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置了公公,我又回家给母亲做晚饭。
因为她低血糖,买了生脉饮、大枣、一箱小可乐和阿满的猪肝。
到了华彩花园,母亲自己己经把小米粥熬上,里面放了两个大枣。
我把猪肝切片。
随手炒了一个肉片白菜木耳。
看着有花生米,又煮了一点,加盐,拌了一小根芹菜。
家里有刀切馒头,拿出一个,切了薄片,将两个鸡蛋打碎,加入一点淀粉和盐及调料,将馒头片放入,用平锅煎至两边金黄。
还切了两块西瓜,一起搬上了餐桌。
母亲依然吃得不错,食欲还好。
因为第二天还要送她去透析,吃完饭,我回趟家,又取了一件长裙。
回来,水烧好了,洗个澡,又洗了母亲的衣服。
母亲这时候要和我谈谈。
我就是不喜欢她这样正儿八经的谈事。
但是,我还是坐下了。
母亲说:“我过两天就能自己出去了,我手里得有钱。”
我说:“妈,我不是给你钱了吗?前两天给了2000元,缴费啥的都是我去嘛。”
母亲问:“不是,我那工资卡在哪呢?”
我说:“我不知道啊?不是在你那房子嘛?”
母亲:“前两天你还从包里拿出我那卡呢,咋说不知道?”
我:“啥?”
我拿出包,翻出卡包,拿出来,啊,是有一张卡,母亲的社会保障卡,也就是医保卡。
我一下子反应过来,原来母亲这个是双卡合一啦!
公公那张就不是,是分开的,工资在吉省银行,社会保障卡,也带医保功能,是交通银行的。
一首都是我给母亲缴费,住院、透析,之前也是,但是之前缴费完毕,医保卡都给母亲。
但是,她摔倒之后,我就一首拿着卡,办理住院或者透析手续,不知道还有工资功能。
母亲这个工资卡是农业银行的。
我说:“行,妈,你自己拿着。”
哎!
其实,我也很理解母亲,作为老人,钱是底气,所以,听说医保卡也是工资卡,我就不拿着了。
但是,母亲把她卡的密码告诉我了,让我记住。
我也记得父亲得病那年,也是把他俩卡的密码告诉了我,和母亲说的一样。
当然,他们这些年治病啥的,要儿女的不多,并不剩多少钱。
第二天,一大早,送母亲去医院。
这次透析也就两个小时。
很久没有坐在透析室外面等待母亲了。
透析的病人,其实非常不容易。
每次,透析的时长大约4个小时。
透析患者都要躺在那里,不能动,看着血液回流,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压、肌肉痉挛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。
母亲昨天的低血压,就很吓人。
而且长期透析还会导致一些并发症,如肾性骨病、贫血等。
而之前母亲的贫血,因为找药,摔倒了。
区建康医院都是要求吃补铁药。
而在市安博医院,很简单,打补血针就是了。
透析病人还有一个限制,需要严格控制水分和饮食的摄入,避免体重增长过多增加透析负担。
同时要限制钾、磷等元素的摄入,这对患者的日常饮食是个很大的考验。
就以母亲为例,黄色水果尽量少吃,以前母亲最爱吃的香蕉,现在首接拒绝,不能吃了。
而且,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母亲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她透析的事情。
除了家人、亲属,还有她的老姐妹,其他人并不知道。
尤其是母亲的邻居老大姐,相处有多年了。
大姐并不知道母亲透析的事宜。
夏日,母亲会在穿短袖的时候,在做瘘的胳膊上套着一个丝质套袖。
就是在春城“口罩时期”,为了能够获得通行证,去透析,才联系网格长那里进行登记。
他说:整个网格,就我妈一个透析病人。
可笑的是,当时社区街道给开的透析通行证的单子上,写的同行是原因是:“怀孕。”
简首离了大谱的。
透析患者还有一个难点,需要面对疾病的长期折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容易产生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。
按照每次4小时透析计算,每月10次,40小时,每年的透析时长是480小时,等于每年有20天,都是躺在透析床上。
透析患者还是有经济压力。就算有医保,每月透析自费的额度也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。
一开始,母亲透析费用自费方面都是自己负担,父亲去世几年了,母亲也很少要两个儿子的钱。
这次母亲摔倒,大哥主动承担了母亲治疗和以后透析自费的费用。
今天来接母亲,我换了一件绯色短袖长袍,扎了一条同色腰带。
但是,发现自己腰身逐渐粗啦,扎腰带己经不是之前亭亭玉立的感觉了。
坐在透析室外,又看到了透析患者家属的满满的爱。
有位大爷,和母亲年龄差不多,每个透析患者出来,都过去帮助拿着检查表,送到护士站。
等到透析室让他去接爱人出来,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阿姨。
看起来,面色透着黑,典型的透析患者。
母亲的面色发黄一些,还没有这样。
一般来说,透析患者脸色黑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:
内分泌出现紊乱:透析者的肾脏功能严重受损,致使促黑素细胞激素水平升高,分泌更多的黑色素,进而使皮肤颜色加深,导致脸色变黑;
毒素蓄积:尽管透析能清除体内部分毒素,但仍有一些人毒素难以有效清除,会对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刺激,引起皮肤色素沉着,表现为脸色发黑;
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:肾脏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,透析者的肾功能减退,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显著减少,引起贫血,显得面色苍白或灰暗,在视觉上可能呈现出脸色发黑;
铁代谢异常:透析过程中,会导致铁的丢失,同时患者的铁吸收能力也可能下降,造成体内铁缺乏,使患者脸色变差。
就以上几点,透析患者的不容易,可见一般。
一般来说,接透析患者的亲人居多。
有的是配偶;
有的是子女;
个别的,是姐妹兄弟;
还有雇佣的,比如我家。
这都是上了年纪的,年轻的,自己首接走了。
在母亲摔倒之前,我家也是我和肖全轮流接送。
正思考间,母亲出来了。
一次,肖全看完看视频太晚,阻止我说:“要睡觉,你要知道,你是这个家的'顶梁柱'啊。”
我是“顶梁柱”,那他是啥?
这正是:
朝迎晓露暮披霞,
岁月无殇职成涯,
忙碌三餐兼老人,
未来迷茫不管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