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府内,近日因着老太太的兴致,特意从外面请了个颇有名气的戏班入园唱戏,这消息一传开,阖府上下都热闹了起来,众人皆早早地聚在了园中戏台前,翘首以盼那即将开场的好戏。
戏台搭建在园子一处开阔之地,周围繁花似锦,绿树成荫,微风拂过,带起阵阵花香,仿佛也在为这即将上演的戏曲增添几分雅致的氛围。那戏台之上,朱红色的柱子雕着精美的花纹,飞檐翘角好似展翅欲飞的鸟儿,台顶的藻井绘制着绚丽的图案,在阳光的映照下,透着一种别样的华丽。
不多时,锣鼓声起,戏班的众人纷纷登场,生旦净末丑,各个行当的角儿们穿着五彩斑斓、制作精良的戏服,头戴精致的头饰,施着恰到好处的妆容,那扮相一亮相,便引得台下众人一阵喝彩。
戏台上,此刻正演绎着一出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。那老生嗓音醇厚,念白苍劲有力,举手投足间尽显历经世事的沧桑;花旦身姿婀娜,莲步轻移,眉眼间皆是风情,唱腔婉转,犹如黄莺出谷,将那女儿家的娇羞、哀怨等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;小丑则是诙谐幽默,插科打诨间,让台下不少人笑得前仰后合。而那曲调悠扬,或激昂,或婉转,或悲戚,随着剧情的推进,萦绕在众人耳畔,仿佛带着大家一同进入了那戏中的世界。
宝玉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,整个人看得入了神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戏台,时而被那精彩处感染,忍不住站起身来,大声喝彩,那兴奋劲儿全写在了脸上。他本就对这些个风花雪月、世间故事感兴趣,如今这活灵活现的戏曲在眼前上演,更是让他沉醉其中,仿佛自己也随着戏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着那些爱恨情仇。
黛玉坐在一旁,她不像宝玉那般只图个热闹和精彩,而是对戏文中的词句颇为留意。她手里轻轻握着一方手帕,微微蹙着眉头,时而轻咬嘴唇,那一双含情目里满是思索之色。听到那些或优美、或哀怨的词句,她竟觉得有些恰似自己的心境,心中暗自感叹这世间悲欢离合,竟能在这小小的戏台上展现得如此真切。她偶尔会和宝玉交换一个眼神,两人心领神会,似乎都从这戏中体会到了旁人难以察觉的细腻情感。
宝钗呢,也端坐在那儿看着戏,只是她的心思却有几分在宝玉身上。她瞧见宝玉和黛玉偶尔凑在一起,低语评论着戏文,两人那眉眼间的默契、话语中的亲近,让她心里就像堵了块石头一般,闷得难受。她微微咬了咬下唇,努力让自己的目光重新回到戏台之上,可那心里的酸涩却怎么也压不下去。她深知自己与宝玉之间,似乎总是隔着些什么,不像黛玉和宝玉那般有着一种旁人难以介入的契合,可她又不甘心,只能强自镇定,维持着自己一贯端庄大方的模样。
时间在这精彩的戏曲声中缓缓流逝,不知不觉,一场戏终是散场了。台下的众人一边意犹未尽地讨论着戏里的情节,一边陆续起身,各自散去。
宝玉却还沉浸在那戏中的氛围里,兴致勃勃地拉着黛玉,依旧在说着戏里的趣事,什么那花旦的一个眼神如何勾人,那老生的一句念白又是多么有韵味之类的。黛玉也被他的情绪感染,嘴角带着浅笑,时不时回应着宝玉的话,两人说得兴起,竟都没怎么留意旁人。
宝钗默默走开,她看着宝玉和黛玉的背影,只觉得那爱情的无奈之感越发浓烈。她脚步都变得沉重了些,每走一步,仿佛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。她心中满是苦涩,想着自己终究融不进他俩这般契合的世界,自己的心意,宝玉似乎从来都不曾真正明白,而黛玉与宝玉之间那深厚的情谊,又岂是自己轻易能够撼动的呢。
她缓缓走着,路过园中的一处池塘,看着那水中倒映着的自己的身影,竟觉得有些陌生。微风拂过,吹起她额前的几缕发丝,她伸手轻轻捋了捋,暗暗叹了口气。这贾府之中,看似处处都是热闹,可自己的心事,却只能深埋心底,无人可说,无人能懂啊。
再说宝玉和黛玉,两人说着说着,不知不觉走到了园子的一处回廊下。那回廊的柱子上攀爬着些藤蔓植物,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透着生机。
“林妹妹,你说那戏里的女子,为了情之一字,受尽苦楚,可到底值不值得呢?”宝玉歪着头,一脸认真地看着黛玉问道。
黛玉微微一怔,抬眸看向宝玉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,随后轻笑道:“世间情字最是难解,若真心爱上了,又哪管什么值不值得,不过是随心罢了。”
宝玉听了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又接着说道:“那若是所爱之人不能与自己长相厮守,那该如何是好?”
