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五点的实验室,白炽灯在金属管道上投下冷冽的光。
李晓蹲在反应舱底部,焊枪的蓝光在护目镜上跳动,新换的镜片己经被焊渣烫出几个星斑——这是他今晚第三次更换护目镜了。"小陆,3号线圈的弧度还差0.5度!"他扯着嗓子喊,焊枪的嗡鸣盖不住他的声音,"上次老周焊的那批线圈热胀系数不对,得重新调整!"
陆沉正盯着等离子球的旋转轨迹,闻言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过控制台。
科技树的虚影在视网膜上浮动,进度条从昨夜的68%爬到了71%,提示栏的小字泛着红光:"一级文明认证实验剩余68小时"。
他摸了摸反应舱外壁,温度比预期低3度,指节抵着冰凉的金属,前世此刻的记忆突然涌上来——那时他还在为争取实验经费和校领导吵架,而现在,赵教授的钢笔尖正戳在量子纠缠态监测仪上,"第17组数据偏移0.03纳秒,小李,磁约束场强再加0.2特斯拉!"
"收到!"李晓的回答混着焊枪的爆响。
他摘下护目镜,额角的汗滴在金属地板上滋滋蒸发,右手还攥着焊枪,左手己经抓起了角磨机。
这个刚满28岁的博士生,三天前还在为论文致谢里该写"感谢导师"还是"感谢女朋友"纠结,现在护目镜下的眼睛亮得像烧红的钨丝。
"机械臂关节扭矩异常。"拉斐尔的声音突然从舱体另一侧传来。
意大利人正趴在机械臂基座下,左手举着扭矩扳手,右手的万用表屏幕闪着刺目的红光。
他深褐色的卷发沾着机油,工装裤膝盖处磨破了个洞——那是昨夜调整液压缓冲器时被螺丝划的。"理论值120牛米,实际只有108。"他用扳手敲了敲陶瓷轴承,"这里的应力分布有问题,可能是材料疲劳。"
陆沉的呼吸顿了顿。
科技树的进度条在"机械臂稳定性"分支处闪烁,原本32%的子进度突然暴跌到19%。
他弯腰钻进舱体,指尖划过拉斐尔指的轴承面,触感比记忆中粗糙。"上周刚换的新轴承。"他低声说,余光瞥见张明抱着光谱仪从门口跑进来,白衬衫上的防弹背心随着动作晃荡——那是三天前安保部门硬塞的,说比伦星的渗透者可能搞破坏。
"是这批铌钛合金的问题。"赵教授不知何时凑了过来,老花镜滑到鼻尖,手指捏着轴承边缘的微观扫描图,"热加工时晶界没处理干净,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会脆化。"他推了推眼镜,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,"必须今晚换,否则实验时机械臂会偏移0.02毫米,等离子体约束场会崩溃。"
实验室的空气突然凝固。
李晓的焊枪"啪"地掉在地上,张明的光谱仪在怀里砸出闷响,拉斐尔的扳手当啷滚进角落。
陆沉摸出手机看时间:凌晨五点十七分。
仓库里还有最后两套备用轴承,在地下三层的特材库,需要密码、指纹、视网膜三重验证——而特材库管理员老陈,此刻应该在门卫室打盹。
"老张,去特材库。"陆沉把自己的工牌拍在张明胸口,"用我的指纹开,告诉他是我让拿的。"他转身看向拉斐尔,"拆轴承,动作轻,别碰坏液压管。"又看向李晓,"你去备料区,把那卷铍铜带拿来,应急固定用。"最后看向赵教授,"您盯着量子态监测仪,万一等离子体波动..."
