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粤东的青山绿水间,一座客家围龙屋静静矗立。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,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
围龙屋整体呈半圆形,层层叠叠的瓦顶错落有致,似波浪般起伏。外墙由厚实的泥土夯筑而成,岁月的痕迹在墙面上刻下斑驳纹理,却更显古朴韵味。门前是一方半月形池塘,清澈的水面倒映着围龙屋的身姿,微风拂过,波光粼粼。
走进围龙屋,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。宽敞的堂屋位于正中,雕梁画栋,精美的木雕、彩绘虽历经岁月洗礼,仍透着往昔的华丽。堂屋两侧,是排列整齐的房间,木窗棂上的雕花细腻精美,彰显着客家人精湛的技艺。
沿着回廊漫步,能听到鸟鸣啾啾,闻到阵阵花香。围龙屋的后部,是郁郁葱葱的果园和菜地,西季蔬果飘香。在这里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到了夜晚,柔和的月光洒在围龙屋上,给它披上一层银纱。屋内灯火闪烁,传出人们的欢声笑语。围龙屋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客家人心灵的港湾,承载着他们的亲情、文化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在时光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 十岁的小飞就是这片土地上一个调皮捣蛋却又聪明伶俐的孩子。
小飞整日像个小猴子般上蹿下跳,一刻也闲不住。村子东头李大爷家的夜幕悄悄降临,柔和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小飞的房间。房间里,小飞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,老爸刚买的电视机静静放在角落,像一个充满神秘宝藏的盒子吸引着他。
小飞轻手轻脚地走近彩电,仿佛在靠近一件稀世珍宝。他迅速环顾西周,确定没人后,便找来工具,小心翼翼地开始拆卸。螺丝刀在他手中不停转动,螺丝一颗颗被拧下,发出轻微的“嗒嗒”声。每一次操作,他的心跳都随之加快。
终于,后盖被打开,彩电内部错综复杂的线路和零件展现在他眼前。小飞眼中满是惊喜,他凑近仔细观察,用手轻轻触摸那些零件,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它们的工作原理。
可就在这时,门外突然传来老爸的脚步声。小飞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慌乱中试图把零件装回去,但双手却不听使唤。门被推开,老爸看到这一幕愣住了。小飞低着头,不敢看老爸的眼睛,准备迎接一顿严厉的责骂。然而,老爸并没有发火,而是走到他身边,看着彩电和他手中的零件,语重心长地说:“小飞,对新事物好奇是好事,但也要先了解基本规则呀。以后有想法可以先跟老爸商量。”小飞抬起头,看着老爸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小飞是村里出了名的孩子王,小飞孩子王的日常充满了活力与欢乐。清晨的阳光洒在村落,小飞就像个小太阳,早早地把小伙伴们召集到村子的大槐树下。
“今天咱们玩什么?”有人问。小飞眼睛一转,兴奋地喊:“玩打仗游戏!” 大家立刻分成两队,开始找“武器”,树枝当作长枪,树叶编成盾牌。游戏开始,小飞灵活地穿梭在“战场”,一会儿指挥队友包抄,一会儿又亲自冲锋。他大声呼喊着口号,那气势仿佛真的将军。“冲啊,把他们打败!”在他的带领下,队伍士气大振,对方阵营被冲击得有些混乱。
午后,天气炎热,小飞又带着大家跑到村边的小河。他第一个脱了鞋,跳进水里,溅起高高的水花。“快来呀,水可凉快了!”小伙伴们纷纷跟上。小飞在水里就像条小鱼,游来游去,还教大家憋气、打水仗。大家你泼我,我泼你,笑声在水面上回荡。
傍晚,夕阳染红了天空,小飞和小伙伴们坐在草地上,分享着从家里带来的小零食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谈论着白天的趣事,憧憬着明天又能玩什么新花样。首到各家大人呼唤,小飞才带着不舍,和小伙伴们约好明天继续,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家,结束这欢乐又充实的一天。 树上挂满了的柿子,他忍不住爬上树,摘得满兜柿子后,还不忘对着树下小伙伴们扮鬼脸。
