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76章 雷霆审计!何建华的“暗箭”与林轩的“盾牌”!

孙志强在海州掀起的国企改革风暴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,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,触动了无数人的神经。

市纪委、市国资委、市审计局联合组成的“全市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”,在孙志强的亲自指挥下,迅速进驻了首批十家问题较为突出的市属国有企业,展开了雷厉风行的审计调查。

审计组的同志们,个个都是经验丰富、业务精湛的骨干,他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,夜以继日地查阅账目、核对数据、约谈相关人员,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,不漏掉任何一条线索。

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,这些问题国企内部存在的各种黑幕,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。

有的企业,账目混乱,假账套账,令人触目惊心。

有的企业,通过虚报项目、关联交易等方式,大肆套取国家资金,中饱私囊。

有的企业,领导层生活腐化,挥霍浪费,将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安乐窝。

这些审计结果,通过内部渠道,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孙志强的案头。

孙志强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材料,脸色铁青,心中的怒火,几乎要喷薄而出。

“这些蛀虫!国家的蛀虫!人民的败类!”孙志强在办公室里,将一份审计报告重重地摔在桌上,声音因愤怒而颤抖。

他没想到,海州的国企腐败问题,竟然己经严重到了如此地步。

这己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,更是严重的政治问题,是对党纪国法的公然践踏,是对人民利益的无情侵害!

“必须严惩!绝不姑息!”孙志强下达了死命令。

市纪委迅速介入,对审计中发现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国企领导干部,果断采取措施,立案调查。

一时间,海州国企系统人心惶惶,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、不可一世的国企老总们,如今都成了惊弓之鸟,生怕下一个被带走的就是自己。

孙志强的铁腕反腐,在海州引起了巨大的震动,也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拍手称快。

然而,就在海州国企改革和反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,形势一片大好之际,一股来自省城的“暗箭”,却悄然射向了孙志强。

常务副省长何建华,在得知海州国企审计挖出了大量问题,并有多名国企高管被查处后,非但没有感到高兴,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。

他知道,孙志强如此大刀阔斧地整治国企,必然会触动海州本地一些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,也会让那些与这些国企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省内官员,感到不安和恐慌。

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人的不满情绪,制造一些事端,给孙志强的改革制造麻烦,甚至将孙志强拉下马,那么,他何建华就能重新夺回在海州问题上的主动权。

于是,何建华开始在暗中活动起来。

他通过自己的秘书,联络了几个在海州有着深厚根基,并且在此次国企审计中利益受损的“老朋友”。

这些人中,有的是己经被调查的国企高管的亲属,有的是与这些国企有着密切业务往来的民营企业家,还有的是在海州官场上颇有影响力的退休老干部。

何建华暗示他们,孙志强在海州的改革,过于激进,不顾大局,己经引起了省里一些领导的不满。

如果任由孙志强这样搞下去,不仅会把海州的经济搞垮,还会牵连到更多无辜的人。

他鼓励这些人,要敢于发声,要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海州的“真实情况”,要揭露孙志强在改革中存在的“问题”和“错误”。

在何建华的煽动和怂恿下,一股针对孙志强和海州国企改革的负面舆论,开始在暗中悄然发酵。

一些匿名的举报信,如同雪片一般,飞向了省纪委、省委组织部,甚至中央巡视组。

这些举报信,有的指责孙志强在国企改革中搞“一刀切”,不顾企业死活,造成大量职工下岗。

有的诬告孙志强在干部任用上任人唯亲,培植个人势力,排斥异己。

有的甚至恶意中伤孙志强生活作风有问题,存在经济腐败行为。

与此同时,一些在海州颇有影响力的“自媒体”和“网络大V”,也开始在网络上散布各种关于海州国企改革的负面信息和谣言,企图混淆视听,蛊惑人心。

这些突如其来的“暗箭”,让孙志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
他知道,这是何建华等人在背后搞鬼,企图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段,来破坏他的改革,动摇他的地位。

