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21章:执法革新

执掌风 乘梓 9768 字 2025-06-07

作者:乘梓

金宝屯镇的夏夜,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。科左后旗金宝屯公安分局大楼内,灯火通明。王成局长站在办公室的窗前,望着楼下那条熙熙攘攘的街道,眉头紧锁。执法规范化建设己经推行了一段时间,但他知道,这仅仅是个开始,前方的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。

"王局,各科室负责人都到齐了,就等您开会了。"办公室主任小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打断了王成的思绪。

王成转过身,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情,"走吧,咱们去听听大家的意见和遇到的问题。"

会议室里,气氛略显凝重。各科室负责人围坐在会议桌旁,手中拿着厚厚的文件和汇报材料。王成走进会议室,环视了一圈,缓缓说道:"同志们,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提升我们公安队伍形象和公信力的关键,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,但我知道,肯定还存在不少问题,今天咱们就敞开了说,有问题解决问题,有困难克服困难。"

刑侦队长老周率先发言:"王局,现在执法流程确实比以前规范了很多,但也带来了一些效率上的问题。比如案件录入系统,以前我们习惯了手写笔录,现在要全部电子化,有些老民警操作不熟练,导致案件处理进度变慢。"

王成点点头,示意老周继续说下去。"还有就是证据收集环节,规范要求下,每一个证据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固定和保存,这在一些紧急案件中,会浪费不少时间,有时候可能会错过最佳的侦查时机。"老周说完,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低声的议论。

治安科的小张接着说:"王局,我觉得执法监督这块可以再细化一些。现在虽然有监督机制,但具体到一些日常执法行为,比如巡逻防控中的执法情况,监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,缺乏实时性。"

面对大家提出的问题,王成认真地做着记录,时不时地询问一些细节。等大家都发言完毕后,他放下手中的笔,说道:"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中肯,也确实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。执法规范化建设,不是要束缚我们的手脚,而是要让我们的执法行为更加严谨、公正,经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检验。效率和规范看似矛盾,但我们要找到平衡点。"

王成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,拿起马克笔边写边说:"关于案件录入系统操作不熟练的问题,咱们组织一场专项培训,邀请系统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来给大家授课,特别是要针对老民警进行一对一指导。至于证据收集效率的问题,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紧急情况下的简化流程,但简化不代表不规范,关键证据的固定标准不能降低。"

说到执法监督,王成加重了语气:"监督是保障执法公正的重要环节。我提议,给一线执法民警全部配备执法记录仪,并且实时回传数据到分局指挥中心。这样既能保证执法过程的透明,也能实现对执法行为的实时监督。同时,建立一个执法问题反馈平台,让群众也能参与到执法监督中来,对群众反映的问题,我们要第一时间调查处理。"

会议结束后,王成并没有马上离开。他留在会议室,继续思考着如何将这些想法落地实施。就在这时,他的手机响了,是旗局打来的电话。原来,上级部门准备在全旗范围内推广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,金宝屯公安分局被选为试点单位,要求在一个月内拿出一套完整的、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。

这个消息让王成既感到压力,又充满动力。他知道,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,如果能把试点工作做好,不仅能提升金宝屯公安分局的影响力,更能为全旗乃至全市的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成带领分局全体民警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。培训室里,老民警们认真学习着新的执法系统操作;指挥中心内,技术人员在调试执法记录仪实时回传设备;各科室的办公室里,大家都在忙着梳理和完善执法流程。

一天晚上,王成正在办公室加班,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争吵声。他走出办公室,看到一位群众正在和值班民警理论。原来,这位群众因为车辆违停被处罚,认为处罚不合理,情绪非常激动。

王成走上前去,将群众请到了接待室,耐心地听他诉说不满。在了解情况后,王成发现民警的处罚程序并没有问题,但可能在沟通解释上做得不够到位。他亲自向群众解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,并调取了执法记录仪的视频,让群众清楚地看到整个执法过程。

