毌丘甸虽然是和曹髦站在一起,但那是因为曹髦是一个没有权力的皇帝。
他们如今的合作,与其说是毌丘家效忠曹髦,不如说是双方合作扳倒司马家才更准确。
某些问题上,毌丘甸以及他背后的毌丘俭可不一定和曹髦是一条心的。
所以保密肯定是第一要务。
至于做事需要的人手,李放自有打算。
“我先走了,你一个人要小心应对,不需要你有什么奇思妙想,只用镇之以静就好。”
叮嘱了曹髦一番后,李放消失在了原地。
曹髦整理了下衣服,迈步走了出去:“先生为何此时忽然前来寻我?”
曹髦对面的王沈有些尴尬。
“回陛下,臣,臣......”
王沈期期艾艾了半天,最后把心一横说道:“臣今日读书有一不解之处,想请陛下解惑!”
身为当世史学大家,王沈能说出这种话来,可见他确实也是被逼急了。
没办法,司马昭的命令他不能不听,可更不能直说自己是来监视皇帝的,那就只能选择不要自己的面子了。
曹髦心中不屑:“为了巴结司马家,连这等话也说得出口,向我一个弱冠少年求教?怎么张得开嘴的?”
心知肚明王沈是被司马昭派来的,曹髦的伪装依旧出色。
曹髦谦虚的说道:“先生言重了,我才疏学浅,大家互相交流而已。”
“交流好,交流好。”王沈忙不迭的点头,“臣正是想与陛下交流一二。”
曹髦笑了笑:“那,先生请。”
“陛下先请!”
二人客气着,曹髦跟随王沈一同远去。
李放这边,他回到现代后,都没歇上一会儿,转瞬又消失在了原地。
北宋。
距离上次穿越来还没过去多久,李放就又过来了。
找人通知了赵祯,李放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了他。
赵祯一脸的不解:“怎么了?急吼吼的来找我,有什么事?”
“急事!”李放立刻回道,“我记得你之前把化学教材也要走了不少,你那个工厂里可有已经学会了化学的人?”
“学会不敢说,但照着书本做些实验应该没问题,你想要干嘛?”
李放点点头:“那就好,能照本宣科也行。”
听到赵祯的答案,李放松了口气。
既然能从赵祯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那也就不用在现代冒险了。
李放说道:“你现在派人去通知一下,问问看能不能帮我做出一份‘氰化钾’来。如果有什么材料搞不到的话,告诉我,我去现代弄。”
“氰化钾?”赵祯越发的惊讶了,“你要那剧毒之物干嘛?”
问话的同时,他也没闲着,拿起笔来写了一个手令,命人带去工厂,传讯给他的化学小组。
见信息传出去了,剩下的就是等回信了,李放也就没那么紧张了。
“要那玩意还能干嘛?害人呗。”
赵祯更为不解:“你准备害谁?你可千万别做糊涂事啊,现代到处都是摄像头,警察那里还有法医。你要真犯了事,谁都保不住你,千万别胡来啊。”
李放抬头看向赵祯,不由得哑然失笑。
什么时候轮到他来告诉自己现代警察的手段了?
一个古人向现代人科普天网系统,还有法医的作用,简直是倒反天罡了。
李放越想越觉得可笑:“你平时都看得什么东西啊,对警察的手段倒是了解。”
“也就是一些破案的电视剧而已,我那是陪着皇后一起看的。”赵祯解释道。
“对了!别转移话题,你到底要干嘛?不说清楚,我不可能给你的。”
李放笑的差不多了,挥了挥手:“我肯定不是在现代使啊,是曹魏那边,我准备送司马师最后一程。”
“嗯?”赵祯先是一愣,然后便是惊喜,“那些东西起作用了?司马师要挂了?”
李放无奈的看向赵祯:“你还说呢,到最后也不知道你弄的那几个装备到底起没起作用。反正目前来看,司马师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导致的伤口感染,才病入膏肓的。”
赵祯略显失望,但还是饶有兴致连声催促李放:“快说说看,究竟发生了什么。”
“是这样的,今天我正在外地找工厂......”
