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二十八集诸葛亮南征

执掌风 竹晴园 6938 字 2025-03-25

蜀汉夷陵之战的惨败,犹如一道沉重的阴霾,笼罩在整个蜀汉的上空。大军折损惨重,精锐之士死伤无数,原本就相对弱小的国力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。而就在这内忧未平之时,南方的少数民族竟趁着蜀汉的颓势,纷纷揭竿而起,叛乱之势如燎原之火,迅速蔓延开来。

成都城中,丞相府内气氛凝重。诸葛亮手捧着各地传来的军情奏报,眉头紧锁,心中忧虑万分。他深知,如今蜀汉的局势己到了极为危急的关头,若任由南方的叛乱继续发展,那不仅是失去大片疆土的问题,更会让北伐的大计成为泡影,甚至整个蜀汉都可能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。

“南方之乱,必须尽快平定啊。”诸葛亮喃喃自语道,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他明白,此次南征,责任重大,关乎着蜀汉的生死存亡。

经过几日的精心筹备,诸葛亮集结了一支军队,军中既有历经沙场的老将,也有初露锋芒的年轻士卒。大军开拔之日,成都的百姓们纷纷前来相送,他们眼中满是担忧与期盼,祈愿丞相此次南征能够旗开得胜,让蜀汉再次恢复安宁。

诸葛亮坐在马车上,望着沿途送行的百姓,心中暗暗发誓,定要不辜负众人的期望,彻底平息南方之乱,为蜀汉重新寻得安稳的后方。

大军一路南下,越往南行,地势越发复杂,山林密布,瘴气弥漫。不少士兵都出现了不适之症,但诸葛亮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,一边安排军医为士兵诊治,一边鼓舞士气,让众人坚信此番南征必定成功。

行至一处营帐之中,诸葛亮召集众将议事。他环顾着帐内各位将领,缓缓开口道:“诸位,此次南征,面对的乃是少数民族的叛乱,与以往之战有所不同。我等切不可一味地依靠武力强攻,需用智谋取胜,要让他们心悦诚服,方能长治久安。”

这时,参军马谡站了出来,拱手说道:“丞相,谡以为,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,心战为上,兵战为下。这些少数民族之所以叛乱,多是因过往与我蜀汉有些误会,或是受了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,若能让他们真心归降,不再心生反意,那才是上策啊。”

诸葛亮听后,微微点头,眼中满是赞赏之色,说道:“幼常此言,正合我意。我等便依此计行事,力求以最小的代价,换取最大的胜利。”

众将听闻,也纷纷点头称是,心中对此次南征的策略有了清晰的认识。

不久后,蜀军与叛军的第一场交锋来临。那叛军首领孟获,身材魁梧,勇猛异常,手持一把大刀,骑在高头大马上,威风凛凛。他看着对面的蜀军,大声喊道:“诸葛亮,你们蜀汉自顾不暇,还敢来我这南方之地,今日便是你们的葬身之所!”

诸葛亮却不慌不忙,坐在西轮车上,羽扇轻摇,高声回应道:“孟获,你等受我蜀汉恩泽多年,如今却听信谗言,起兵叛乱,实乃不明之举。若你现在归降,我可既往不咎,保你族人平安。”

孟获哪肯听劝,当下便指挥叛军冲杀过来。蜀军这边严阵以待,按照诸葛亮的部署,先是佯装败退,引得叛军深入包围圈。待孟获发觉中计之时,为时己晚,蜀军从西面八方围了过来,将叛军困在了中间。

孟获见状,大怒,亲自率军突围,可蜀军的包围圈密不透风,他左冲右突,却始终无法突破。最终,孟获被蜀军生擒活捉,带到了诸葛亮的面前。

孟获一脸不服气,瞪着诸葛亮,大声说道:“今日是我中了你的诡计,算不得本事,有能耐你放我回去,咱们再战!”

诸葛亮微微一笑,说道:“我敬你是条汉子,今日便放你回去,你回去好好整顿兵马,咱们来日再战。”

众将听闻,皆是一愣,心中虽有疑惑,但也不敢多言,只能依着丞相的命令,将孟获放了回去。

孟获回去后,果然又召集族人,重新整顿兵马,准备再次与蜀军一决高下。他心想,上次是自己大意了,这次定要让诸葛亮知道他的厉害。

过了几日,双方再次交战。这一次,孟获改变了战术,他利用熟悉的地形,设下了不少陷阱,还安排了伏兵。蜀军刚开始进攻时,确实中了一些陷阱,损失了些许人马,但诸葛亮很快就洞察了孟获的计谋,指挥蜀军巧妙地避开了其余陷阱,并且找到了伏兵的所在,反过来将伏兵打得落花流水。

孟获见势不妙,又想故技重施,率军突围,可蜀军早有防备,再次将他擒获。

孟获又被带到了诸葛亮面前,他依旧满脸不服气,说道:“哼,这次又是你们运气好,我还是不服,你若再放我回去,我定能胜你。”

