还有提升的空间嘛。咱们再仔细琢磨琢磨,看看怎么让这纹理更漂亮、更协调。”

于是,大家又开始新一轮的研究。他们找来了室内装修的设计图纸,仔细分析整体的风格和色彩搭配,试图从中找到能让纹理与之相契合的关键点。同时,还去参观了一些己经装修好的、风格类似的场所,观察人家的墙面纹理是怎么做的,从中汲取灵感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大家又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工具组合,比如在刮板的基础上,加上了一些自制的小滚轮,通过滚轮的滚动来让纹理更加自然流畅。还尝试了不同的抹灰材料配比,看看能不能让纹理在质感上更符合整体的装修风格。

每天,大家都是在工地上反复试验,那几面需要做出特殊纹理的墙面被涂抹了一遍又一遍,有时候刚刚觉得效果还不错,可经过仔细对比和思考,又觉得不满意,便又重新开始。

日子就这样在大家的忙碌与钻研中一天天过去,每个人都瘦了一圈,脸上也多了几分疲惫,但眼神却越发坚定。那股子钻研的劲头,让整个工地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,大家都是为了攻克难题而不懈努力的科研人员。

终于,在又一次的尝试后,大家看着那几面墙呈现出的特殊纹理效果,都忍不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这次的纹理,不仅有着独特的样式,而且在整体的协调性、美观度上都达到了甲方的要求,与室内的装修风格完美融合在了一起。

甲方再来视察的时候,一看到那几面墙,脸上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不住地夸赞道:“哎呀,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啊,你们可真是下了功夫了,这活儿干得漂亮!”

何家超几爷子笑着回应道:“那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,只要您满意就好。”

徒弟们在一旁听着,心里别提多自豪了,那几个月来的辛苦、失败、迷茫,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。他们知道,通过这次的挑战,自己的手艺又精进了不少,更重要的是,他们学会了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难题时,该如何去寻找解决的办法,如何在不断的挫折中保持那份坚持和钻研的精神。

而这段在河南三门峡工地上为了特殊纹理效果而拼搏奋斗的日子,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且宝贵的经历,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抹灰生涯中,去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,创造出更多令人称赞的“作品”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