经过一番沟通,群众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,"王局长,我明白了,是我误会了。你们的执法确实很规范,就是以后能不能多和我们讲讲这些规定,省得我们犯错还不知道为啥。"

这件事给了王成很大的启发。执法规范化不仅要体现在程序上,更要让群众理解和认可。于是,他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活动,走进社区、学校、企业,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,同时展示公安执法的规范化成果。

在普法宣传活动中,王成亲自带队。每到一处,他都会结合实际案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和执法流程。有一次在社区活动中,一位大爷拉着王成的手说:"王局长,以前总觉得警察执法很严肃,现在听你这么一讲,我们明白了,你们都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安全和秩序,我们以后一定支持你们的工作。"

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,上级部门的验收组来到了金宝屯公安分局。验收过程中,验收组详细检查了分局的执法案卷、执法流程、监督机制以及群众反馈等方面的情况。当看到完整规范的电子案卷、实时回传的执法记录视频以及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时,验收组的成员们纷纷点头称赞。

在验收总结会上,验收组组长说道:"王成同志,你们金宝屯公安分局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做出了突出成绩,探索出了一套非常好的经验和模式。执法流程规范、监督机制完善、群众满意度高,这些都值得在全旗乃至全市推广。"

听到这些肯定,王成和分局的民警们都感到无比欣慰。但王成知道,执法规范化建设永远在路上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将继续带领金宝屯公安分局的全体民警,不断完善执法机制,提升执法水平,让警徽在公正执法中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,让每一个案件都真正经得起法律的检验、时件的考验和人民的评判。

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,金宝屯镇的治安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,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越来越高。而王成局长,依然坚守在岗位上,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书写着属于科左后旗金宝屯公安分局的辉煌篇章,为维护一方平安、守护社会正义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。每当夜幕降临,看着分局大楼那明亮的灯光,他都深知,那不仅是照亮黑夜的光芒,更是守护百姓安宁的希望之光。

验收总结会结束后的庆功宴上,香槟酒塞弹出的脆响混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,却始终没能驱散王成眉间的一丝忧虑。他独自走到分局大楼的天台上,望着远处金宝屯镇的万家灯火——在这片祥和之下,他敏锐察觉到新的挑战正在暗流涌动。

手机震动着弹出一条匿名举报短信:"执法记录仪数据被篡改,治安科张某某包庇熟人。"这条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王成心头。试点工作刚刚取得成绩,任何执法瑕疵都可能成为动摇根基的裂缝。他立刻拨通了督察队长老陈的电话:"老陈,马上调取近三个月治安科所有执法记录仪原始数据,连夜比对。"

凌晨两点,老陈带着一摞厚厚的分析报告冲进王成办公室。屏幕上,某起酒后滋事案件的视频存在17秒的异常黑屏,而纸质案卷里的文字记录却完整无缺。"王局,技术科反复验证,这段视频确实被人为删除过。"老陈的声音里带着愤怒,"更蹊跷的是,当事人正是张科长妻子的远房表弟。"

晨光熹微时,王成把治安科小张叫进办公室。年轻民警的脸色比窗外的天色还要苍白,面对铁证,他终于崩溃:"王局,我一时糊涂...他说只是喝多了发酒疯,不会造成严重后果..."王成看着这个曾在会议上积极提出监督建议的下属,内心五味杂陈:"小张,执法规范化不是写在纸上的条例,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底线。"

这次事件像一记警钟,让王成意识到制度建设必须更加严密。他迅速召集技术骨干,在原有执法监督系统中增设区块链存证功能,所有执法记录仪数据实时加密上传至不可篡改的云端节点;同时成立独立于各科室的执法监督专班,成员定期轮岗,确保监督的公正性。

改革推进过程中,又一场危机悄然降临。辖区某工厂发生集体讨薪事件,数十名工人堵住厂门,与保安发生激烈冲突。接到报警后,民警迅速抵达现场,但工人们情绪激动,有人高喊"警察和老板穿一条裤子",场面濒临失控。

王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他注意到工人们举着的横幅上写着"还我血汗钱",人群中几个抱着孩子的妇女眼神里满是绝望。"大家听我说!"他站在警车前大声喊道,"我是分局局长王成,我们绝不偏袒任何一方!现在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,三天内给大家一个交代!"