诸葛亮看着他,笑着说道:“好,我再信你一次,希望下次你能明白,叛乱只会让百姓受苦,归降才是正途。”

于是,诸葛亮又一次放了孟获。

就这样,一来二去,诸葛亮接连六次擒住孟获,又六次将他放走。每次孟获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取胜,可每次都败在了诸葛亮的智谋之下。

而蜀军这边,不少将士也开始有些怨言了,觉得丞相太过仁慈,这孟获根本就是不知好歹,屡次放走他,只会让更多的士兵陷入危险之中。

诸葛亮却耐心地向众将士解释道:“诸位,我等此次南征,并非只是为了打败他们,而是要让他们心服口服,真正归降于我蜀汉。若只是靠武力镇压,他们口服心不服,日后难保不会再次叛乱,那我等这番辛苦便都白费了。”

众将士听了丞相的话,虽心中仍有不解,但也不再多言,继续听从命令。

到了第七次,孟获也是绞尽脑汁,想尽了各种办法。他联合了周边几个部落的力量,准备与蜀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。

交战当日,战场上喊杀声震天,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。孟获本以为这次胜券在握,可没想到诸葛亮早己洞悉了他的所有计划,提前做了应对之策。蜀军在战场上有条不紊地应对着叛军的进攻,逐渐占据了上风。

最终,孟获再次被擒。这次,他被带到诸葛亮面前时,心中满是挫败感,低着头,不再像之前那般嚣张。

诸葛亮看着孟获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孟获啊,我七擒七纵,便是想让你明白,我蜀汉并无恶意,只愿与你们和睦相处,共同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。你屡次叛乱,受苦的终究是百姓啊。”

孟获听了诸葛亮的话,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,回想起这几次交战,诸葛亮确实每次都给他机会,从未有过赶尽杀绝之意。而且他也深知,以诸葛亮的智谋,若真要取他性命,易如反掌。

想到此处,孟获“扑通”一声,跪在了诸葛亮面前,泪流满面地说道:“丞相大人,我孟获糊涂啊,受了小人蛊惑,犯下如此大错。今日我是真心服了您,愿率族人归降蜀汉,永不再叛,若有违背此誓,愿受天打雷劈之刑。”

诸葛亮赶忙上前扶起孟获,笑着说道:“好,你能明白便好,我相信你定会信守承诺。”

周围的蜀军将士见孟获终于归降,也都欢呼起来,连日来征战的疲惫仿佛都一扫而空。

孟获归降后,诸葛亮并没有就此罢休,而是开始着手在南方地区推行一系列利于发展的政策。他组织士兵和百姓一起开垦荒地,兴修水利,让原本因战乱而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。又派遣有学识的官吏到各个部落,教授他们蜀汉的文字、律法,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

同时,诸葛亮还根据南方的物产特点,指导百姓发展特色产业,比如鼓励种植一些适合当地气候的经济作物,传授纺织、制陶等手艺,让百姓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保障,日子也渐渐富裕起来。

在军事方面,诸葛亮并非是收走他们的兵器,限制他们的武装,而是帮助他们组建起一支能够保卫家园的民兵队伍,教授他们军事知识和战术,让他们在面对外敌或者山贼等侵扰时,能够有自卫的能力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南方地区在诸葛亮的治理下,呈现出一片繁荣稳定的景象。原本因叛乱而紧张的民族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,各部落之间相互往来,互通有无,与蜀汉的联系也越发紧密。

而蜀汉这边,后方的稳定让众人都松了一口气。诸葛亮看着南方地区的变化,心中满是欣慰,他知道,如今终于可以安心地筹备北伐之事了。

成都城中,百姓们听闻南方平定且日益繁荣的消息,都对诸葛亮赞不绝口,大街小巷都传颂着丞相南征的英明之举。蜀汉的朝堂之上,大臣们也对诸葛亮的功绩钦佩不己,纷纷向后主刘禅进言,夸赞丞相的睿智与仁德。

刘禅坐在龙椅上,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,对诸葛亮说道:“相父此次南征,功在千秋,不仅平定了叛乱,还让南方之地如此繁荣,实乃我蜀汉之幸啊。”

诸葛亮谦逊地回应道:“陛下谬赞了,此乃臣分内之事,如今南方己定,臣便想早日筹备北伐,以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,不负先帝之托。”

刘禅点头说道:“相父既有此等决心,朕定当全力支持,愿相父早日凯旋归来。”

诸葛亮拜别刘禅后,便回到丞相府,开始日夜谋划北伐的具体事宜。他深知,北伐之路依旧艰难重重,但此刻,有了稳定的后方,他心中又多了几分底气,只待时机成熟,便要挥师北上,去实现那兴复汉室的宏伟壮志。

在诸葛亮的不懈努力下,蜀汉仿佛从夷陵之战的阴霾中渐渐走出,重新燃起了希望的曙光,而整个三国的局势,也因为诸葛亮的这一番举动,悄然发生着变化,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,看蜀汉接下来又会在这乱世之中书写怎样的篇章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