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六集:诗社里的别样心思

执掌风 竹晴园 7964 字 2025-03-25

秋意渐浓,贾府的园子染上了一层金黄,落叶簌簌,仿佛给大地铺上了锦缎。恰是在这般诗意的时节里,众人起的诗社迎来了一场热热闹闹的作诗比试,此次以“秋”为题,众人皆摩拳擦掌,想要一展才情。

李纨作为诗社的掌坛者,早早便命丫鬟们在藕香榭中布置好了桌椅,摆上了笔墨纸砚,还备了些应季的点心与香茗,那袅袅茶香混着秋日的干爽气息,弥漫在整个屋子,让人心生惬意。

众人陆续到齐,黛玉今日着一身月白色的罗裙,外罩一件淡紫色的薄纱披风,头上仅簪了一支羊脂玉的簪子,更衬得她身姿袅袅,气质空灵如仙。她莲步轻移,踏入藕香榭,那目光先是在屋内扫了一圈,待瞧见宝玉正坐在窗边朝她笑着招手时,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,款步走了过去,挨着宝玉坐下。

宝玉今日也是精心打扮了一番,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,身着一袭石青色的锦袍,越发显得面如冠玉,风流倜傥。他见黛玉来了,赶忙起身相迎,还贴心地为她挪了挪凳子,那眼里满是关切,小声说道:“妹妹,今日天凉了些,你可多穿些,莫要着凉了才是。”黛玉微微颔首,轻声回道:“我知晓了,你倒也啰嗦起来了。”虽是嗔怪的话语,可那语气里却透着亲昵。

不多时,宝钗也来了。她身着一件鹅黄色的对襟褙子,下配一条月白的长裙,头上梳着整齐的发髻,插着几支素净的珠翠,端庄大方,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恰到好处的雍容。她瞧见黛玉和宝玉坐在一处,眼神微微一滞,不过瞬间便恢复了常态,脸上挂着浅笑,上前与众人一一见礼后,也寻了个位置坐下。

李纨见人都齐了,便轻咳一声,笑着说道:“今日咱们诗社以‘秋’为题,不拘格律,只望大家能各展其才,作出好诗来,也好让咱们这秋日添几分雅趣。”众人皆点头应和,便各自沉思起来。

黛玉手托着下巴,微微凝眉,目光望向窗外那飘落的秋叶,思绪己然飘远。不过片刻,她便拿起笔,在那宣纸上笔走龙蛇,一首诗己然成了。宝玉在旁看着,眼中满是惊叹,只见那纸上写着:

“秋霜悄染叶枝黄,瘦影凭栏对晚凉。

风卷残花愁满地,相思一缕寄潇湘。”

宝玉看罢,忍不住拍手称赞道:“妹妹这诗真是绝妙啊!这‘秋霜悄染叶枝黄’一句,把这秋意描绘得如此真切,那‘相思一缕寄潇湘’更是意境深远,让人读来仿佛能瞧见妹妹这愁绪满怀的模样呢。”黛玉听了,脸上微微一红,嗔怪道:“你莫要在这里胡言乱语,扰了旁人作诗,我不过是随心而写,哪有你说的这般好。”

可宝玉的夸赞声还是引得旁人都围了过来,探春看了也赞道:“林姐姐这诗果然是好,这愁绪融入秋景之中,别具一番韵味呢。”史湘云也跟着点头,笑着说:“就是就是,林姐姐才情高,我等怕是要甘拜下风了。”

宝钗此时也抬眸看向那诗,心中暗自赞叹黛玉的才情,可嘴上却只是微笑着说道:“林妹妹这诗确实意境深远,只是这‘相思’二字,用在此处,是否太过儿女情长了些,咱们作诗,还是当以雅正为要呢。”黛玉听了,抬眸看向宝钗,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悦,不过很快便笑着回道:“宝姐姐这话我却不认同了,诗本就是言情表意之物,这‘相思’也是这秋日里常有的情愫,何来不妥之说呢。”

