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五集朝廷动静

执掌风 竹晴园 6910 字 2025-03-25

在大宋皇宫那雕梁画栋、金碧辉煌却又透着几分压抑的宫殿之中,宋徽宗正慵懒地靠坐在龙椅之上,听着身旁的乐师弹奏着丝竹管弦之音,试图借此驱散朝堂政务带来的烦闷。身边的宫女们轻手轻脚地穿梭着,或递上一盏新茶,或执扇轻摇,为圣上送去丝丝凉意。

就在这时,宰相蔡京前来觐见,他迈着小碎步,脸上带着一贯的谄媚笑容,行礼之后,便凑到宋徽宗耳边低语起来。原来是民间有诸多关于梁山众人变化的传闻,说那梁山之上的一众草寇,如今竟不再打家劫舍,反倒做起了接济百姓、修缮寺庙的善事,还训练得纪律严明,仿佛要改头换面一般。

宋徽宗听闻,只是轻轻一笑,漫不经心地摆了摆手,说道:“些许草寇,不过是想以这般手段来博个招安的机会罢了,哪能当真。”在他心中,梁山众人始终是犯上作乱的贼寇,即便有些许传闻,也不过是江湖把戏,不足为信。

蔡京见宋徽宗这般态度,也不好再多说什么,便唯唯诺诺地退下了。可这事儿却没就此平息,朝堂上有几位忠心耿耿、心系大宋江山社稷的大臣,如李纲、宗泽等人,听闻了这些传言后,心中却觉得此事大有蹊跷,若梁山众人真能为朝廷所用,那对于如今内忧外患的大宋来说,无疑是雪中送炭。

这日,朝会散去后,李纲与宗泽特意留了下来,两人相视一眼,皆是一脸凝重,随后一同朝着宋徽宗的御书房走去。待见到圣上,两人先是恭敬地行了大礼,接着便将心中所想一一道来。

李纲上前一步,言辞恳切地说:“陛下,如今我大宋北有金兵虎视眈眈,边境战事吃紧,南有各地匪患丛生,扰乱地方安宁,朝廷虽有大军,可兵力分散,应付起来颇为吃力。那梁山众人既能约束自身,又有为民之举,若能招安,收归朝廷麾下,必可为陛下分忧,增强我大宋的实力啊。”

宗泽也紧接着附和道:“陛下,臣也听闻那梁山之上有诸多豪杰,个个武艺高强,若是能将他们的力量引导至正途,让他们为国效力,何愁边境不安,匪患不灭呀。还望陛下慎重考虑此事,莫要错失良机。”

宋徽宗听着两位大臣的话,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,原本笃定的想法开始有些动摇了。他微微皱眉,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,思索良久后,才缓缓开口道:“两位爱卿所言,也不无道理,只是那梁山众人毕竟曾为草寇,其心性是否真能归顺,还需细细查探一番。”

见宋徽宗有所松动,李纲和宗泽对视一眼,心中暗喜,赶忙又进言了几句,提议选派一位心腹之人前去梁山,务必将真实情况摸清楚,再做定夺。宋徽宗点头应允,心中己然有了合适的人选——李公公。

二、李公公领命

李公公,乃是宋徽宗身边的贴身太监,深得圣上信任,为人精明圆滑,善于察言观色。这日,他正在后宫忙着安排各项事宜,就被宋徽宗传召到了跟前。

“李公公,朕有一事要你去办。”宋徽宗看着李公公,神色严肃。

李公公赶忙跪地,恭敬地回道:“陛下有何吩咐,奴才定当竭尽所能,万死不辞。”

宋徽宗便将梁山众人的事儿细细说了一遍,末了交代道:“你带一队人马,前往梁山,务必把他们的真实情况打探清楚,看看是否真如传闻所言,回来如实向朕禀报。”

李公公心中一凛,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,虽说梁山离京城甚远,但这一路上难保不会遇到什么凶险,可圣命难违,他哪敢有丝毫推脱,当下便领了旨意,高声应道:“奴才遵旨,定不辱使命,定将梁山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,回来向陛下如实禀报。”

领了旨意后,李公公不敢耽搁,立刻着手准备起来。他挑选了一队精悍的御林军,皆是身手不凡、忠诚可靠之人,又备好了各种礼品,想着若是梁山众人当真有心归顺,这些礼品也算是朝廷的一番心意,也好拉近些关系。一切准备妥当后,李公公便带着这浩浩荡荡的队伍,踏上了前往梁山的路途。

三、路途见闻

出了京城,一路往梁山而去,沿途的景象却让李公公不禁皱起了眉头。官道上行人稀少,偶有几个百姓也是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,眼神中透着疲惫与麻木。不少村庄破败不堪,田地荒芜,显然是饱受战乱与苛捐杂税之苦。

李公公心中暗自叹息,大宋的江山如今竟己到了这般境地,也难怪圣上会对梁山众人的事儿有所考量了。这一路上,他们也遇到了几波小股的山贼土匪,不过御林军训练有素,三两下便将其击退,并未造成什么阻碍。

行了数日,终于渐渐靠近梁山地界。越临近梁山,李公公的心情就越发紧张起来,他脑海中不断想象着梁山众人的模样,是如传闻中那般规矩有序,还是依旧是一群凶神恶煞的草寇呢?

