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:下有对策
酸枣门前,梅令月直言快语,称并没有把粟米卖给江八食的事,很快就经过那个小伙计,传到了江八食的耳朵里。
此刻的江八食正闭着眼睛,在桂花树下打盹儿呢,两个眉清目秀,身材壮硕的男子跟在江八食身边,小心翼翼地替她遮阳,扇扇子,捶腿,别提多殷勤了。
听闻此事的江八食,不紧不慢地睁开眼睛,手一抬,立刻有人送来蜜饯果子,她津津有味地吃着甜点,笑着说道,“你把梅令月看的太重要了,她算是个什么东西?”
“可是主子,世人皆知,是梅令月种出了高产粟米,她说没卖给咱们,那咱们到时候卖米,师出无名啊,人家能信咱们吗?”
小伙计低着头,一点也不敢抬头看,话里却条理清晰,几句话就把其中的利害关系给说的一清二楚。
江八食笑笑,“你啊,还是见识浅了,有陛下在,陛下金口玉言,说什么就是什么,梅令月她几个胆子,敢反驳陛下的话?”
她打心眼儿里就没看得起梅令月过,不过是个地里刨食的农户而已,要不是运气好,出了什么高产的粟米,现在怕是连饭都吃不起。
“恕小人死罪,万一,大家伙不信陛下的话可怎么办?”
小伙计这些话问完,已经把头紧紧磕在地上,双腿发抖,额头冒出了冷汗。
这些话也就是在江八食—这个老主子面前能大着胆子问出来,但凡让人听见,都得治他个大不敬之罪。
江八食嗤笑一声,“你太死心眼了,到时候我那粮铺开业,让陛下下令,随便找个名头让梅令月过去不就行了?她不来就是欺君之罪。”
她也知道,皇帝的信誉实在不怎么样。
尤其是北狄君主叶护明哥要他去和亲这样的消息传出,朝野上下倒是缄口不言,没人敢提一句话,民间百姓们可是议论纷纷,说什么的都有。
甚至有那胆大妄为的好事者,竟然说皇帝还不如去北狄和亲,赶紧换一个新皇帝上来,说不定大成还能恢复往日的辉煌和荣光。
“原来如此,主子果然聪慧。”
小伙计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,手颤抖着擦去了脸上的汗,忙不迭地夸赞。
“行了,这些拍马屁的话不用多说,没别的事就下去吧。”江八食一抬头,艳红的樱桃就喂进了她嘴里。
她这日子过得可太惬意了。
酸枣门前,梅令月一行人一直忙活到傍晚,天边雷声轰鸣,竟然要下雨了,正好,她们家的粟米全都收完了,最后几斤也被吴王府的人装上了车。
而这最后一车,景玉竟然也到场了。
她得赶个人少的时候,来看看她家大儿子,看看她家花了大价钱买来的粟米。
“快要下雨了,咱们长话短说。”景玉一身寻常妇人的衣裳,从车上跳下来,快步走过去。
“吴王妃?”
梅令月有些惊讶,刻意走到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和她说话,身边唯独跟着姜汝。
“是我,这一共是多少斤?称过吗?”景玉问道。
“没称呢,等舂米之后再称吧,我初步预测,不会少于两千斤。”
梅令月道。
“好,那就好,这个数量够了。”景玉喜出望外,“燕都城里有三家我们看好的铺子,不出意外的话,五天之后开业,这是具置,你能过来吗?”
她说着话,塞给梅令月一张纸条。
“难说啊,我毕竟刚中了砒霜,又累了这么一大场,可能最近几天都要卧床休息。广零三十六号在,应当没问题。”梅令月道。
她面色红润,一看就气血充足,完全没到需要卧床休息的地步。
她只想远离这场争端。
至于广零三十六号,那是新出的品种,是三十五号和当地粟米杂交后得到的,就是种在她们家后院的那些。
前一阵子她可没闲着,一直埋头研究来着,耗费了不知道多少的时间精力,走了多少弯路,才有了这一点成绩。
应该感谢淮王和海予,无论是谁,都没进到她们梅家后院去,也就没注意到这一茬粟米产量更高,也更适宜这里的土地。
广零三十五号亩产在八百斤往上,但是广零三十六号亩产能达到一千斤。
“说的也对,我做主,将铺子收益的五成都归你。”景玉拍了拍梅令月的手,轻声道。
如果她们能做成,这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。
话又说回来,毕竟竞争对手是皇帝,和皇帝扶持起来的江南之地最大粮商江八食,很难说准未来会如何。
“殿下,这不合适吧。”梅令月道。
“很合适,怎么不合适?以后有更好的粟米,咱们还要继续合作呢。更何况,三水还在你这呢。”
景玉又把姜汝给搬了出来。
小姜汝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,“没错,大姐,你就收着吧,你那么厉害,收多少钱都是应该的。”
“你这小鬼头倒是机灵。”梅令月笑笑,也不再推辞,反正已经上了这趟船,还客气什么呢?