回到分局,王成连夜组织劳动监察部门、律师和企业代表召开协调会。原来工厂因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,老板却避而不见。王成拍板决定:"启动应急调解机制,先由分局协调垫付部分工资保障工人基本生活,同时冻结企业账户,追查老板下落。"

在调查过程中,民警通过规范的执法流程,固定了企业财务流水等关键证据。当律师向工人们展示这些严谨的证据链时,一位老工人红着眼眶说:"以前总觉得警察来了走个过场,现在看到你们把每笔账都查得这么清楚,我们信得过!"最终,在法律威慑下,企业老板现身解决了欠薪问题,这场风波得以平息。

这件事让王成深刻认识到,执法规范化不仅要体现在案件办理中,更要融入社会治理的每个环节。他开始推动"警企共建""警民共治"计划,在企业设立警务联络站,定期开展法律风险排查;在社区组建由民警、网格员、律师组成的调解小组,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
随着改革不断深入,一些质疑声也随之而来。部分老民警私下抱怨:"现在办案像戴着镣铐跳舞,什么都要按程序来,效率太低了!"甚至有群众调侃:"警察办事倒是规矩了,可就是太慢,等你们走完流程,黄花菜都凉了。"

面对这些声音,王成没有急于反驳。他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"执法开放日",邀请人大代表、媒体记者和群众代表走进分局。在模拟执法演示环节,民警严格按照新流程处理一起盗窃案件,从接警、现场勘查、证据固定到传唤嫌疑人,每个步骤都公开透明。

"大家看,"王成指着大屏幕上的执法记录视频说道,"这些规范流程看似繁琐,却是保证公平正义的关键。如果因为追求速度而省略任何一个环节,都可能导致冤假错案。"随后,他又展示了几起因程序瑕疵导致案件重审的案例,现场陷入一片沉默。

当天下午,一位自媒体博主在首播间分享见闻:"以前总觉得警察执法神秘又随意,今天亲眼看到他们的工作有多严谨。就拿证据拍照来说,要从三个不同角度拍,还要标注比例尺和参照物,真是细到骨子里了!"这条视频很快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收获了大量点赞和转发。

正当执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袭击了金宝屯镇。河水暴涨,多个村庄被淹,上千名群众被困。王成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带领民警们顶着狂风暴雨投入救援。在激流中转移群众时,民警们依然严格佩戴执法记录仪,记录下每个救援瞬间。

"救命!我孩子还在屋里!"一位妇女在洪水中哭喊。辅警小王不顾个人安危,两次折返危房救出被困儿童。这段惊险的救援过程通过执法记录仪实时传回指挥中心,又被同步到应急救援平台。当看到浑身湿透的小王抱着孩子平安归来的画面时,指挥中心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
这次抗洪救灾,成为检验执法规范化成果的特殊考场。所有救援行动全程留痕,物资发放、人员安置等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执行,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和纠纷。事后,一位被救群众送来锦旗,上面写着:"规范执法护平安,危难时刻显担当。"

半年后,全市公安执法规范化现场会在金宝屯分局召开。会议室内,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展示着执法监督数据、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和典型案例分析。王成在发言中说:"执法规范化不是冰冷的制度堆砌,而是用严谨的程序守护群众的信任,用公正的标尺丈量法治的温度。"

散会后,一位邻县的公安局长拉住王成:"你们的'执法+服务'模式太值得借鉴了!我们那边最近也在搞规范化建设,能不能派几个人来跟班学习?"王成笑着点头:"当然可以!咱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——让群众在每一次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"

夜幕再次降临,金宝屯分局大楼的灯光依旧明亮。王成站在窗前,看着街道上巡逻警车闪烁的警灯,心中充满欣慰。执法规范化建设这场没有终点的征程,正在让这座小镇的平安底色愈发鲜亮,而他和战友们,将继续在法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