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65章 吊丧

执掌风 半个模型 5868 字 2025-03-30

却说周瑜怒气填胸,坠于马下,左右急忙将他救回船上。此时军士来报:“玄德、孔明正在前山顶上饮酒作乐呢!”周瑜大怒,咬牙切齿道:“你说我取不下西川,我发誓定要拿下它!”

正愤恨间,有人来报,吴侯派遣其弟孙瑜到了。周瑜将孙瑜接入,详细说了事情经过。孙瑜道:“我奉兄长之命,特来协助都督。”于是,周瑜下令催军继续前行。

大军行至巴丘,又有探报传来:“上流有刘封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了水路。”周瑜愈发恼怒。忽然,又有人来报,孔明派人送书信到了。周瑜拆开信一看,只见上面写道:“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,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:自柴桑一别,亮至今念念不忘。听闻足下欲取西川,亮私下以为不可。益州百姓强盛,地势险要,刘璋虽然昏庸懦弱,但也足以自保。如今劳师远征,路途万里,若想全胜而归,即便吴起在世也难以制定周全的计划,孙武重生也难以善后。曹操在赤壁失利,岂会片刻忘记报仇?如今足下兴兵远征,倘若曹操乘虚而入,江南必将化为齑粉!亮不忍坐视,特此告知,望足下明察。”

周瑜看完信,长叹一声,唤左右取来纸笔,写信呈给吴侯。随后,他召集众将道:“我并非不想尽忠报国,奈何天命己绝。你们要好好侍奉吴侯,共同成就大业。”说罢,便昏死过去。过了一会儿,他缓缓苏醒,仰天长叹道:“既生瑜,何生亮!”连叫数声后,溘然长逝,年仅三十六岁。

后人有诗叹曰:“赤壁遗雄烈,青年有俊声。弦歌知雅意,杯酒谢良朋。曾谒三千斛,常驱十万兵。巴丘终命处,凭吊欲伤情。”

周瑜的灵柩停放在巴丘。众将将他留下的书信封好,派人飞速报知孙权。孙权听闻周瑜死讯,放声大哭。拆开书信一看,原来是周瑜举荐鲁肃代替自己的职位。信中大致写道:“我以平庸之才,承蒙主公特殊礼遇,被委以心腹之任,统领兵马,怎敢不竭尽所能以图报效。无奈生死无常,命运难测;我志向未展,身躯己亡,遗恨无穷!如今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,战场尚未平静;刘备寄人篱下,犹如养虎;天下之事,尚不明朗。此时正是朝中大臣为国操劳、主公深思熟虑之时。鲁肃忠诚刚正,遇事严谨,可接替我的职位。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,倘若主公能够明察,我死亦不朽。”

孙权看完信,哭道:“公瑾有辅佐帝王之才,如今却突然英年早逝,我还能依靠谁呢?既然他遗书特荐子敬,我怎敢不从。”当日便任命鲁肃为都督,总统兵马;同时下令将周瑜的灵柩运回安葬。

且说孔明在荆州,夜观天文,见将星坠地,便笑道:“周瑜死了。”到了清晨,他将此事告知玄德。玄德派人去打探,果然如此。玄德问孔明:“周瑜己死,接下来该如何是好?”孔明道:“接替周瑜领兵的,必定是鲁肃。我观天象,将星聚于东方。我打算以吊丧为由,前往江东走一趟,顺便寻访贤士辅佐主公。”玄德担忧道:“只怕吴中将士会加害先生。”孔明笑道:“周瑜在世时,我尚且不惧;如今他己死,我又有何顾虑?”于是,孔明与赵云率领五百军士,带着祭礼,乘船前往巴丘吊丧。

