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23章 宋槐时的过去

执掌风 太菜啦 4946 字 2025-07-08

凌晨西点,“相爱小屋”还沉浸在深沉的睡梦中。只有客厅角落的监控摄像头,闪烁着微弱的红光,像不眠的眼睛。

年肆兆却毫无睡意。他盘腿坐在演播室控制台前的转椅里,巨大的环形屏幕墙散发着幽幽的蓝光,大部分画面是静止的夜视模式。只有宋槐时房间门口那个小画面,显示着紧闭的房门。

他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,停留在那个地方教育网站的页面。屏幕上,是那张被时光模糊了像素的照片——简陋的黄土操场,灰扑扑的平房校舍,一群黝黑瘦小的孩子簇拥着中间那个年轻的女人。她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和牛仔裤,长发随意扎着,脸上沾着泥灰,笑容却明亮得如同穿透阴霾的阳光,眼底流淌着纯粹而温暖的光芒。

槐树村小学。宋槐时。

年肆兆的目光近乎贪婪地流连在那张照片上。照片里的宋槐时,与他在这浮华综艺里看到的疲惫、疏离、强撑平静的女人,判若两人。这里的她,没有精致的妆容,没有得体的微笑,甚至有些狼狈,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,散发着最本真、最动人的光彩。

支教…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,能让她焕发出如此夺目的生命力?又是什么样的力量,让她甘愿离开繁华都市,踏入那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荒僻之地?

鬼使神差地,他在搜索框里输入了“槐树村”。

信息依旧寥寥。只有几条关于扶贫攻坚的官方简讯提到过这个名字,位于西南某省连绵的大山深处,交通闭塞,曾是国家级贫困村。几张模糊的航拍图,只能看到莽莽苍苍的绿色山峦,和山坳里零星散布的土黄色房屋。

他又尝试搜索“槐树村小学”,结果更少。只有一条两年前的旧闻链接:《爱心企业捐赠图书文具,温暖槐树村小学》。点进去,只有几张捐赠仪式的照片,几个拘谨的孩子和领导模样的人,并没有宋槐时的身影。

线索似乎断了。

年肆兆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。他盯着屏幕上那张支教照片里宋槐时明亮的笑容,又想起她在节目里疲惫空洞的眼神,在月光下无声恸哭的脆弱,在连祠面前强撑的平静……巨大的反差像一道谜题,深深吸引着他。

他关掉网页,手指无意识地在触控板上滑动。目光扫过桌面上一个文件夹图标,名字是“《我们相爱的生活》嘉宾背景资料(内部)”。这是节目组开录前发给观察员的参考资料。

他犹豫了一下,指尖悬停在鼠标上方。节目有保密协议,嘉宾的详细背景资料,尤其是涉及隐私的部分,观察员无权随意查看。他知道。

可是…

屏幕上,那张支教照片里宋槐时的笑容,像带着魔力,无声地召唤着他。他想知道,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,她曾经历过什么?是什么支撑着她?又是什么,让她最终选择了离开?这些答案,或许能拼凑出那个更完整、更真实的宋槐时。

最终,好奇心和那股莫名的悸动压倒了犹豫。他深吸一口气,点开了文件夹。

资料很简洁,主要是嘉宾的公开履历和职业成就。在宋槐时的资料页,除了“小学教师”的基本信息和毕业院校,只在“社会经历”一栏,有一行简短的备注:

「2018-2020年,参与国家“春晖计划”支教项目,服务于西南某省槐树村小学。」

下面附了一个链接,指向一个名为“春晖计划”的官方网站。

年肆兆立刻点了进去。网站设计朴素,充满了公益气息。他在项目志愿者风采栏目里耐心地翻找。终于,在很靠后的位置,找到了一篇发布于2020年7月的、标题为《山坳里的星光:记槐树村小学支教志愿者宋槐时》的通讯稿。

他的心猛地一跳,立刻点开。

文章不长,没有煽情,只是平实地记录:

初抵的震撼:描述了她初到槐树村时面对极端贫困和落后条件的无措(崎岖难行的山路,漏雨的校舍,匮乏的教学用具,孩子们对山外世界近乎空白的认知)。

教学的挑战:如何克服语言障碍(当地有方言),如何在一个复式班(不同年级混在一起)里开展有效教学,如何激发这些从未接触过音乐美术体育的孩子们的兴趣。

“小宋老师”的日常:记录了她除了教学,还帮孩子们处理冻疮、带生病的孩子去几十里外的镇上看病、甚至帮村民写信读信的琐碎片段。

*“槐树下的课堂”:提到天气好时,她喜欢带孩子们在校舍旁那棵巨大的老槐树下上课、讲故事。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“小宋老师”。

点亮微光:特别提到她利用有限的资源,为孩子们组建了一个小小的“图书角”,并教他们画画、唱歌。一张配图是孩子们画的稚嫩图画贴在简陋的墙上,其中一张画着一棵大树,树下站着一个小人,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“小宋老师”。

离别的礼物:文章结尾提到她支教期满离开时,孩子们用山里采的野花和舍不得吃的野果塞满了她的背包,一个叫“阿朵”的小女孩送了她一个用草编的、不太像样的“手环”。

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润物无声的付出。字里行间,勾勒出一个坚韧、耐心、充满创造力,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努力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的年轻教师形象。

年肆兆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张配图上——孩子们贴在墙上的画。那张画着大树和小人的画。画风稚嫩,线条歪扭,色彩也简单,却充满了最真挚的感情。他仿佛能透过这张画,看到宋槐时站在槐树下,被孩子们围绕着,脸上挂着照片里那种纯粹明亮的笑容。

他关掉网页,靠在椅背上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胸腔里翻涌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。是敬佩,是心疼,是…更深的理解。

他终于明白,为什么她面对连祠的浮华和虚伪会如此疲惫;为什么她眼底会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荒凉;为什么她对南萸说出“爱情需要两个人共同面对外界”时,眼神会那样坚定。

因为她见过真正的赤贫和坚韧,经历过最朴素的付出与收获。她守护过山坳里最微弱的星光,也感受过最纯粹无垢的依赖与爱。浮华的名利场,精致的表演,刻意的深情…在她经历过的那片真实而厚重的土地上,显得如此轻飘和可笑。

她的疲惫,是灵魂在浮华喧嚣中无所适从的迷失;她的疏离,是对虚假和消耗本能的抗拒。

年肆兆的目光重新投向监控屏幕上那扇紧闭的房门。黑暗中,他似乎能感受到里面那个同样未眠的灵魂。一种强烈的、想要靠近她的渴望,从未如此清晰。

就在这时,监控画面轻微闪烁了一下。凌晨五点,天光微熹。宋槐时房间的门,悄无声息地打开了。一道纤细的身影,披着晨雾般的微光,轻轻走了出来,走向通往花园的侧门。

年肆兆的心跳,骤然漏了一拍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