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雪夜突袭取得胜利后,林晓与部队在短暂的休整间隙,并未沉浸于喜悦之中,而是马不停蹄地与“星芒”一同对过往战斗进行复盘。每一次交火、每一个决策,都在他们的审视下被拆解、分析,力求从中挖掘出能改变战局的关键要素。
在这深入的总结过程中,林晓意识到,尽管之前的战斗偶有斩获,但面对日军日益狡猾的扫荡策略,现有的战术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局势。部队需要一种更为灵动、更具欺骗性的作战方式,方能在这残酷的战争舞台上抢占先机。于是,在林晓与“星芒”的精心谋划下,一种融合了游击精髓与虚假情报艺术的全新战术——“幻影游击”应运而生。
此战术的关键在于巧妙地误导日军的判断,使其陷入虚实难辨的困境。在战斗筹备阶段,“星芒”凭借对日军情报收集模式的精准把握,精心编织了一张虚假情报的大网。它深知日军热衷于从俘虏、当地奸细以及空中侦察获取线索,便据此设下重重诱饵。例如,选派口音地道、演技精湛的战士伪装成落单的散兵或惊恐的村民,故意在日军巡逻的必经之路徘徊,看似无意地透露八路军即将在特定地点展开大规模行动的假消息。同时,制造一些看似真实的“证据”,如伪造的部队调动命令、故意遗落的带有部队标识的物品,巧妙地散落在日军容易发现的区域,进一步强化虚假情报的可信度。
部队会依据地形地貌,选定多个作战区域,这些区域或是茂密山林,或是蜿蜒河谷,皆利于部队隐蔽与迅速转移。他们会在某个区域故意制造出大规模集结的假象,点燃众多篝火,让战士们伪装成忙碌备战的模样,吸引日军的侦察飞机或地面巡逻队。一旦日军上钩,调集重兵前往该区域,部队主力则如幻影般悄然转移至其他预定地点。
比如,他们先在山区的东侧佯装重兵集结。战士们不仅点燃大量篝火,还模拟出操练、做饭等各种军事活动的场景,故意让日军的侦察飞机发现。同时,安排“内线”向日军传递虚假的作战计划,声称八路军将在东侧山区设伏,伏击日军的增援部队。日军指挥官得到情报后,深信不疑,迅速调遣主力部队向东侧山区赶来。
而此时,林晓早已率领部队主力借助山间密道,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至山区西侧的日军补给站附近。夜幕笼罩下,八路军战士们如黑色的闪电般突袭补给站。他们先是以精准的枪法解决了守卫在补给站周围的日军哨兵,随后迅速冲入站内。一部分战士负责抢夺粮食、弹药等珍贵物资,另一部分则在关键位置设置定时炸弹。随着一阵激烈的战斗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,日军补给站陷入一片火海。
东侧山区的日军赶到时,却发现空无一人,只有尚未熄灭的篝火和一些伪造的军事痕迹。而西侧补给站传来的爆炸声让他们如梦初醒,意识到自已中了八路军的“幻影游击”之计。日军指挥官愤怒地咆哮,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八路军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。
此后,部队频繁运用“幻影游击”战术,在多个区域展开灵活攻击。时而在北边佯装攻打日军据点,吸引其注意力,实则在南边切断日军的补给线;时而在西边制造大规模进攻的假象,却在东边解救被日军围困的百姓。日军被这飘忽不定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,他们的扫荡计划被彻底打乱,兵力被分散在各个区域,疲于奔命却始终无法找到八路军的主力进行决战。
根据地的局势也因此逐渐稳定下来。百姓们看到八路军如此巧妙地应对日军扫荡,心中的恐惧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念。不少年轻人受到鼓舞,纷纷主动投身八路军,为抗击日寇贡献自已的力量。部队的士气愈发高昂,战士们在战斗中更加勇猛无畏,他们深知,“幻影游击”战术已成为他们在这场艰苦抗战中的一把利刃,正一步步地为最终的胜利开辟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