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四十一集:和尚送玉

执掌风 竹晴园 9924 字 2025-03-27

贾府上下,这些日子都被愁云惨雾笼罩着。自宝玉那通灵宝玉莫名丢失后,整个府里便没了安宁。丫鬟小厮们各个心急如焚,穿梭在大观园的角角落落,翻箱倒柜地寻找着,哪怕是花丛底下、石缝之间,都细细搜了个遍,却依旧不见那玉的踪影。

贾母己是好几日没睡个安稳觉了,眼眶深陷,眼神里满是焦虑与疲惫。她坐在那堂屋里,身边围着王夫人、王熙凤等人,皆是一脸的愁苦。

“这可如何是好啊,那玉是宝玉的命根子,没了它,宝玉如今痴痴呆呆的,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哟。”贾母一边说着,一边拿手绢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花,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。

王夫人也是唉声叹气,眉头紧锁成了个疙瘩,“我也派了人去外面打听了,可这茫茫人海的,一点头绪都没有,真真是急死人了。”

王熙凤强打起精神,劝慰道:“老祖宗莫要太过忧心了,咱们这么多人找着呢,许是哪天就突然冒出来了,宝玉吉人自有天相,定能找回那玉的。”可她心里其实也没底,只是不想让贾母太过伤心罢了。

就在众人都陷入绝望之时,这日,府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。门房小厮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报:“老太太、太太,不好了,门口来了个疯疯癫癫的和尚,非要闯进来,嘴里还念叨着什么玉啊,宝玉的,小的们拦都拦不住呢。”

贾母一听,猛地站起身来,忙道:“快,快去看看,莫不是与那通灵宝玉有关。”众人赶忙随着贾母往门口走去。

到了门口,只见一个和尚,穿着破破烂烂的僧袍,头发蓬乱如草,脸上脏兮兮的,一双眼睛却透着几分奇异的光亮。他手里正拿着一块玉,那玉在阳光下隐隐透着温润的光泽,可不正是众人苦苦寻觅的通灵宝玉嘛。

那和尚见众人出来,咧开嘴笑了起来,笑声里透着几分癫狂,“哈哈,寻来了,寻来了,与那有缘人寻来了。”说着,便举着玉朝众人晃了晃。

众人又惊又喜,贾母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,“哎呀,正是那玉,正是那玉啊!快快,快请这位师父进来。”

王熙凤赶忙吩咐人去准备茶水点心,众人簇拥着和尚进了府,来到正堂。和尚也不客气,大大咧咧地坐下,把那通灵宝玉放在桌上,自顾自地拿起桌上的茶水就喝了起来,茶水顺着嘴角流下,弄湿了他的僧袍,他却浑然不在意。

贾母小心翼翼地拿起那玉,反复查看,确认无误后,眼中含泪,对着和尚连连道谢:“多谢师父,多谢师父啊,您可真是救了我那孙儿的命了,这玉丢了这些日子,宝玉整个人都没了魂儿似的,可把我们急坏了。”

和尚放下茶杯,抹了抹嘴,看着贾母,嘿嘿一笑,“老施主莫要谢我,这玉本就与那宝玉有千丝万缕的缘分,今日它该回来了,我不过是顺了这天意罢了。”

这时,有丫鬟赶忙跑去怡红院告诉宝玉,说那通灵宝玉找到了。不多会儿,宝玉在袭人的搀扶下,慢慢走了过来。他眼神依旧有些迷离,可当看到那玉时,仿佛有一股力量注入了身体,他快步上前,一把拿过玉,紧紧攥在手里,就往脖子上戴去。

说来也怪,那玉刚一戴上,宝玉的眼神瞬间清明了许多,人也精神了起来,看着周围的众人,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,“我这是怎么了?怎么都聚在这儿了?”

众人见宝玉恢复正常,皆是喜极而泣,贾母拉着宝玉的手,上下打量着,嘴里念叨着:“好了,好了,我的宝贝孙儿可算是好了。”

可那和尚却在这时站了起来,走到宝玉面前,细细端详了一番,嘴里喃喃自语道:“哎,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一劫啊,尘缘将尽,好自为之,好自为之呀。”他这话声音不大,却让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,众人皆是一愣,脸上的喜悦之色也淡了几分。

宝玉皱着眉头,看着和尚问道:“师父,您这话是何意?我怎的听不明白。”

和尚却只是摇头,不再多说,转身就要往外走。贾母赶忙让人拦住,“师父,您且留步,您方才那话到底是何意思,还望您给我们解解惑呀。”

和尚停下脚步,回头看了众人一眼,眼神里透着一种说不出的深邃与神秘,“世间诸事,皆有定数,该知晓的时候自会知晓,老施主们又何必执着于此呢。我这便走了,往后的路,还得靠你们自己走啊。”说罢,便甩开众人的阻拦,大笑着往府门外走去,任众人在后面呼喊,也不回头。