左右还要等那边的回复,李放也就安心的坐了下来,跟赵祯说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。
赵祯听后缓缓点头:“那这么说,铲除权臣,夺回皇权就在这几日了?”
“差不多吧。”李放应了一声。
然后,他好像想了起什么似的,对赵祯说道:“到时候你可要出力啊,这是你之前答应他的,可别忘了。”
“这我自然不会忘。”赵祯满口答应了下来。
当初赵祯就曾在曹髦面前说过,自己会帮他夺权的,曹髦没兵,可以从他大宋借兵。
可李放还有点不放心:“狄青如今在西北,没有他统兵,行不行啊?”
“哎呀,小事而已。”赵祯摆摆手,“我早就有安排了,到时候你就等着吧,保准是一支强大的军队。”
看赵祯信心满满的样子,李放也就不再多问了。
反正军事上的事,李放其实也没指望过北宋的士卒,他真正的杀手锏是一群有着成功宫廷政变经验的狠人。
赵祯能出点人手帮忙维持秩序就足够了。
二人坐在屋内,一边聊着曹魏那边的安排,一边等着回复。
不一会儿,消息传了回来,可以制备李放想要的氰化钾,而且原材料在大宋就能获得,不用李放去现代再找了。
李放很是满意,这样就不用他去冒着惊动警察的风险了。
“很好!”李放看向赵祯,“这里就交给你了,等造好了麻烦你给我送过去,军队也别忘了准备,到时候听我消息。”
赵祯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,然后就看到李放消失不见。
“我怎么觉得,他好像比我还兴奋啊?”赵祯嘀咕了一句。
按理来说,宫廷政变这种事,赵祯因为身份的原因,对此很感兴趣。
可李放一个现代人,怎么也这么感兴趣?
摇了摇头,赵祯站起身来吩咐了一声:“摆驾赤子营,朕要去看看他们。”
赤子营,是赵祯按李放的建议,收拢天下孤儿组建的军队。
赵祯收养孤儿,年纪小的就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卖报,年纪大的就编入了赤子营,准备当做日后的军官培养。
赤子营中的少年,赵祯一边供养他们,一边组织培训他们学习军事知识。
闭门造车半年时间,赵祯觉得是时候拉出来练练了。
毕竟以后是要上阵打仗的,不见血怎么能行?
至于战斗力嘛,赵祯早有打算了,全都配上火枪,李放自然就没话可说了。
赵祯去准备自己的人手,李放那里自然也没闲着。
跑了一趟大唐和大明,李放将自己之前和李世民还有朱棣约定好的事情谈妥之后,这才彻底消停下来。
不过,他还有一件事要做。
既然是要投毒,那就要想办法把毒送到司马师嘴边。
氰化钾再是剧毒,不能让司马师喝下去,也是无济于事。
而且要杀司马师,必须要做到不动声色,不能让司马昭看出是他杀的痕迹来。
这样才不至于让司马昭过于警惕。
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李放手中了。
“这3D打印靠不靠谱啊?”李放略带忐忑的自言自语道,“也不知道找人弄得这个图纸靠不靠谱,先试试看吧。”
李放想到的办法就是在无人机上加装一个小型装置,和无人机连接在一起,自己只需要按下无人机上的特定按键,装置里的液体就会自动流下来。
如此便能做到远程投毒,又不露声色了。
为此,他还在网上专门找人设计了一下,现在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。
等东西打印好后,李放将其安装在了无人机上,手上暂时没有氰化钾,那就用清水代替。
控制着无人机起飞,李放小心翼翼的调整着位置。
“啪嗒~~~”
一滴水自无人机上滴落,没有滴中目标。
但这也足够了,只要这装置能用就行,至于精准度,那是可以练的。
反正现在李放也是闲着没事,赵祯那边还需要时间,李放坐在屋里,就当是打游戏了。
自己给自己设定个目标,然后操控着无人机去到上空投“弹”。
“还真别说,这还真有点投炸弹的意思。”李放嘴角含笑,自娱自乐。
-----------------
三国世界,距离司马师向司马昭托付后事也有几天了。
这些天里,明面上大将军府还是司马师在主事,处理朝廷工作也是有条不紊。
但实际上,这一切早已转移由司马昭主导。
在司马师的配合下,他正在快速的接手司马师的政治影响。
司马师的卧房内,他略显疲惫的声音响起:“你如今才是主事者,不必事事都来问我,既是让我养病,你这不是反让我劳神费力吗?”