宝玉在旁一听,生怕两人起了争执,赶忙打圆场道:“哎呀,两位姐姐的话都有理,不过我觉得林妹妹这诗就是好,各有各的妙处嘛。”众人听了,皆是一笑,便又各自回去接着作诗了。

不多时,众人的诗作都己完成,摆在了桌上,等待评选。李纨作为评判之人,先是拿起宝钗的诗来看,只见上面写着:

“秋云漫卷掩斜阳,金粟飘香菊正黄。

庭院深深风弄影,凭书寄意韵悠长。”

李纨看罢,点头称赞道:“宝姑娘这诗,词句工整,这‘金粟飘香菊正黄’一句把秋日里菊花盛开的景象描绘得很是细致,且这‘凭书寄意韵悠长’也颇有韵味,当真是好诗。”

探春也附和道:“宝姐姐向来才思敏捷,这诗读来确实让人觉得雅致大气呢。”

宝玉在旁听着众人夸赞宝钗的诗,心里却一心想着要让黛玉拔得头筹,便开口说道:“宝姐姐这诗固然好,可我觉得林妹妹那诗的意境更为深远,更能让人感同身受这秋日里的愁绪呢,咱们作诗,不就是要讲究个情真意切嘛。”

黛玉瞧出他心意,悄悄扯了扯他衣角,示意他莫要太张扬,毕竟这诗社里众人各有各的才情,太过偏袒一方也不好。可宝玉却浑然不顾,依旧自顾自地说着黛玉诗中的妙处。

宝钗将这两人的小动作看在眼里,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紧了紧,心里泛起一阵酸涩。她自是知晓宝玉对黛玉的那份心思,可每次瞧见他们如此亲密,心里总归是不好受的。不过她向来端庄持重,面上依旧带着得体的微笑,说道:“宝兄弟这话也有几分道理,林妹妹的诗确实才情尽显,只是这评选嘛,还是要听大嫂子的才是。”

李纨见状,笑着说道:“你们呀,各有各的偏爱,这两首诗确实各有千秋,我看不如这样,咱们让众人都来说说看法,再做定夺。”

于是乎,众人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。有的赞黛玉的诗情感细腻,意境深远,仿佛能将人带入那愁绪满满的秋日画卷之中;有的夸宝钗的诗词句优美,格律工整,尽显大家风范。一时之间,藕香榭里热闹非凡,争论声、夸赞声交织在一起。

史湘云性子首爽,站起身来说道:“我觉得林姐姐的诗更合我心意,这诗嘛,就是要写出心中所想,林姐姐那诗里的愁绪我可太能体会了,就冲这一点,我投林姐姐一票。”

香菱在旁也跟着点头,说道:“我也觉得林姑娘的诗好,我虽不太懂这诗词的格律,可就是读着觉得心里头酸酸的,很是触动呢。”

宝玉听了,脸上满是得意,看向黛玉的眼神里满是赞许,仿佛在说:“妹妹,你瞧,大家都认可你的诗呢。”黛玉却只是微微红了脸,低下头去,轻声说道:“你们莫要再打趣我了,不过是一时兴起之作罢了。”

可也有人支持宝钗,邢岫烟说道:“我觉得宝姐姐的诗更为大气雅致,这诗社里的诗作,还是当以雅正为好,宝姐姐这诗读来让人觉得赏心悦目,很是符合咱们这诗社的格调呢。”

众人争论了许久,也没个定论,李纨见状,笑着说道:“罢了罢了,我看今日这两首诗都极好,不如就不分胜负了,都算是今日的佳作,咱们且先赏诗饮酒,莫要为了这评选伤了和气才是。”众人听了,也都觉得有理,便不再争论,转而开始品尝起桌上的点心,饮起酒来。

宝玉却还是有些不甘心,凑到黛玉耳边小声说:“妹妹,在我心里,你的诗就是最好的,那宝姐姐的虽也好,可总归缺了些真情实意呢。”黛玉瞪了他一眼,轻声嗔怪道:“你呀,就会说这些哄人的话,今日这诗社本就是大家一起寻个乐子,你倒好,非要争个高低,也不怕旁人笑话。”

宝玉嘿嘿一笑,说道:“我可不管旁人笑话不笑话,我就是觉得妹妹的才情无人能及,我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呢。”

