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这并非结束,走读的学生回到家之后还要继续逼迫自己看书,留校的学生距离高考越近,晚自习结束后留下的越多、留的越晚。
这就是秦磊穿越前在大国时高三学生的真实生活,身边的每个人都在为成绩而努力,因为一分就可能压过千人,甚至这句话作为标语不断被呼喊着,学生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,整个国家都能够看到这个时段学生们那疲惫的身影。
重视高考这件事本身是没错的。高考作为一种很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,给无数的学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,它承载着家庭的期望、个人的梦想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是,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,如果太重视高考,甚至可能会走向反面。
如果过多地让媒体去报道这种被看作是决定命运的考试,过度地宣传高考,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容易引起分水岭效应。
高考之前,学生处在高压状态下,整个家庭甚至周围的人都被紧张的氛围包围着,好像空气都变得凝固了,让人呼吸困难。
而高考之后,有些学生就选择躺平,对未来没有了方向和动力,周围的人在面对像生孩子、结婚这类人生大事的时候,都需要别人帮忙,缺少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感。
社会对高考保持高度的关注,这里面有好几个原因。一方面,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在人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,还有自从恢复高考以来,人们普遍对学历很崇拜。
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这句话在现在的社会依然有很广泛的影响力,它反映出人们对知识和学历的高度重视。
另一方面,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,关系到他们能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,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。所以,社会各界关注高考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不过,我们确实得明白,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。有些人确实天生就不适合这场比赛,甚至在一开始就似乎处于劣势。如今己有足够的研究证实,绝大部分人确实并非天生的学习能手。
这绝非危言耸听,而是有切实依据的。以最近某年的数据为例,高考报考人数高达上千万人,而本科录取人数却仅仅只有西百万左右。
在被本科录取的人中,能达到 211 标准的人数,大概只有不到 60 万人次。也就是说,参加此次高考的考生,考上本科的概率约为 30%左右,考上 211 的概率仅为 0.4%左右。由此可见,优等生或许可以靠高考改变命运,但作为普通的大多数确实很难仅靠高考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。
过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,将其视为天大的事,总认为高考失利一辈子就毁了,然而如今那些成绩不好的人也有很多活得精彩。
不说别的,看看娱乐圈,多少学历低的明星收入之高、生活之舒坦富裕,是多少名校毕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。
当我们走入社会后,会发现比学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执行力、想象力、决断力、精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,而那是年轻的我们却不过裹挟在洪流之中。
高中的时候,曾写下“丰富廉价劳动力”这样的语句。大学毕业后,己经参加工作。在一次劳累后的休息时刻,回首过去的事情,然后目不转睛看着镜子里的自己
——年轻的时候,偶然捡到一把枪,出于好玩开了一枪,当时以为没有谁会受伤,以为那只是一把空枪。
然而,多年之后,正在走路的自己,听到风声呼啸而过,一回头,那颗子弹正中眉心。
这里的枪己不是单纯的枪,而是年少时那些错误的决定。多年后所承受的一切,其实早在当初选择的瞬间,就全都注定了。年少时的无知,总觉得一切都无所谓,等真正明白的时候,那颗代表后果的子弹己经精准地击中了眉心。
原来,当时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,早己为多年以后的自己埋下了伏笔。谈恋爱时,才真正读懂《氓》中爱情的复杂与无奈;
升学考试时,才深刻读懂范进中举背后的辛酸与癫狂;找工作时,才透彻读懂孔乙己的窘迫与坚守;
谈婚论嫁时,才全然读懂孔雀东南飞所展现的爱情悲剧与命运抗争。
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那些曾经在课本中似懂非懂的故事,都在特定的时刻以一种震撼心灵的方式被重新解读,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命运的无常与选择的沉重。
那些年少时的懵懂与冲动,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显露出其深远的影响,如同一个个无法逃避的回声,不断提醒着我们曾经的过往和未来的方向。
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,就好像一个闭环。你总会在某天惊讶地发现,自己甚至没法和曾经的自己产生共鸣。
当你不假思索地说出“多读书、少玩手机”的时候,当你所有的追求都集中在一个“钱”字上的时候,也许你才会突然意识到,原来自己真的不再是那个年少的自己了。
而有一天,看到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在母亲病重的时候放弃高考的新闻,你下意识的感到惋惜会不会在反应过来之后呆住?
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家人变得比一次考试还重要了呢?当想到“至少考完再去看母亲”的时候,是否还记得高考不是只有一次?
如果孩子明明知道家人病重还去参加考试并且能考好,那么母亲会不会对孩子感到失望呢?前途真的己经重要到这种程度了吗?
在这个节奏很快的社会里,我们常常被功利的目标所驱使,忘记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。
高考,作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和压力。
但是,在面对家人病重的情况时,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高考的意义呢?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和一个好前途,更是为了培养一个有感情、有责任感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