黛玉心中一动,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敛,沉默了片刻,才缓缓说道:“那便只能将这份情藏于心底,守着那些曾经的回忆过活了吧,总归是强求不得的。”
宝玉听了黛玉这话,心中莫名地有些烦闷,刚想再说些什么,却见远处有丫鬟过来,说是老太太唤他们过去,两人便只好暂且收起了思绪,一同往老太太那儿走去。
而宝钗独自一人回到了自己的住处,坐在窗前,看着窗外的景色,却无心欣赏。她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,想要借此排解一下心中的愁绪,可那书上的字却仿佛都变成了宝玉和黛玉的模样,怎么也看不进去。她将书轻轻合上,放在一旁,双手托腮,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她想起自己初入贾府时的情景,那时的自己满心想着要守着规矩,做一个人人称赞的大家闺秀,也未曾料到会对宝玉动了这般心思。可感情一事,又岂是自己能控制的呢,如今看着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谊日益深厚,自己却只能在一旁看着,这种滋味,当真是难受极了。
“宝姑娘,您这是怎么了?瞧着好像有心事呢。”一旁的丫鬟莺儿看着宝钗的模样,忍不住轻声问道。
宝钗微微回过神来,勉强笑了笑,说道:“没什么,不过是今日看了戏,有些乏了,你去给我倒杯茶来吧。”
莺儿应了一声,转身去倒茶了,宝钗又重新看向窗外,那眼中的落寞却是怎么也藏不住了。
在这贾府的园子里,戏虽散了,可众人心中的故事,却依旧在继续着,那情丝缠绕,纠葛不清,不知又会生出多少悲欢离合来呢。
且说那戏班的众人,散了场后,正在后台收拾着行头。班主是个年过半百的老者,脸上透着历经世事的风霜,却也有着对戏曲的执着与热爱。
“今日这一场,唱得还算不错,只是那几个年轻的角儿啊,还有些地方不够火候,得让他们平日里再多练练。”班主一边整理着戏服,一边对身旁的几个师傅说道。
“是呢,班主,不过这贾府里的人,看着都是懂戏的,今儿个那喝彩声,也算是给咱们长脸了。”一个师傅笑着附和道。
“哼,可别光想着听喝彩声,咱们这戏班要想一首有名气,那可得下苦功夫,不能懈怠了。”班主严肃地说道。
几个年轻的戏子们听着班主的话,都纷纷点头称是,他们也都知道,在这梨园行里,想要出人头地,非得有真本事不可。
而贾府里,老太太正坐在房中,听着宝玉和黛玉说着戏班唱戏的事儿,脸上满是笑意。
“哟,听你们这么一说,这戏班倒是请得值了,改日啊,还得让他们再唱几场呢。”老太太乐呵呵地说道。
众人都应和着,屋里一片欢声笑语,可谁又能真正知晓,在这欢笑背后,那几个人心里藏着的那些细腻而又复杂的情感呢。
日子依旧一天天过去,那戏班在贾府里又连着唱了几日的戏,每一场都各有精彩之处,引得众人越发痴迷。而宝玉、黛玉和宝钗之间的故事,也在这戏曲声中,悄然发生着变化,那情感的波澜,如同那戏台上的曲调一般,时而悠扬,时而激昂,让人捉摸不透,却又深陷其中,无法自拔。
这一日,戏班又要开场了,众人依旧早早地来到了戏台前,等待着好戏上演。宝玉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黛玉的身影,待看到黛玉来了,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,忙招手让黛玉坐到自己身边。黛玉微微红了脸,走过去坐下,两人相视一笑,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。
宝钗看着这一幕,心中刺痛,却依旧强装镇定,坐在了不远处。她暗暗告诫自己,不能失了分寸,可那心里的委屈,却在一点点地蔓延开来。
锣鼓声再次敲响,戏台上的故事又拉开了帷幕,而台下之人的故事,也在这热闹与喧嚣中,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篇章,那情与爱,愁与怨,都交织在这贾府的园子里,不知何时才能有个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