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50章:文物追赃

执掌风 乘梓 8946 字 2025-06-13

作者:乘梓

科左后旗的秋风裹挟着沙砾拍打着金宝屯公安分局的窗户,王成局长站在作战指挥室的电子地图前,眉头拧成了一个结。墙上投影里,那批被盗文物的照片在屏幕上循环播放——青铜鼎上斑驳的纹路、玉器表面温润的光泽,每一件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,此刻却流落他方。

“王局,技术科追踪到最后一个信号源在邻省的石泉镇。”侦查员小李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。王成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,他抓起桌上的警帽,沉声道:“通知行动组,五分钟后出发。这次无论如何,都要把文物追回来!”

深秋的高速公路上,警车的警灯划破夜幕。王成坐在副驾驶座上,思绪却回到了三天前。那天清晨,科左后旗博物馆的报警电话让整个分局都绷紧了神经。监控画面显示,三个蒙着面的黑影如鬼魅般潜入博物馆,不到十分钟,价值连城的30余件文物便不翼而飞。

“这些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,决不能让它们流失!”王成在动员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。随后,他带领专案组不眠不休地排查线索,调阅了方圆十公里内上百个监控摄像头,终于锁定了一辆可疑的厢式货车。

石泉镇,这个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小镇,此刻弥漫着一股诡异的宁静。王成带领队员们悄悄包围了信号源所在的废弃工厂。月光下,工厂锈迹斑斑的铁门紧闭,隐约传来阵阵交谈声。

“王局,根据线报,文物就在里面。但对方可能有武器。”小李低声汇报。王成握紧了腰间的配枪,眼神坚定:“行动!”

随着破门声响起,队员们如离弦之箭冲进厂房。昏暗的灯光下,几个黑影正在往箱子里装填文物。“警察!不许动!”喊声在空旷的厂房内回荡。一场激烈的对峙随即展开,歹徒们狗急跳墙,掏出藏在身上的匕首和铁棍,疯狂地反抗。

王成冲在最前面,与一名身材魁梧的歹徒展开搏斗。对方的匕首寒光闪烁,王成一个侧身,灵活地避开攻击,顺势一个扫堂腿,将歹徒绊倒在地。在队员们的紧密配合下,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,盗窃团伙成员全部被制服。

当打开装满文物的箱子时,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。青铜鼎、玉器、瓷器,一件件珍贵文物完好无损地呈现在眼前。“同志们,咱们成功了!”王成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。

然而,这次行动的成功只是开始。王成深知,要想彻底保护好这些文物,必须建立长效机制。回到科左后旗后,他立即联系了文物部门,邀请专家们共同商讨文物保护方案。

在分局的会议室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正在进行。文物局的张教授指着墙上的文物照片,忧心忡忡地说:“近年来,文物盗窃案件频发,我们不仅要打击犯罪,更要从源头预防。”

王成点点头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我提议,我们公安和文物部门建立联合巡查制度,定期对博物馆、遗址等重点区域进行安全检查。同时,加强对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,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。”

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,双方很快达成共识。不久后,一支由公安民警和文物保护专员组成的联合巡查队正式成立。他们穿梭在科左后旗的大街小巷、田野乡间,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。

在一次巡查中,巡查队发现一处古代遗址周围出现了可疑的挖掘痕迹。王成立即带领队员展开调查,经过连续几天的蹲守,成功抓获了两名企图盗掘古遗址的不法分子,及时保护了珍贵的历史遗迹。

为了提高群众对文物保护的参与度,王成还组织了多场文物保护知识讲座。他亲自走进学校、社区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,以及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。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,眼神中充满了对历史文化的向往;老人们频频点头,感慨着这些文物承载着祖辈们的记忆。

一天,一位村民急匆匆地跑到分局,向王成反映:“王局长,我家后山好像有人在偷偷挖东西,看着像是在盗挖文物。”王成二话不说,立刻带领队员和文物专家赶往现场。果然,在一处隐蔽的山坳里,他们发现了几个正在盗掘的可疑人员。由于村民的及时举报,这次盗掘行为被扼杀在萌芽状态,避免了文物的损失。