这边宝玉和黛玉小声嘀咕着,那边宝钗看着他们,心中的酸涩愈发浓烈。她强忍着心中的情绪,端起酒杯,笑着对众人说:“今日这诗会真是有趣,不管这诗作评选如何,咱们能聚在一起吟诗作对,便是难得的雅事,我敬大家一杯。”说罢,便一饮而尽。

众人也纷纷举杯相应,气氛又热闹了起来。可这热闹之中,三人各自怀揣着别样的心思,那情感的纠葛就如同这秋日里的藤蔓,在心底缠绕蔓延,愈发复杂起来。

酒过三巡,众人的兴致愈发高涨,有人提议不如再来行个酒令,也好让这诗社的乐趣更添几分。于是,李纨便又定下了酒令的规则,众人便又开始投入到这新的游戏之中。

黛玉本就聪慧,这酒令自然难不倒她,每次都能巧妙应对,引得众人喝彩连连。宝玉在旁看着,那眼里的倾慕之情更是溢于言表,他总是第一个跟着叫好,还时不时地帮黛玉出出主意,那副模样,任谁都能瞧出他对黛玉的偏爱。

宝钗看着他们这般模样,心中虽不好受,可面上依旧保持着微笑,也认真地应对着酒令。她想着,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失了分寸,即便心中有情,也不能如黛玉那般肆意表露出来,只能将这份心思深深地藏在心底,用那端庄大方的表象来掩盖。

行酒令的过程中,宝玉一时高兴,多饮了几杯酒,脸上泛起了红晕,眼神也变得有些迷离。他看着黛玉,笑嘻嘻地说:“妹妹,今日这诗社,有你在才是真有趣,若是没了你,我可觉得没甚意思了。”黛玉听了,脸上一红,嗔怪道:“你喝多了,净说些胡话,也不怕姐妹们笑话呢。”说着,便伸手去夺宝玉手中的酒杯,不让他再饮了。

宝玉却不依,还紧紧握着酒杯,说道:“我没醉,我说的可都是真心话,妹妹你可不许不信我。”黛玉见他这般耍赖的模样,又是好气又是好笑,只得无奈地说:“好好好,我信你便是了,你且先莫要再喝了,不然醉倒了,我可不管你了。”

这一幕落在宝钗眼里,心中那滋味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,酸甜苦辣咸,各种滋味涌上心头。她暗暗叹了口气,想着自己终究是个局外人,看着他们这般亲昵,自己却只能在一旁默默看着。可她又怎能轻易放下心中的这份情呢,只能借着酒劲,将那诸多情绪都咽回肚子里,依旧笑着和众人一起行酒令,仿佛什么都不曾在意一般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诗社的聚会也到了尾声。众人都带着几分醉意,笑着互相道别,各自回房去了。

宝玉由小厮搀扶着,脚步有些踉跄地往怡红院走去,嘴里还嘟囔着:“妹妹,妹妹……”那小厮笑着说:“二爷,您这心里就惦记着林姑娘呢,今日这诗社可真是尽兴了呀。”宝玉嘿嘿一笑,也不反驳,只是那眼神里满是满足。

黛玉回到潇湘馆,坐在窗前,望着窗外那被夜色笼罩的园子,回想着今日诗社里发生的种种,心中五味杂陈。她知道宝玉对自己的心意,可那“金玉良缘”的说法就像一片乌云,始终笼罩在心头,让她欢喜之余,又多了几分担忧。

宝钗回到蘅芜苑,屏退了丫鬟,独自坐在榻上,手中拿着一本书,却久久未曾翻动。她的思绪早己飘远,想着宝玉对黛玉的种种维护,想着自己的这份感情该何去何从,那素来平静的眼眸里,此刻也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。

这贾府的秋夜,静谧而又深邃,可三人心中那因诗社而起的别样心思,却如同那暗流涌动的秋水,在这夜色之中,悄悄地翻腾着,不知何时才能有个明朗的结局,也不知这情感的纠葛,又会在往后的日子里,演绎出怎样的故事来……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