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十一章演出后的余波

执掌风 西霖时巴 2514 字 2025-05-24

少年们在国际文化交流演出上的精彩表现,如同一场风暴,迅速席卷了全球的娱乐媒体。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,各大新闻平台、社交媒体纷纷报道了他们的演出,标题满是对他们创新融合的音乐风格和精彩绝伦表演的赞美之词。

“中国少年以独特魅力征服国际舞台”“传统与现代交织,少年组合带来视听盛宴” 等新闻标题随处可见。粉丝们更是激动不己,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疯狂转发演出视频,话题热度持续飙升,迅速登上了全球多个地区的热搜榜首。

然而,成功的背后也并非一帆风顺。一些国外的专业音乐评论家,虽然认可了少年们在中西文化融合上的大胆尝试,但也提出了一些尖锐的批评。他们认为,在音乐的深度和创新性上,少年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这次演出更多的是靠新颖的形式吸引眼球,在音乐本质的探索上还不够深入。

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。部分保守的传统文化爱好者觉得,少年们在融合过程中,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过于表面,有曲解和滥用传统文化之嫌。

这些声音让少年们心里有些不是滋味。贺峻霖看着网上的评论,忍不住叹了口气:“我们明明己经很努力了,怎么还是有人不满意呢?”

马嘉祺安慰道:“峻霖,别太往心里去。众口难调,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。这些批评也算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,说明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。”

丁程鑫点头表示赞同:“嘉祺说得对。我们要把这些当作动力,继续提升自己。其实他们说的也有一定道理,我们确实可以在音乐和文化融合上做得更深入。”

为了回应这些批评,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自己,少年们决定闭关进行新一轮的创作和学习。他们邀请了国内顶尖的音乐学者、传统文化专家以及国际知名的音乐制作人,为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。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少年们每天都沉浸在学习和创作中。音乐学者给他们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、乐理知识以及各种曲式结构,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传统文化专家则教导他们如何准确地解读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,避免流于表面。

国际音乐制作人带来了最新的国际音乐潮流趋势和先进的制作理念,引导他们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,与国际音乐接轨。

在学习过程中,严浩翔对中国传统乐器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发现阮的音色独特,既可以演奏出悠扬婉转的旋律,又能通过技巧展现出强烈的节奏感,非常适合融入到现代音乐中。于是,他开始深入研究阮的演奏技巧,并尝试将其与电子音乐相结合。

宋亚轩则在传统文化专家的指导下,对古诗词有了全新的感悟。他想以古诗词为蓝本,创作一首具有浓厚中国文化底蕴的歌曲,通过现代音乐的方式,让更多人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。

马嘉祺、丁程鑫等人也在舞蹈编排和团队协作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探索。他们从中国传统的舞蹈美学中汲取灵感,力求在舞蹈动作中展现出更深厚的文化内涵,同时进一步提升团队之间的默契程度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闭关学习和创作,少年们带着全新的作品和理念,准备再次登上舞台,向所有人证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。然而,就在他们筹备新演出的时候,公司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,这个消息又将给少年们的演艺之路带来怎样的波折呢?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