随着长效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,科左后旗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盗窃案件逐年减少,群众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。然而,王成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。他深知,文物保护是一场持久战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
在一个寒冷的冬夜,分局的电话再次响起。报警人称在郊外的一处荒地上,发现了几个可疑的脚印和挖掘工具。尽管外面风雪交加,王成还是迅速组织队员前往现场。寒风中,他们顶着风雪仔细勘查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经过一番搜索,终于排除了文物被盗掘的可能,但王成悬着的心并没有放下。“越是恶劣天气,越不能掉以轻心。”他对队员们说道。

春去秋来,在王成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,科左后旗的文物保护工作成为了全省的典范。联合巡查队的足迹遍布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,文物保护知识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到保护文物的行列中来。

看着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,看着孩子们在文物知识讲座上认真的模样,王成的心中充满了欣慰。他知道,自己和战友们的付出没有白费。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,将在他们的守护下,继续诉说着古老的故事,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。

在一次全省文物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,金宝屯公安分局因在文物追赃和保护工作中的突出表现,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。王成站在领奖台上,眼神坚定而温暖。他明白,这份荣誉不仅属于自己和分局的每一位民警,更属于所有为文物保护事业默默付出的人们。而他,将继续带领着队伍,在守护正义、保护文物的道路上,坚定地走下去,让警徽的光芒永远照耀着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。

科左后旗的深秋像是被揉碎的沙砾,裹挟着凌厉的风拍打着金宝屯公安分局斑驳的外墙。三楼作战指挥室的空调发出轻微嗡鸣,却驱散不了室内凝滞的空气。王成的手指无意识着电子地图边缘,投影墙上流转的文物照片泛着冷光——战国青铜鼎上蟠螭纹蜿蜒如活物,汉代玉璧的沁色在光影里流转,这些镌刻着文明密码的瑰宝,此刻却成了悬在他心头的利刃。

"王局!技术科通过车载追踪器锁定了最后信号源!"侦查员小李撞开指挥室的门,风卷着几片枯叶扑进室内。这个跟随他五年的年轻警员脸色涨红,警服领口渗出深色汗渍,"定位显示在邻省石泉镇的废弃化肥厂,信号十五分钟前还在跳动!"

王成的瞳孔骤然收缩,指节叩在地图上石泉镇的位置,震得桌面水杯泛起涟漪。三天前的场景在脑海中闪回:凌晨三点的报警电话撕裂夜空,科左后旗博物馆红外警报器疯狂鸣叫。监控画面里,三个黑影如同鬼魅,头戴防风镜、身着战术背心,其中一人甚至戴着专业消音手套。他们精准破坏安保系统,不到十分钟,30余件馆藏精品便消失在夜色中。

"通知行动组,全员荷枪实弹!"王成抓起警帽扣在头上,金属警徽在灯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,"联系石泉镇派出所请求支援,这次就是挖地三尺,也要把文物追回来!"他转身时,警服下摆扫过桌角,将摊开的案卷掀得哗哗作响。

警车队在高速路上疾驰,顶灯将雨雾切割成跳动的光斑。王成坐在副驾驶位,膝盖上摊着最新的侦查报告。三天来,专案组调阅了176个监控摄像头,排查了237辆可疑车辆,终于在海量数据中捕捉到那辆悬挂假牌照的银灰色厢式货车。追踪过程堪比大海捞针,他们顺着车辆消失前的蛛丝马迹,跨越三个旗县,终于锁定了石泉镇。

石泉镇笼罩在浓稠如墨的夜色里,废弃化肥厂锈迹斑斑的铁门半掩着,暗红的"危"字警示牌在风中摇晃。王成带领队员呈扇形包抄,战术手电的光束刺破黑暗,在墙面上投下扭曲的阴影。"王局,内线传来消息,文物就在车间二层。"小李压低声音,喉结因紧张上下滚动,"但对方至少有五人,很可能携带管制刀具。"

王成解开枪套扣,金属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。他做了个噤声手势,二十名队员如猎豹般潜入厂区。腐锈味混合着刺鼻的化工残留扑面而来,远处传来齿轮转动的吱呀声。当他们摸到车间门前时,里面突然传来瓷器碰撞的脆响,夹杂着粗粝的咒骂:"轻点!这批货碎一件都得掉脑袋!"