“兄长教训的是。”司马昭还是有些忐忑不安,“那我便回信给诸葛公休,让他看着些毌丘仲恭,免得淮南生事?”
虽然掌握了权力,可也相当于站上了风口浪尖。
司马昭一向托庇与父兄之下,如今自己站出来主事,难免会有些不太自信。
司马师一直很警惕淮南的毌丘俭,如今又收到诸葛诞来信询问司马师的情况,司马昭不得不谨慎处理。
听了司马昭的回答,司马师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摆了摆手让他出去。
司马昭握了下手中的信,拱手退出。
兄长的信任既让他忐忑不安,又令他隐含兴奋。
要是有可能的话,谁不愿自己掌权搅弄风云呢?
如今这个机会就在他手,司马昭也不禁有些激动。
“诸葛公休可信,他与文仲若不睦,与毌丘仲恭也只是点头之交,应不至于走王凌的老路。兄长既然没说,那就证明此人是可信的,就这么办。”
司马昭点下头,准备去给诸葛诞写回信。
正在奋笔疾书时,贾充带着王沈前来拜见司马昭,经人通传后一路来到司马昭面前。
“拜见子上公。”
司马昭抬头一看,露出一个笑容来:“二位请坐。”
和哥哥司马师不同,司马昭待人接物的脾气可好上太多了。
贾充与王沈行礼后跪坐在下首。
司马昭先看向王沈:“这些天有劳处道先生了,陛下年纪尚幼,还需先生用心教导啊。”
虽然是他派王沈去监视曹髦的,但当然不能直说监视了,那样成何体统?
所以司马昭才如此说。
王沈朝着司马昭一拱手:“子上公言重了,在下为朝廷官员,侍奉陛下本就是应有之义,何谈辛苦之说?况且陛下聪颖睿智,亦谈不上辛苦。”
“嗯嗯。”司马昭缓缓点头,“有此圣天子在朝,我等这些做臣子的,也该高兴才是。”
贾充在一旁不断地附和。
王沈则继续说道:“圣天子之言确实无虚,陛下不仅勤奋好学,还知礼守道,孝道一事上足可为天下之表。在下听闻,在宫内有一宗祠,其内供奉有我朝历代先君之神位,陛下便时常独自一人入内,供奉先人。此情此景,如何不让人心折。”
司马昭的表情愣了下,王沈的意思他明白了。
他就是来告诉司马昭,曹髦身上没什么疑点,要说有也就是他经常独处这一条了。
见司马昭领会到自己的意思了,王沈也就不再多说什么。
闲谈了几句风月后,王沈起身告辞。
司马昭热情的将他送出门外,临走还不忘叮嘱:“处道先生别忘了代我向大将军问好。”
王沈躬身施礼:“子上公好意在下一定带到。”
说罢,王沈转身离去。
至于司马昭口中的大将军,便是如今的征南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京陵侯王昶。
而王沈便是王昶的侄子,他们都是太原王氏出身。
王沈自幼父母双亡,他是被堂叔王昶养大的,所以他和王昶之间的关系也不一般。
这才是司马昭如此看重他的原因。
他们兄弟的交接正在关键时候,地位堪比毌丘俭的征南大将军王昶,便不得不拉拢示好了。
送走了王沈,司马昭跟贾充单独谈话。
他皱眉问道:“王处道所言陛下独处之事是怎么回事?那宗祠难道有什么猫腻不成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