"放心。"赵教授拍了拍他肩膀,老科学家的手掌暖得异常,"当年搞第一颗原子弹,我们在戈壁滩修零件用的还是铁匠铺的锤子。"
两个小时后,新轴承换好了。
拉斐尔的指腹被螺丝划了道血口,他随便用酒精棉按了按,继续调试扭矩。
李晓举着铍铜带给机械臂做临时加固,焊枪的蓝光里,他鼻尖的汗滴闪着细碎的光。
张明抱着空轴承盒跑回来时,额角的汗把防弹背心都浸透了,"老陈听说比伦星的事,连拖鞋都没穿就来开门。"他喘着气,"他说...他说要是能看着实验成功,明天就把珍藏的二锅头带来。"
陆沉站在舱体中央,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。
科技树的进度条正在疯狂跳动,"机械臂稳定性"子进度从19%开始攀升,每过十秒就跳高一格。
窗外的天己经大亮,后山的雾散了,比伦星的方向,星星还是那么亮——但陆沉知道,那不是星星,是十二艘正在加速的战舰。
"晚上八点,休息区集合。"陆沉突然开口。
所有人的动作都顿了顿,李晓的焊枪悬在半空,拉斐尔的扳手停在轴承上。"赵教授带了酱牛肉,老张偷摸藏了瓶红酒。"他扯了扯紧绷的嘴角,"我们得...像个人类那样吃顿饭。"
休息区的圆桌很小,挤着五个人就转不动转盘了。
赵教授的玻璃饭盒里装着油亮亮的酱牛肉,张明从实验室冰箱摸出的速冻饺子正在微波炉里转,拉斐尔变戏法似的掏出半块意大利帕玛森奶酪。
李晓盯着自己碗里的饺子,突然说:"我小时候看《星际迷航》,总觉得科学家都该穿白大褂在飞船里按按钮。"他咬了口饺子,热气熏得眼镜片模糊,"现在才知道,科学家得蹲在地上焊线圈,得钻到机器底下拧螺丝,得...得看着自己调的参数,说不定能救七十亿人。"
张明举起装着红酒的马克杯,防弹背心还穿在身上:"我闺女昨天视频时说,爸爸的白大褂比超人的披风还酷。"他的声音有点哑,"她不知道,这衣服底下还穿着防弹背心。"
拉斐尔切了块奶酪放在赵教授碗里:"我妈妈总说,意大利人天生该在葡萄园里喝葡萄酒。"他摸了摸机械臂划伤的指腹,"但昨天我视频时告诉她,我在造能让地球飞向外星的机器——她哭了,说这比葡萄园酷多了。"
赵教授夹起一块酱牛肉,假牙咬得很慢:"五十年前我第一次进实验室,导师说'小同志,我们要让中国人在天上有颗自己的星星'。"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,"现在我想说,小同志,我们要让地球在宇宙里有个自己的位置。"
陆沉没说话。
他盯着马克杯里的红酒,酒液晃动时,倒映出每个人的脸:李晓护目镜下的血丝,张明防弹背心上的褶皱,拉斐尔指腹的血痂,赵教授眼角的皱纹。
科技树的虚影在酒杯里摇晃,进度条己经爬到了89%,提示栏的小字变成了:"一级文明认证实验剩余24小时"。
清晨六点,实验室又亮起了灯。
这一次,所有人的动作都带着某种近乎虔诚的从容。
李晓在磁约束控制台前,手指在操作台上跳跃,像在弹钢琴;张明守着光谱仪,每五分钟就核对一次数据,防弹背心的搭扣扣得整整齐齐;拉斐尔举着放大镜检查机械臂关节,连螺丝的扭矩都要量三次;赵教授坐在量子态监测仪前,笔记本上的公式己经写满了七页,每一页都画着同样的等离子球旋转图。
陆沉沿着反应舱走了一圈,指尖依次拂过磁线圈、机械臂、光谱仪。
科技树的进度条停在了97%,提示栏的小字泛着金光:"认证实验准备完成度97%,剩余关键检查项:3"。
他抬头看向窗外,比伦星的方向,星星更亮了,亮得有些刺眼——那是战舰的推进器,己经进入了可视范围。
"陆教授!"张明突然喊了一声,手指死死扣住光谱仪的操作台。
所有人的目光刷地聚过去,只见监控画面里,实验室正门的电子锁正在缓缓开启。
一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走了进来,他抬头看向摄像头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眼尾的疤痕像条扭曲的蜈蚣——那是阿克曼,比伦星驻地球观测员,三天前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"地球文明没有资格存活"。
陆沉的呼吸顿了顿。
他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,一下,两下,像战鼓在胸腔里擂响。
科技树的进度条突然开始闪烁,提示栏跳出猩红的警告:"外部威胁介入,认证实验风险提升至99%"。
但他的手很稳,慢慢摸出别在腰后的工牌,轻轻按在控制台的验证区。
"各就各位。"他的声音很轻,但整个实验室都安静了下来,"李晓,磁约束场强加到1.2特斯拉;赵教授,量子纠缠态锁定第7轨道;拉斐尔,机械臂预热;老张,光谱仪准备全频扫描。"他盯着监控画面里的阿克曼,对方己经走到了反应舱外,正隔着玻璃往里看,嘴角的冷笑更深了。
陆沉转身看向等离子球,蓝色的光映在他瞳孔里。
科技树的进度条终于爬到了100%,提示栏的小字变成了烫金的"认证实验启动"。
他听见自己说:"十分钟后,实验开始。"
而在监控画面里,阿克曼的手正慢慢伸进风衣内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