西、初到梁山

这日,李公公一行人来到了梁山脚下。抬眼望去,只见梁山山势险峻,层峦叠嶂,山上树木繁茂,隐隐能瞧见营寨的轮廓。李公公勒住缰绳,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,心中暗自思忖,这般地势,确实易守难攻,怪不得朝廷多次围剿都未能成功。

原本,李公公想着梁山脚下应该是一片混乱景象,或是有喽啰把守,对他们严加盘查,又或是压根无人理会,一片散漫之态。可让他大为意外的是,山脚下竟有几个身着朴素却干净整洁的汉子在迎候着,见他们到来,那几个汉子先是拱手行礼,态度不卑不亢,说道:“想必是朝廷来的贵客,我等奉宋大哥之命,在此等候多时了,请随我们上山吧。”

李公公心中一惊,没想到梁山众人竟提前知晓了他们的到来,还安排得如此妥当,当下也不好多说什么,便带着队伍跟着那几个汉子往山上走去。

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,一路上所见更是让李公公瞠目结舌。道路两旁虽算不上一尘不染,但却十分整洁,每隔一段距离还有指示牌,告知众人各处所在,显然是经过精心打理的。不时能看到一些梁山兄弟在搬运物资,或是操练武艺,他们各司其职,井然有序,丝毫没有李公公想象中那种乌合之众的散漫模样。

五、营寨见闻

待到了梁山的营寨,李公公更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。只见那营寨中,一排排营帐整齐排列,营帐之间的通道宽敞干净,兄弟们来来往往,有的在擦拭兵器,有的在商讨事情,却都是低声细语,丝毫不见嘈杂喧闹。

在一处校场上,一群年轻的后生正在操练武艺,旁边站着一位身姿挺拔、面容刚毅的汉子,正悉心指导着他们,手中的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,每一招每一式都尽显精湛技艺。李公公一打听,才知那正是梁山好汉中的林冲,曾经的八十万禁军教头。

再往前走,又瞧见一帮兄弟围坐在一起,听着一个袒露着胸膛、满脸络腮胡的大汉说着什么,那大汉说得兴起,不时还挥舞着手臂,周围的人皆是一脸认真地听着,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。旁人告知李公公,那大汉便是鲁智深,此刻正在给兄弟们讲述下山接济百姓时遇到的趣事呢。

李公公带着队伍继续在营寨中穿梭,所到之处皆是一片井然有序、朝气蓬勃的景象,这与他原本心中所想的草寇营寨简首天差地别。

六、为民之举

随后,李公公在梁山兄弟的带领下,出了营寨,去到周边的村落查看。只见村子里的百姓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,孩子们在街巷中嬉笑玩耍,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。

原来,梁山众人时常下山来帮助百姓,不仅送来粮食衣物,还帮忙修缮房屋、开垦荒地。那些破败的寺庙,也在鲁智深等人的带领下,重新修葺一新,成了百姓们祈福求安的好去处。

在一处寺庙前,几个老者正拉着梁山的兄弟道谢,一位老者满含热泪地说:“多亏了你们梁山好汉啊,要不是你们,咱们这村子哪能有现在这般好日子,这寺庙荒废了多年,也只有你们愿意来帮忙修缮,菩萨都会保佑你们的呀。”

梁山的兄弟则笑着回应道:“老人家,您客气了,咱们都是一家人,这都是咱们应该做的,只要大伙日子能过得好,咱们就开心。”

李公公站在一旁,静静地听着看着,心中的震撼越发强烈。他深知,这些可都不是做做样子能装出来的,梁山众人是真心在为百姓做事,己然改变了以往草寇的行事做派。

七、震撼回宫

在梁山待了几日,李公公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,不敢有丝毫遗漏。他深知此次回去向圣上禀报的内容至关重要,关乎着梁山众人的命运,也关乎着大宋的未来。

终于,李公公带着队伍踏上了回宫的路途。一路上,他的心情格外沉重,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梁山的景象,思索着该如何向宋徽宗禀报,才能让圣上真正了解梁山众人的情况,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
回到宫中,李公公顾不上休息,立刻求见宋徽宗。待见到圣上后,他将在梁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,从梁山营寨的井然有序,到兄弟们的各司其职,再到他们接济百姓、修缮寺庙的为民之举,事无巨细,说得绘声绘色。

宋徽宗听着李公公的禀报,脸上的神色从起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得凝重起来,眼中满是惊讶与思索之色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梁山众人竟真的有了如此大的改变,这一切,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梁山的态度,以及是否要接纳他们为朝廷效力这一重大决策了。

朝堂之上,一场关乎梁山众人命运,也关乎大宋国运的讨论,即将拉开帷幕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