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河西之战大获全胜后,秦国威望更盛,然亦深陷于六国合纵的重重危机之中。一日,惠文王于章台宫召集重臣,共商应对之策。
惠文王神色凝重,目光扫过众人,缓缓开口:“诸位,今山东六国合纵抗秦,其势汹汹,我大秦当何以破之?陆卿,先闻汝之高见。”
我上前一步,恭敬行礼:“王上,六国虽合纵,然其心不一。楚地广袤,怀王好大喜功却优柔寡断;齐国力强,宣王多有图霸之心却亦惧战损;燕赵虽勇,然燕有内患,赵常受胡扰。臣以为,可遣能言善辩之士,携重金游说楚、齐,许以厚利,离间其盟。再以强军威慑燕赵,使其不敢轻举妄动。且我大秦可与韩、魏二国,暗中通款,许以些许利益,令其在合纵中阳奉阴违。”
樗里疾捋须点头:“陆卿此计,有分化离间之妙,然实施不易,需慎之又慎。”
张仪却微微一笑:“王上,臣愿出使楚、齐,凭臣之口舌,定能搅乱其合纵之谋。”
惠文王思索片刻:“张仪,此任非你莫属。但陆卿之策,亦需同步施行。”
未几,张仪出使楚国。朝堂之上,面对楚怀王与一众大臣,张仪巧舌如簧:“大王,秦楚两国,本为姻亲,若楚与秦交好,秦愿割让商於之地六百里,且互通商贸,使楚富甲天下。何必与那韩、赵、魏等国同流合污,徒耗国力?”
楚怀王眼中闪过贪婪之色:“张子所言,可是真的?”
张仪拍着胸脯:“大王圣明,张仪岂敢欺君?”
楚国朝堂顿时议论纷纷,有大臣谏言:“大王,秦乃虎狼之国,不可轻信。”然楚怀王被利欲蒙蔽,不听劝阻。
而在秦国国内,我则负责与韩、魏密使接洽。在咸阳城外的一处密所,我会见韩使,严肃道:“贵国当知,秦之实力远超尔等想象。若在合纵中执意与秦为敌,待秦破楚、齐,下一个便是韩、魏。如今,王上仁慈,愿与贵国修好,只要贵国在合纵之事上稍加懈怠,秦必不会亏待。”
韩使面露犹豫之色:“陆将军,此事重大,我需回国禀报王上。”
我点头:“速去速回,莫要错失良机。”
与此同时,秦军在边境亦加强戒备,日夜操练。我亲赴军营,鼓舞士气:“将士们,六国合纵虽看似强大,然其破绽百出。我大秦锐士,乃虎狼之师,岂会畏惧?只要我等严守边境,待王上与张子之谋得逞,便是我大秦横扫六国之时!”
士兵们齐声高呼:“愿为大秦效死!”
然此时,公子华见张仪在外交上屡立大功,心中嫉妒,又欲在国内兴风作浪。他暗中指使手下在咸阳城中散布谣言,言说张仪卖国求荣,与他国勾结,意图破坏张仪的声誉与秦国的外交布局。
消息传入宫中,惠文王大怒:“公子华此举,是何居心?陆卿,速去查探清楚,若公子华果有不轨,朕绝不轻饶!”
我领命而去,深知此乃秦国生死存亡之关键时刻,内有公子华捣乱,外有六国合纵压力,一步走错,便是万劫不复。我一面派人监视公子华的一举一动,一面加紧与各方的联络与谋划,力求在这复杂的局势中,为秦国寻得一线生机,保大秦之根基稳固,护王上之江山社稷。
危机四伏的暗流涌动
我着人暗中盯紧公子华,其府邸周围布满眼线,一举一动皆在掌控。然公子华亦非等闲之辈,似有所察觉,行事愈发谨慎。
一日,我得到密报,公子华与一神秘人物在城郊密会。我率亲卫迅速赶至,却只见空荡之地,唯留一些可疑脚印。正懊恼间,惠文王急召我入宫。
入得宫中,见惠文王面色阴沉。“陆卿,公子华之事尚未有果,今又有新患。魏国有变,其新君继位,似有倒向合纵之心,前番与我大秦之密约恐生变数。”惠文王沉声道。
我心中一凛,忙道:“王上,臣愿即刻前往魏国,探其虚实,若能挽回,必不使魏与大秦为敌。”
惠文王点头:“陆卿此去,务要小心。朕亦会令樗里疾整军待命,以防不测。”
我星夜兼程赶赴魏国。至大梁,见城中气氛紧张,军队调动频繁。我求见魏君,魏君却避而不见。多方打听,才知是楚国使者亦在魏国,正游说魏君合纵抗秦,且许以重利与军事支持。
我心生一计,买通魏君近侍,得以在御花园“偶遇”魏君。我恭敬行礼:“魏王,臣陆云,特来为大秦与魏国之友谊而来。君可知,楚国许魏之利,不过空中楼阁。楚自身尚被秦之强兵威慑,何能真心助魏?且秦之强大,可保魏在中原之地的安宁,若魏执意合纵,秦魏兵戎相见,魏之百姓必遭涂炭,此非君之所愿。”
魏君面露犹豫之色:“陆使,秦之野心,天下皆知,朕如何信秦?”
我正欲再言,忽闻宫外传来喊杀声。原来,公子华暗中派人在魏国散布谣言,称我乃秦之奸细,来魏是为刺探军情,欲挑起魏人对我的愤怒,破坏我之使命。魏君闻之大惊,当即下令将我扣押。
我被困于魏国大牢,心中焦急万分。深知若不能尽快脱身,不仅自身性命难保,更会使秦国陷入绝境。此时,牢中进来一神秘人,竟是曾与我有过数面之缘的魏国谋士。他低声道:“陆将军,我信你乃真心为秦魏和平而来。我可助你脱身,但你需答应,若秦魏交好,秦国不得侵犯魏国疆土。”
我忙道:“若能脱身,此诺我必转达秦王,定不负君之所望。”
在其帮助下,我逃出大牢,乔装改扮,潜出大梁。一路历经艰险,返回秦国。向惠文王如实禀报一切,惠文王怒发冲冠:“公子华罪不容诛!陆卿,朕命你全权处理此事,定要将公子华及其党羽一网打尽!”
我领命而去,深知一场秦国国内的肃清行动即将展开,而国外合纵危机仍如阴霾笼罩,秦国在这风雨飘摇之际,正考验着君臣上下的智慧与决心,一步一步艰难地在这战国乱世中谋求生存与霸业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