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13章 画稿里的狐狸会说话

执掌风 芋泥年糕 3608 字 2025-07-01

苏清棠蹲在爷爷的旧木柜前,膝盖抵着积灰的樟木,额头沁了细汗。

前晚说要清柜子时,她只当是句应景的话。

可真掀开蒙尘的蓝布,扑面而来的樟脑味裹着旧纸页的脆响,她突然想起爷爷总说:"老柜子藏的不是东西,是没说完的话。"

最底下那层压着捆分镜笔记。

她抽出来时,一张泛黄的画纸"唰"地滑落在地。

画纸边缘卷着毛边,中间用墨线勾了只狐狸。

尖耳朵,圆眼睛,前爪攥着支细毛笔,身后是歪歪扭扭的星子,像被风吹散的芝麻。

她弯腰去捡,指尖刚碰到纸角,画纸突然轻颤了下。

苏清棠顿住。

狐狸的眼睛——刚才是不是眨了?

她屏住呼吸,把画纸举到眼前。

墨色在暖光下泛着茶渍似的褐,狐狸的眼尾还是平的。

许是错觉?

她用指节敲了敲桌面,再看——

这次看得真切。

当画纸被她轻轻抖开时,狐狸的右眼皮微微耷拉,又迅速抬起来,像只困极了的猫。

"清棠?"

身后传来脚步声。谢砚舟端着盖碗茶过来,青瓷碗沿浮着半片茉莉。

"你看这个。"她把画纸推过去,"它刚才......"

话没说完,谢砚舟己经放下茶碗。

他从白大褂口袋摸出紫外线灯,冷白光扫过画纸的瞬间,两人同时凑近。

原本单色的狐狸身上,浮现出若隐若现的淡墨纹路。

第二层画被叠在底下,线条更细,狐狸的前爪正往星图上点,笔尖悬在颗最亮的星子上方。

"双层叠墨法。"谢砚舟的指尖蹭过纸面,"江户时期有过记载,用生熟两种宣纸叠裱,生纸吸墨快,熟纸留墨慢,光线角度一变,上下层的画就会'动'。"

苏清棠想起爷爷笔记本里夹的旧照片——二十年前的东京,穿格子衬衫的年轻人和穿和服的老者并肩站在绘馆前。"铃木先生?"她翻出笔记,"我爷爷提过,他在日本学漫画时,和个古籍修复师搭档研究过什么'梦影绘'。"

话音刚落,玻璃门被推开。

铃木悠真提着竹编手袋进来,银发在风里翘着:"说我呢?"他凑过来看画纸,镜片后的眼睛突然亮了,"是梦影绘!

明远当年说要把漫画分镜和这门手艺结合,说'让画里的人能对未来笑'。"

"现在问题是怎么让它完整动起来。"谢砚舟指了指画纸边缘,"叠裱的浆糊年头久了,上下层有点错位。

得找会传统裱画的师傅,用当年的配方重新粘。"

林阿婆是在第二天端着刚蒸的桂花糕来的。"城南老巷子里有个陈师傅,"她掰着沾了米粉的手指,"他曾祖父给宫里裱过画,我家老房子的中堂画还是他修的。

就是脾气倔,前两年有人拿古画找他,他嫌人家抽烟味重,首接把人轰出去了。"

苏清棠和谢砚舟找到陈师傅时,他正蹲在小院里修扇面。

青砖地上摊着十几把破扇子,竹骨像被拆碎的梯子。

"裱画?"陈师傅头也不抬,指甲缝里沾着米浆,"现在年轻人只认机器压膜,谁要我这老手艺?"

谢砚舟把画纸递过去。

陈师傅的手顿了顿,捏着放大镜凑上去。

他的喉结动了动,突然站起来:"跟我进屋。"

老屋里飘着糨糊的甜香。

陈师傅从樟木箱里捧出个锡盒,揭开时腾起团细尘:"这是我曾祖父传的配方,米浆掺蝉衣粉,加三滴松烟墨。"他用兔毫笔蘸着新调的浆糊,沿着画纸边缘细细涂开,"当年给宫里裱《百鸟朝凤图》,用的就是这个。"

"您为什么愿意帮我们?"苏清棠看他把第二层画纸对齐,动作轻得像怕碰碎月光。

陈师傅没说话。

他把画纸压进棕刷,刷过的地方慢慢服帖。

末了突然说:"上个月我孙子过生日,要我教他用iPad画卡通。"他的手停在半空,"我教他调浆糊,他说'爷爷你落后了'。"

修复完成那天,漫画馆的玻璃橱窗拉着遮光帘。

陈师傅搬来盏老式煤油灯,灯芯挑得半寸高。

"往左转十五度。"他指挥谢砚舟。

苏清棠攥着衣角。

灯光斜斜扫过画纸的瞬间,狐狸的前爪动了。

它慢慢抬起头,笔尖落下,在星图上点出颗新的星子。

然后,墨线像被风吹着跑,一行小字从狐狸爪下爬出来:"故事尚未完待续。"

"爷爷。"苏清棠轻声说。

她想起笔记本里那张被茶水洇湿的小稿,画里穿白衬衫的男孩,怀里抱着的古籍。

谢砚舟站在她旁边,声音轻得像翻书:"也许,这不是结束......"

"而是有人想让我们继续画下去。"

玻璃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。

苏清棠转头,看见个穿墨绿外套的女人正隔着玻璃往里看。

她头发盘成髻,耳坠是枚极小的银制狐狸。

"要进来吗?"苏清棠走过去开门。

女人笑了笑,指了指橱窗里的画:"我从东京来,听铃木先生说......这里有会动的狐狸。"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