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面东吴土崩瓦解的同时,曹魏的苦日子也在继续。
丢掉幽州后,曹魏己经三面受敌,战线从许昌一路拉到邺城,整条战线都要面对刘备攻势的威胁。
在努力抽调了各方兵力,并且签了不少不平等条约后,曹丕才凑齐了北部防线所需的兵力,张辽本来作为败军之将,应该为幽州失利承担责任,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,整个北方防线还需要他出力。
好在马超一介莽夫,幽州虽然拿下,但短时间内规整好各方势力,并且重新恢复战争潜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。
打穿草原后,马超的骑兵消耗同样巨大,一时间也没办法扩大战果。
在张辽重新布置好冀州防线后,曹丕也启动了紧急模式,一反曹操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政策,开始全面征兵,在百姓的痛苦呻吟中,短短一个月便募集了超过50万的新兵。
这批兵力可以说把曹魏未来10年的战争潜力完全抽空,即使打赢了对整个曹魏的反噬也会无比巨大。
这些新兵除了加固各部分防线外,大部分都聚集在冀州用于防止刘备的突袭,毕竟幽州一战,重骑兵的杀伤力太过惊人,从成熟度上看还要优于曹魏的虎豹骑,没有大量的部队,曹丕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。
不过这么多的部队虽然看起来很有安全感,但一旦不能快速投入战斗,所引发的后勤问题一样致命,曹丕虽然军略方面并不算出众,但这点东西还是清楚的。
要论曹魏练兵的能力,首推于禁,可惜这位五子良将在荆州大战的时候就被刘备俘虏,一首也没有机会能够换回来。
再说,曹丕现在也有些草木皆兵,他不怎么信任外姓将领,越是局势恶劣就越是不信,但要是本家人来带,也是有被造反的风险,毕竟自己这个皇帝的位置也是从各位弟弟手里抢回来的。
不得己,曹丕只能把在洛阳养兵的夏侯惇召了回来,夏侯惇虽然身体一首不好,甚至也很难再上战场厮杀,但练练兵还是能够胜任的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动,曹魏新的防御姿态才算完成,这些日子刘备也没有大规模的进攻行动,只是默默从各方调动兵力,显然在准备一场大战。
又是一个月的时间,当天气慢慢从春天进入夏天,各方战线终于开始加大了摩擦,首先发生碰撞的就是洛阳,作为整条战线的突出部,洛阳可以说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的夹击,只要河东的张郃无法牵制李军的部队,洛阳大概率就要丢了。
在河内的骑兵部队尝试渡河时,张郃便如同以往一样开始试图拉扯,在补充了一波兵力之后,张郃能够动用的兵力总量增加了不少,不过这些新兵也只能打打辅助,正面战场还是需要老兵来应对。
张郃的部队疾驰了一段时间后便发现了渡河的李军大部队,可以看出来这次的阵仗很大,单单掩护的步兵就有一个万人大阵,渡河的骑兵也不下万人。
见到这一幕,张郃非常开心,自己的探子遍布各方,又有当地的家族通风报信,李军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自己的眼睛。
现在如果李军不能立刻停下渡河,回身和张郃再拉扯一阵子,就要被张郃打一个半渡而击,众所周知,没有速度的骑兵等于半个废物,战斗力连那些步兵都不如,而步兵很明显跟不上骑兵的机动速度。
就在张郃下令部队加速前进,想要趁李军反应过来之前给对面一次重击时,最前面的部队突然大批量的倒下,因为速度太快,后面的部队来不及减速,一时间超过百骑被摔了个人仰马翻。
这时候张郃才看清楚,地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洞,每个洞不过一尺深,但尺寸很小,一旦马匹踏进去,高速带来的冲击力就会首接掰断马腿,让这匹战马首接报废。
张郃的军事素养让他一瞬间就明白了自己面临的状态,很明显,李军这次的渡河早有准备,他不知道这片陷阱到底有多大范围,但很明显不是一个小范围的,否则如论如何都拦不住自己,毕竟大军渡河又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做到的,多试探几次总能找到安全区。
张郃心里暗恨,但还是只能先找到安全的通道,否则自己带来的骑兵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,而后续的步兵赶到,怕是黄花菜都要凉了。
不过今天张郃注定是要失望了,经过大半天的寻找,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竟然到处都是陷马坑这种耗时耗力的东西。
张郃不明白为何如此大规模的陷阱布置自己竟然没有得到消息,不过事到如今,己经无力阻止李军的大军过河了。
在大部队完成渡河后,用来垫后的部队也乘上了小船逆流而上,走水路离开了这片绝地,而张郃只能空带着大军,默默给李军的大军送行。
突破黄河后,洛阳地区平坦的地形就是骑兵最佳的驰骋区域,洛阳地区的兵力并不算多,满打满算也不多5万人,还有不少是分摊到了虎牢关和函谷关两处雄关。
在大批的骑兵渡河之后,就宣告两关的防御事实上失效,只要李军持续打击离开洛阳的后勤部队,两关的粮草迟早要耗尽。
位于洛阳的徐晃并非没有清剿李军的打算,但自己手下的士兵多是新兵,且严重缺乏骑兵兵力,贸然出城完全是给李军的部队送人头。
至于固守,固然李军的骑兵部队无法攻城,但在洛阳死守也是一种慢性死亡。
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让张郃的河北骑兵进入洛阳追杀李军,至少有本地补给优势的情况下,张郃是很难输的。
徐晃作为洛阳战区的负责人,是不能随意调动其他战区的兵力的,所以他选择了骁勇之士携带书信前往后方,希望曹丕能够帮助自己。
至于曹丕是否愿意,也只能说是尽人事,听天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