"行动!"王成一脚踹开铁门,强光手电同时亮起。昏暗的车间里,五个黑影正在往木箱中填塞文物,青铜鼎的兽首耳在光束下泛着幽光。"警察!双手抱头!"震耳欲聋的吼声中,一名歹徒突然从腰间抽出弹簧刀,寒光首取王成咽喉。

千钧一发之际,王成侧身翻滚,战术靴擦着地面划出火星。他反手抓住歹徒手腕,膝盖顶住对方肘关节,在清脆的骨裂声中夺过凶器。混战中,玻璃碎裂声、拳脚相交声此起彼伏。角落里,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突然抱起装有玉器的木箱,企图跳窗逃跑。王成飞扑过去,将对方死死压在墙上,木箱轰然落地,里面的汉代玉璋在缓冲垫上完好无损。

当最后一名歹徒被戴上手铐时,天边己泛起鱼肚白。王成抹去嘴角的血迹,颤抖着打开木箱。青铜鼎的蟠螭纹依然清晰,玉璧上的谷纹温润如初,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跨越千年的重逢。"联系博物馆,准备接文物回家。"他的声音沙哑,却掩不住其中的哽咽。

这场胜利并未让王成有丝毫松懈。回到科左后旗的第二天,他便将文物局、博物馆、高校考古系的专家请到分局。会议室里,被盗文物的照片铺满长桌,投影仪正在播放近年来全国文物犯罪数据。

"去年,全国发生文物盗窃案件同比上升18%。"文物局张教授推了推眼镜,神色凝重,"犯罪手段愈发专业化,团伙作案、跨境销赃己成趋势。"他的指尖划过一张照片,画面里是某省被盗掘的汉代墓葬,满地狼藉的陶片令人痛心。

王成将一叠文件推到桌心,最上面是联合巡查制度草案:"我的想法是,建立'公安+文物'联合巡查队,每月对全旗1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。同时开展'文物保护进万家'活动,把课堂搬到博物馆、遗址现场。"他掏出手机,展示刚建立的"文物保护热线"二维码,"群众发现可疑情况,随时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上报。"

三个月后的清晨,联合巡查队在吐尔基山辽墓遗址发现异常。泥土表面新翻的痕迹、散落的洛阳铲,都昭示着危险的临近。王成立即组织警力布控,在寒风中连续蹲守48小时。当两名盗墓贼鬼鬼祟祟现身时,等待他们的是早己就位的抓捕小组。缴获的赃物里,一枚辽代银簪还沾着新鲜的泥土,却幸运地躲过了黑市交易的命运。

隆冬深夜,分局值班室的电话突然炸响。"王局长!我在后山看见几个人带着探照灯!"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哭腔,是甘旗卡镇的牧民阿拉坦。王成二话不说,顶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带队出发。在积雪覆盖的山坳里,他们发现了尚未完工的盗洞,洞口还散落着探测仪和防毒面具。"多亏您及时报警,"王成握着阿拉坦冻得通红的手,"这下面很可能是座未发掘的古墓。"

春去秋来,科左后旗的文物保护工作渐成体系。博物馆里,定期举办的"文物守护者"主题展览人头攒动;学校操场上,民警带着孩子们玩"文物拼图"游戏;乡间小道上,联合巡查队的车辆载着知识与责任穿行。最让王成欣慰的,是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成为文物保护志愿者,他们的眼睛,成了守护文明的第二道防线。

在全省文物保护表彰大会上,当"集体一等功"的奖牌沉甸甸地落在掌心时,王成的目光越过闪光灯,投向台下的队员们。小李的警服袖口还留着抓捕时的破洞,老侦查员老张的鬓角又添了白发。"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为文明站岗的人。"他对着话筒轻声说,窗外的阳光穿透玻璃,将警徽照得熠熠生辉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