“那就这么定下了。”景玉道,“好,那我带着这些粟米回去了,你们也赶紧回家吧,好生休养休养,若是需要什么药材,尽管和我说。”
“多谢殿下,恭送殿下。”
梅令月恭恭敬敬地行礼,送走了景玉。
这才回到人堆里,梅巧月特别好奇,但是又碍于花家人在旁边,不敢多嘴去问,只能不时去看梅令月。
“未来几天,会是场不见血的纷争啊。”解子明感慨。
“谁说不是呢。”
梅令月还是在想,她好好一个学者,怎么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?
橙娘好奇地问,“大姐,我不明白,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买咱们家的米?”
她想了好久,还是没想明白。
“是这样的,那些达官贵人买的不是粟米,而是史书上的名声,民心,或许还有最直白的钱—这些粟米一旦转手卖出,能卖到不菲的价格。”梅令月轻声解释道。
第一,二个对应的是淮王和吴王,最后一个对应的是皇帝和江八食。
如今粟米亩产最高也不过四百斤,还是在风调雨顺,土地肥沃,没有鸟和老鼠啄食的情况下,广零三十五号不仅不娇气,产量更是翻了一番,能不让人眼馋吗?
“还是不太懂。”橙娘皱着眉头想了一阵子,最后还是摇了摇头。
梅令月还想再说些什么,可是豆大的雨点忽然打下来,她们慌忙地跑回家。
跑到家里,一道炸雷响起,对面不远处一棵树被击中,燃起火焰,又很快被倾盆而下的大雨浇灭。
橙娘害怕的不行,躲在梅令月怀里。
花家人都回了自己房间去歇息,梅令月和解子明带着三个孩子在正堂中,喝着热茶,吃着糕点和蜜饯,正热闹呢。
“装病这事,真的能行吗?要不,加点料,变成真病?”梅令月揉着自己眉心,恨不得立刻去外面淋场雨,来个弄假成真。
解子明道。“别了吧,真病假病对上面来说,无所谓。干嘛要难为自己的身子?”
他丝毫不怀疑,真有点什么很重要的事,皇帝会让人把“生病”的梅令月给抬过去。
“说的也对。”梅令月无奈道。
这种什么都知道,但是什么都做不了的感觉,真是太让人难受了。
外面雨滴声阵阵,橙娘吃着喝着,又睡了过去,她是活的最简单的。
姜汝直言道,“还有吴王府呢,大姐,别太紧张。”
“对啊,沈先生说,船到桥头自然直。”梅巧月也跟着安慰。
“也是,担忧紧张有什么用,该来的还是要来,还不如该吃吃该喝喝,保持心情平稳。”梅令月道。
解子明笑笑,“能这么想就最好了,还有我呢,来吧,尝尝这些点心。”
“好。”
甜滋滋的味道,抚平了梅令月心底的忧愁。
燕都城里,有十几处粮铺都在动工,吴王的,江八食的,甚至还有一些胆大包天的家伙,打算浑水摸鱼,赚一笔钱的。
梅禾月在给自己的印书坊考察地点的时候,正好碰上一处,她过去搭话,“伙计,我瞧见好几家粮铺都要开业了,怎么都选在这个时候?”
“哎呦,姑娘,您还不知道呢?这不是梅家的粟米要开始卖了吗?据说她那粟米啊,产量高的吓人呢,一亩地的粟米就够一家人吃半年的。”
那伙计笑呵呵地过去介绍,还给梅禾月沏了杯茶。
梅禾月恍然大悟一般点了点头,果然是和她姐那几亩地的米有关系。
“梅家的事,我好像也听你哥说过,不过这么多粮铺,都卖梅家那个米?到底打了多少粮食,够这么卖的?”梅禾月装作一副好奇的模样,接着打探消息。
“害,能不能拿到那些粟米不要紧,要紧的是大家伙肯不肯信。”
“这不好吧,万一第二年种下去发现,没结那么多粮食,这铺子不得被砸了?”
梅禾月惊讶道。
“这个啊,我们当然有我们的法子,就不能给您细说了。”伙计明面上没说,实际上已经指向了外面的招牌,江家的产业,谁敢在这撒野?
不怕触怒了江八食江夫人?
“我明白了。”梅禾月应了一声,还真是防不胜防啊。
到时候老百姓找过来,他们估计会说,是老百姓种的有问题,肥用的少了,水浇的不够等等,因为同时期一定会有人养出高产的粟米的。
别人都行,你为什么不行?
大家就会怀疑,原因出在自己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