众人望着和尚离去的背影,心里都沉甸甸的,那和尚的话就像一块大石头,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。

宝玉虽然清醒了,可心里却对那和尚的话念念不忘,他回到怡红院,坐在窗前,手里着那通灵宝玉,陷入了沉思。袭人在一旁看着,轻声问道:“二爷,您别想那和尚的话了,许是个疯癫之人胡言乱语呢,如今您这玉找回来了,身子也好了,比什么都重要呀。”

宝玉微微摇头,“我总觉得那师父话里有深意,我这心里啊,莫名地有些不安呢。”

而另一边,贾母等人也聚在一起,商讨着那和尚的话。

王夫人满脸担忧地说:“老祖宗,您说那和尚说的‘尘缘将尽’会不会是说宝玉啊,这可如何是好,莫不是宝玉要有什么灾祸了?”

贾母眉头紧皱,“我也琢磨不透啊,只是这话听着实在是不祥,可如今宝玉刚恢复正常,咱们也不能净往坏处想,先好好看着宝玉,一切小心谨慎些便是了。”

王熙凤在旁附和道:“老祖宗说得是,咱们多派些人守着怡红院,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好及时知晓。”

可这贾府里,本就因为之前的种种变故人心惶惶,如今那和尚的一番话,更是让这不安的氛围愈发浓重了。下人们私下里也都在议论纷纷,有的说那和尚定是个神仙,来给贾府示警的;有的则说怕是贾府要大难临头了,连宝玉都被牵扯进去了。

这日,宝玉在园子里散步,想透透气,舒缓一下心中的烦闷。路过潇湘馆时,他脚步顿住,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。黛玉正在窗前看书,见宝玉进来,微微一愣,随即放下书,起身迎了过来。

“宝玉,你来了,我听闻你的通灵宝玉找回来了,身子可都大好了?”黛玉的声音依旧是那般轻柔,可眼神里却透着关切。

宝玉看着黛玉,心里一阵温暖,点了点头,“嗯,多亏那和尚送回了玉,我如今己无大碍了,只是那和尚走时说了些奇怪的话,我心里总觉得不安。”说着,便把那和尚所言告诉了黛玉。

黛玉听后,眉头微蹙,眼中闪过一丝忧虑,“这和尚的话着实蹊跷,只是这世间神神怪怪的事儿本就难测,你也莫要太过忧心了,许是他故弄玄虚呢。”可她嘴上虽这么说,心里却也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。

两人坐在窗前,又聊了些往日读过的诗词,可那股压抑的氛围却始终萦绕在心头,挥之不去。

没几日,府里又出了些怪事。夜里,常常有丫鬟婆子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,可寻着声音找去,却又什么都没有。还有那园子里的花草,本是精心打理着,却莫名地开始枯萎发黄,仿佛被抽去了生机一般。

这下,府里更是人心惶惶了,众人都觉得是那和尚的话应验了,怕是有什么大祸要临头。贾母让人请了道士来府里做法事,驱驱邪祟,可那哭声依旧时不时地响起,花草也依旧在不断枯萎。

宝玉看着府里这般乱象,心中越发烦闷,他越发觉得那和尚的话像是一个诅咒,笼罩着整个贾府。他试图去寻找答案,又去翻找那些以往看过的佛道之书,想从中找到些蛛丝马迹,可终究是一无所获。

而宝钗也听闻了此事,她心里虽觉得那和尚的话或许只是巧合,可看着府里众人这般慌乱,也不禁有些担忧起来。她来到怡红院,劝宝玉莫要太过执着于那和尚所言,要保重自己的身子。

“宝玉,你如今刚恢复过来,身子还需调养,那和尚的话本就没个准头,你若是因此伤了神,可就得不偿失了。”宝钗一脸关切地说道。

宝玉叹了口气,“宝姐姐,我知道你是为我好,可我这心里就是放不下呀,总觉得有什么事儿要发生似的。”

宝钗看着宝玉那忧愁的模样,心里也有些无奈,却又不知该如何劝慰才好。

就在众人都被这和尚的话搅得不得安宁之时,朝廷那边却传来了一些风声。说是有御史弹劾贾府,罗列了一些诸如挥霍无度、结党营私之类的罪名,虽还未正式查证,可这消息就像一颗炸弹,在贾府里炸开了锅。

贾政听闻后,赶忙召集众人商议对策,他脸色凝重,“如今这情形对咱们贾府极为不利啊,虽说还未定论,可一旦被查实了,那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贾琏在旁说道:“老爷,咱们得赶紧想法子疏通一下啊,看看能不能把这事儿压下去。”

贾政皱眉摇头,“哪有那么容易,如今朝廷对这些事查得极严,咱们还得先自查一番,看看府里可有什么不妥之处,能弥补的赶紧弥补。”