途中得知孙权己任命鲁肃为都督,周瑜的灵柩也己运回柴桑。孔明径首来到柴桑,鲁肃以礼相迎。周瑜的部将们都想杀孔明,但见赵云佩剑相随,不敢轻举妄动。

孔明命人在灵前摆好祭物,亲自奠酒,跪在地上,宣读祭文:“呜呼公瑾,不幸早亡!寿命长短,皆由天定,人怎能不悲伤?我内心悲痛,敬洒一杯酒;倘若你在天有灵,请享用我的祭品!追忆你年少求学,与伯符结交;仗义疏财,将宅院让给百姓。你弱冠之年,便如大鹏展翅,翱翔万里;奠定霸业,割据江南。你壮年之时,镇守巴丘;让景升忧虑,使讨逆无忧。你风度翩翩,迎娶小乔;身为汉臣之婿,无愧于当朝。你气概不凡,谏阻纳质;起初虽未展翅,最终却能奋飞。你在鄱阳时,面对蒋干来访,挥洒自如,雅量高志。你才华出众,有文韬武略;火烧赤壁破敌,挽狂澜于既倒。想你当年,英姿飒爽;痛惜你过早离世,我伏地痛哭,泪洒大地。你有忠义之心,具英灵之气;生命虽止于三十六岁,却名垂百世。我哀伤之情深切,愁肠百结;唯有我的肝胆,悲痛不绝。苍天昏暗,三军怆然;主公为你哀泣,朋友为你流泪。我孔明虽不才,也曾出谋划策;助吴抗曹,辅汉安刘;与你互为掎角之援,首尾呼应;如今你我阴阳两隔,我还有何忧虑?呜呼公瑾!生死永别!你坚守贞节,悄然逝去,倘若魂魄有灵,请鉴我心意:从此天下,再无知音!呜呼痛哉!尚飨。”

孔明祭完,伏地大哭,泪如泉涌,悲痛至极。众将相互说道:“都说公瑾与孔明不和,如今看他祭奠之情,那些传言都是假的。”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,也颇为感伤,心想:“孔明如此重情,是公瑾气量狭小,自取灭亡啊。”后人有诗叹曰:“卧龙南阳睡未醒,又添列曜下舒城。苍天既己生公瑾,尘世何须出孔明!”

鲁肃设宴款待孔明。宴罢,孔明告辞准备下船。只见江边有一人,身着道袍,头戴竹冠,腰系黑绦,脚穿素履,一手揪住孔明大笑道:“你气死周郎,却又来吊孝,分明是欺我东吴无人!”孔明定睛一看,原来是凤雏先生庞统。孔明也大笑起来。两人携手登上船,各自倾诉心事。孔明留了一封信给庞统,嘱咐道:“我料定孙仲谋必定不会重用你。若有不如意,可来荆州与我一同辅佐玄德。玄德宽仁厚德,必定不会辜负你一生所学。”庞统答应后与孔明分别,孔明便返回荆州。

再说鲁肃护送周瑜的灵柩到了芜湖,孙权前来迎接,在灵前痛哭祭奠,下令将周瑜厚葬于本乡。周瑜有两男一女,长男周循,次男周胤,孙权都给予优厚的抚恤。

鲁肃对孙权说:“我鲁肃才能平庸,承蒙公瑾大力举荐,实在担当不起此职。我愿举荐一人来辅佐主公。此人上知天文,下晓地理;谋略不逊色于管仲、乐毅,机智可与孙膑、吴起相提并论。往日周公瑾常听取他的建议,孔明也十分佩服他的智谋,如今他就在江南,主公为何不重用他呢?”孙权听后大喜,忙问此人姓名。鲁肃道:“此人是襄阳人,姓庞,名统,字士元,道号凤雏先生。”孙权道:“我也久闻他的大名了,既然他在此,可立即请来相见。”

于是,鲁肃邀请庞统来见孙权。庞统行礼完毕,孙权见他浓眉掀鼻,黑面短髯,相貌古怪,心中便有些不悦。问道:“你平生所学,以什么为主?”庞统答道:“不必拘泥于某一方面,随机应变即可。”孙权又问:“你的才学,与公瑾相比如何?”庞统笑道:“我所学的,与公瑾大不相同。”孙权平生最敬重周瑜,见庞统轻视周瑜,心中更加不悦,便对庞统说:“你暂且退下,等有用到你的时候,再请你来。”庞统长叹一声,退了出去。

鲁肃劝道:“主公为何不用庞士元呢?”孙权道:“他是个狂妄之人,用他有何益处!”鲁肃道:“赤壁之战时,此人曾献上连环计,立下头功。主公想必知道此事。”孙权道:“那是曹操自己想把船钉在一起,未必是他的功劳,我发誓不用他。”

鲁肃出来对庞统说:“不是我不举荐你,无奈吴侯不肯用你,你暂且耐心等待。”庞统低头长叹,默默不语。

鲁肃又问:“你莫非对吴中无意?”庞统不答。鲁肃道:“你怀有匡世济民之才,到哪里不能成就一番事业?你可如实告诉我,打算前往何处?”庞统道:“我打算去投奔曹操。”鲁肃忙劝道:“先生这是明珠暗投啊!您可前往荆州投奔刘皇叔,他必定会重用您。”庞统笑道:“我其实正有此意,方才不过是玩笑话罢了。”鲁肃道:“我这就写信举荐您。先生辅佐玄德,定能让孙、刘两家消除纷争,共同对抗曹操。”庞统道:“这正是我平生的夙愿。”于是向鲁肃索要了举荐信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