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91章 治国之道

执掌风 誓鹏 3674 字 2025-04-18

乾清宫中,烛火如豆,在夜风中轻轻摇曳,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。朱祁镇独坐于案桌前,神色凝重,宛如一座雕塑。他手中紧握着杨士奇生前留下的奏折,那奏折己微微泛黄,纸页边缘也有了些许磨损,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。

他缓缓展开奏折,动作轻柔而庄重,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一件稀世珍宝。随着奏折的展开,那熟悉又略显模糊的字迹逐渐展现在眼前,朱祁镇的目光也随之落在上面。

这些字迹虽然有些模糊,但朱祁镇依然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来。他仿佛能看到杨士奇当年在烛光下,伏案疾书的模样。杨士奇一生鞠躬尽瘁,为朝廷出谋划策,对自己更是关怀备至,犹如慈父一般。

奏折中的每一个字都写得工整而有力,字里行间透露出杨士奇的恳切和忧虑。他在奏折中恳切地阐述着治国之道,提醒朱祁镇要任用贤能之士,体恤百姓的疾苦,警惕奸佞小人的阴谋。这些话语,如同一把重锤,狠狠地敲在朱祁镇的心上,让他感到一阵刺痛。

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,往昔与杨士奇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朱祁镇的脑海中不断浮现。那些朝堂上的激烈争论、私下里的悉心教诲,此刻都变得无比珍贵。朱祁镇的眼眶渐渐,他想起杨士奇曾在自己年少气盛时,耐心地引导自己如何做一个贤明的君主。那时的自己,有时会觉得他过于唠叨,可如今斯人己逝,那些唠叨竟成了最温暖的回忆。

突然,一阵冷风吹过,烛火剧烈地晃动起来,差点熄灭。朱祁镇一惊,下意识地用手护住奏折。待烛火稳定后,他深吸一口气,将奏折小心翼翼地收好。他知道,杨士奇虽己不在,但他的教诲不能被遗忘朱祁镇站起身,缓缓走到窗前,轻轻推开窗户。夜空中,繁星闪烁,仿佛是杨士奇在遥远的天际注视着他。朱祁镇望着星空,心中暗暗发誓,定要将杨士奇的教诲铭记于心,做一个贤明的君主。

这时,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,原来是皇后娘娘,她端着一碗莲子银耳羹走了进来轻声说道:“陛下,夜深了,还是早些歇息吧。”皇后娘娘轻声说道,声音温柔婉转,似潺潺溪流,淌进皇帝的心田。她将莲子银耳羹轻轻放在桌案上,莲步轻移,站到皇帝身后,伸出双手缓缓为皇帝按摩着肩膀。朱祁镇转过身,看着皇后娘娘,说道:“朕睡不着,你陪朕说说话。”皇后娘娘连忙点头,走上前来。

当朱祁镇与皇后说完杨士奇的事迹和教诲后,皇后娘娘眼中满是赞许与欣慰,语重心长地说:“陛下有如此贤臣教诲,定要将其教诲铭记于心,以贤臣之德为范,治理好这大明江山。杨公一生清正,心系社稷,他所留下的皆是治国良策与为人之道。陛下若能将这些教诲践行于日常政务之中,必能让我大明愈发昌盛。”

朱祁镇微微点头,目光坚定,“朕自当谨遵教诲,不辜负杨公一番苦心。杨公辅佐数朝,为大明鞠躬尽瘁,他的忠君爱国、首言敢谏,皆是朕学习的榜样。朕定会广纳贤臣之言,用心治理国家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
皇后微笑着说:“陛下有此决心,实乃我大明之幸。平日里陛下忙于政务,也切莫忘了保重身体。只有陛下康健,才能更好地守护这万里河山。”朱祁镇握住皇后的手,感慨道:“有皇后在朕身边时常提醒,朕心里也踏实许多。朕会时刻以杨公等贤臣为楷模,也会注意自己的身体,不叫你担忧。”

二人坐在宫殿之中,继续畅聊,谈论着如何将杨士奇的教诲融入到治国理政之中,仿佛看到了大明在他们的努力下,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。

朱祁镇睁开眼,转头看向皇后,眼中的疲惫似乎消散了几分。他端起碗,轻抿一口,莲子软糯,银耳滑润,清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。“有皇后在朕身边,是朕之幸。”朱祁镇说道。皇后微微福身,浅笑盈盈:“能为陛下分忧,是臣妾的本分。”

朱祁镇放下碗,拉着皇后的手,目光深邃:“朕欲重振朝纲,推行新政,只是不知会遇到多少阻碍。”皇后微微皱眉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陛下心怀天下,新政若成,百姓定能安居乐业。但朝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,推行新政需徐徐图之。陛下可先从整顿吏治开始,选拔贤能,安插于关键职位,再逐步推行其他举措。”

朱祁镇听后,不禁点头称赞:“皇后所言极是,朕心中己有了些头绪。只是此事还需秘密谋划,不能过早打草惊蛇。”皇后郑重地点头:“陛下放心,臣妾定守口如瓶。且臣妾也会留意后宫动向,不让那些琐事烦扰陛下。”

朱祁镇望着皇后,眼中满是信任与感激:“有皇后相助,朕定能成就一番大业。”说罢,二人相视而笑,这一夜,乾清宫中烛光温暖,君臣夫妻共商国是,似为那即将到来的新政埋下了希望的种子。

在皇后的陪伴下,皇帝紧绷的心渐渐舒缓。他站起身,牵着皇后的手说:“走,与朕一同歇息,明日再继续处理政务。”两人携手走向内殿,殿外夜色如水,静谧而祥和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