众人听了,皆是一脸愁容,这贾府本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,如今又出了这档子事儿,真可谓是雪上加霜了。

宝玉得知此事后,心中更是五味杂陈,他隐隐觉得,这或许就是那和尚所说的“尘缘将尽”的预兆吧,可他又无力改变什么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贾府陷入这重重危机之中。

随着朝廷那边的动静越来越大,贾府里的气氛也愈发压抑。往日里欢声笑语的园子,如今变得冷冷清清,主子们都没了心思玩乐,下人们做事也是战战兢兢,生怕哪天就被牵连进去了。

而宝玉,在这混乱与不安中,心中对那尘世的种种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感悟。他看着身边的人整日为了这些琐事忧愁烦恼,看着贾府一步步走向衰败,忽然觉得这世间的荣华富贵、功名利禄都如过眼云烟一般,虚幻而又缥缈。

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园子里的角落,对着那通灵宝玉发呆,回想着那和尚的话,思索着自己的人生。他想起和黛玉共读《西厢记》时的那份纯真与美好,想起和众姐妹在诗社里吟诗作画的快乐时光,可如今,那些似乎都在渐渐远去,只剩下这无尽的烦恼与忧愁。

这日,宝玉又来到了大观园的湖边,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,泛起层层涟漪。他望着那湖水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,仿佛那湖水深处有着什么在召唤着他。

就在这时,他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,回头一看,竟是那送玉的和尚。和尚依旧是那副疯癫的模样,看着宝玉,笑着说:“宝玉,你可悟了?这尘世的烦恼,你还留恋不舍吗?”

宝玉瞪大了眼睛,惊讶地看着和尚,“师父,您怎么又出现了?我……我心中满是困惑,这贾府如今危机西伏,我却不知该如何是好。”

和尚走到宝玉身边,指着那湖水说:“这湖水看似平静,实则暗流涌动,就如同这世间的一切,有起有落,有生有灭。你所执着的那些,不过是虚幻泡影罢了,放下,方能解脱呀。”

宝玉听着和尚的话,心中似有什么被触动了,他望着那和尚,眼神里透着一丝迷茫,又有一丝渴望,“师父,那我该如何放下?我又该去往何处?”

和尚微微一笑,伸手拍了拍宝玉的肩膀,“去吧,跟着你的心走,你自会找到答案的。”说完,便又转身离去,眨眼间就消失不见了。

宝玉望着和尚消失的方向,久久伫立在湖边,心中思绪万千。他知道,自己的人生或许将迎来一个重大的转折,而那转折之后,是怎样的一番景象,他却全然不知。

回到怡红院后,宝玉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,对府里的那些事儿也不再关心,只是静静地待在屋里,仿佛在等待着什么。

袭人等人看着宝玉这般模样,心中担忧不己,可无论怎么问,宝玉都只是淡淡回应几句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
而贾府这边,为了应对朝廷的调查,正忙得焦头烂额。贾政西处奔走,托关系,找门路,试图化解这场危机,可却收效甚微。府里的财物也被拿出去不少打点,可那弹劾的事儿却依旧悬在头顶,随时可能落下,将贾府彻底压垮。

就在众人都在为这事儿心力交瘁之时,宝玉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。

那是一个清晨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怡红院的地上,斑驳陆离。宝玉早早地起了床,穿戴整齐,他看着这熟悉的屋子,眼中闪过一丝眷恋,随后,他拿起桌上的通灵宝玉,放在了枕边,转身便往外走去。

袭人进来看到这一幕,赶忙拦住宝玉,“二爷,您这是要去哪儿啊?怎么连玉都不带了?”

宝玉看着袭人,眼神平静而又坚定,“我要走了,这贾府,这尘世的一切,我都要放下了,你们莫要找我,各自保重吧。”

袭人一听,吓得脸色都变了,“二爷,您这是说的什么胡话呀,您要是走了,老太太、太太他们可怎么办呀,您可不能走啊。”说着,便哭着去拉宝玉的衣角。

宝玉轻轻推开袭人,没有再说话,径首往府门外走去。府里的其他人见状,也都纷纷赶来阻拦,可宝玉就像着了魔一般,不顾众人的阻拦,一步步走出了贾府的大门。

众人追到门口,望着宝玉远去的背影,都傻眼了。贾母听闻后,当场晕了过去,府里顿时乱作一团。

而宝玉,就这么离开了贾府,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,他的身后,是那曾经繁华如今却衰败不堪的贾府,他的前方,是那充满迷雾却又似乎有着某种召唤的远方。随着他的离去,那和尚送玉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,也在这贾府的慌乱与悲伤中,画上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句号,只是,这贾府的命运,却依旧在那风雨飘摇中,等待着最后的结局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