小飞的好奇心就像燃烧不尽的火焰。有一次,村里来了个修电器的师傅,正在摆弄一台收音机,小飞立刻被吸引过去,眼睛紧紧盯着,脑袋里冒出无数个问号。他蹲在一旁,一会儿摸摸这,一会儿碰碰那,还不停地向师傅发问。师傅被他的好奇心逗乐,笑着给他讲解收音机的简单原理。小飞听得津津有味,小眉头时而紧皱,时而舒展,那认真的模样仿佛要把所有知识都装进脑袋。
农忙时节,大人们在田间劳作,小飞也不甘示弱,拿着小锄头学着大人的样子耕地,结果把自己弄得满身是泥,模样滑稽又可爱。他虽然调皮,但凭借着聪明劲儿,常常能想出一些新奇的点子,给平淡的农村生活带来许多欢乐与惊喜。
小飞的父亲是开机械加工厂的,主要生产设备配件。走进机械修理厂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功能各异的基本设备。车间中央摆放着几台大型车床,它们体型庞大,金属质感的机身散发着厚重的工业气息。车床的精密主轴能带动工件高速旋转,车刀则在操作人员的操控下,精准地对工件进行切削,将其加工成所需的形状。
旁边整齐排列着铣床,通过铣刀的旋转和工件的移动,可对平面、沟槽等进行加工,能满足多样化的机械零部件制作需求。与之相邻的是钻床,尖锐的钻头在电机带动下飞速转动,能在金属材料上钻出精准的孔洞。
电焊机也是不可或缺的设备,粗壮的电缆连接着焊枪,每当电流接通,焊枪便会绽放出耀眼的弧光,将断裂或分离的金属部件牢牢焊接在一起。空气压缩机则持续稳定地输出高压气体,为各种气动工具提供动力支持。
角落里还有钳工工作台,上面摆满了虎钳、锉刀、锯弓等工具。钳工师傅们在这里施展精湛技艺,对零件进行精细的手工修整和装配。此外,检测区配备了卡尺、千分尺等精密量具,能对加工后的零件尺寸进行精确测量,确保其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。这些基本设备相互配合,构成了机械修理厂高效运转的基础。夕阳的余晖轻柔地洒在修理厂,给这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。小飞背着书包,哼着不成调的小曲,迫不及待地走进修理厂。
他熟练地穿过摆放着各种工具的角落,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几位师傅正忙碌着,有的弯着腰在检查汽车底盘,有的拿着扳手拧紧螺丝,叮叮当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在小飞耳中却是最美妙的乐章。
小飞找了个合适的位置蹲下,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们的一举一动。一位师傅正在修理发动机,他专注的神情让小飞深深着迷。师傅熟练地拆卸零件,仔细检查每个部件,手法干脆利落。小飞忍不住凑近,好奇地问这问那,师傅也不恼,耐心地给他讲解着每个零件的名称和作用。
看着那些原本故障的汽车在师傅们的巧手下逐渐恢复正常,小飞心中满是敬佩。他暗暗想着,以后自己也要像师傅们一样厉害,能解决各种难题。在这个充满机油味和金属碰撞声的修理厂,小飞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与满足,这里仿佛有着无尽的魅力,吸引着他不断探索,这是专属于他放学后的奇妙小天地。
吃过晚饭,小飞就期盼着心心念念的电视剧—大侠霍元甲。八十年代,电视机开始逐渐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。夜幕降临,简陋的小院里,人们早早吃过晚饭,将黑白电视机小心翼翼地搬到院子中央,接上天线,调准频道。
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,目光紧紧盯着那方小小的屏幕。画面闪烁着,带着些许雪花,可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兴致。孩子们兴奋地坐在最前排,叽叽喳喳讨论着即将播出的动画片。大人们则坐在后面,脸上挂着期待的笑容,一天的疲惫在这一刻渐渐消散。
当电视剧的片头曲响起,所有人都安静下来,沉浸在精彩的剧情里。看到感人的情节,女人们会悄悄抹泪;遇到有趣的桥段,大家又会哄堂大笑。邻里间的距离在这小小的电视机前被拉近,互相分享着对剧情的看法,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。
有时候信号不好,屏幕满是雪花,声音也沙沙作响,这时就会有人自告奋勇去转动天线,大家则在一旁紧张地盯着屏幕,齐声喊着“好了好了”“再往左一点”。在一次次调试中,欢乐也在不断升温。八十年代的电视机,承载着中国百姓简单又纯粹的快乐,成为那个时代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