“何建华,你真是阴魂不散啊!”孙志强在办公室里,眼神冰冷,心中充满了鄙夷和愤怒。

他没有想到,何建华为了一己私利,竟然会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。

市纪委书记周正和市政府秘书长,也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攻击,感到忧心忡忡。

“孙书记,这些谣言和诬告,虽然都是子虚乌有,但三人成虎,众口铄金,如果任由它们发酵下去,恐怕会对您的声誉和我们海州的改革大局,造成不利影响啊。”周正担忧地说道。

孙志强深吸一口气,努力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。

他知道,这个时候,自己绝不能慌乱,更不能退缩。

他必须沉着应对,果断反击,才能粉碎何建华等人的阴谋。

“不做亏心事,不怕鬼叫门。”孙志强语气坚定地说道。

“身正不怕影子斜,我相信,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。”

“对于那些恶意的中伤和诬告,我们不必理会,更不要自乱阵脚。”

“我们现在要做的,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,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,来回击一切谣言和质疑!”

“同时,”孙志强话锋一转,眼神变得锐利起来,“对于那些在背后煽风点火,恶意中伤,企图破坏改革大局的黑手,我们也绝不能心慈手软!”

“周书记,你们纪委要立即组织力量,对这些匿名举报信的来源,以及网络上散布谣言的账号,进行追查!”

“一旦查实,要依法依规,严肃处理,绝不姑息!”

“我倒要看看,是哪些牛鬼蛇神,在背后兴风作浪!”

孙志强的果断和强硬,让周正等人感到了一阵心安。

他们知道,只要孙书记不倒,海州的改革就不会停。

当晚,孙志强再次与林轩进行了秘密通话,将海州目前面临的困境和何建华的阴险图谋,详细地向林轩作了汇报。

林轩听完后,语气依旧平静,似乎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。

“孙书记,何建华这一招,虽然卑劣,但也算是黔驴技穷了。”林轩淡淡地说道。

“他这是在狗急跳墙,试图用舆论来压垮我们。”

“不过,他恐怕打错了算盘。”

孙志强问道:“林轩同志,您有什么高见?”

林轩微微一笑:“孙书记,何建华想用舆论来攻击我们,那我们就用舆论来反击他!”

“他不是散布谣言,说我们改革搞‘一刀切’,造成大量职工下岗吗?”

“那我们就主动公开海州国企改革的真实情况,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,来证明我们的改革,不仅没有损害职工的利益,反而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。”

“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在改革中受益的职工代表,现身说法,用他们的亲身经历,来戳穿那些别有用心的谣言。”

“他不是诬告您任人唯亲,培植个人势力吗?”

“那我们就将海州近期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结果,全部向社会公开,接受群众的监督,让那些试图泼脏水的人,无话可说。”

“至于那些恶意中伤您个人生活作风和经济问题的谣言,更是荒谬可笑,不值一驳。”

“我们只需要委托律师,对那些恶意造谣传谣的个人和媒体,正式发出律师函,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,就能让他们知难而退。”

林轩的这番话,条理清晰,句句在理,如同一面坚不可摧的“盾牌”,为孙志强挡住了来自西面八方的“暗箭”。

孙志强听完,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,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笑容。

“林轩同志,您真是我的及时雨啊!”孙志强由衷地赞叹道。

“您这几招,不仅精准地化解了我们眼前的危机,更是占据了道义和舆论的制高点,让何建华的阴谋,不攻自破!”

林轩谦逊道:“孙书记过奖了。邪不压正,只要我们行得正,走得端,就不怕任何魑魅魍魉。”

“不过,”林轩话锋一转,提醒道,“舆论的反击,固然重要,但更关键的,还是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的实质性进展。”

“只有当我们真正啃下了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,才能彻底粉碎一切质疑和攻击,也才能让何建华等人,彻底死心。”

孙志强重重点头:“林轩同志,您放心!我一定会牢记您的嘱托,排除一切干扰,坚定不移地将海州的国企改革进行到底!”

“我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一个充满活力、规范高效、风清气正的新海州,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!”

在林轩的“远程遥控”和“精准献策”下,孙志强迅速组织力量,展开了一场针对负面舆论的全面反击战。

海州市政府新闻办,连续召开了多场新闻发布会,主动向社会公开海州国企改革的政策、进展和成效,用事实和数据,有力地驳斥了各种不实谣言。

一批在改革中获得实惠的下岗再就业职工、以及通过公开竞聘走上领导岗位的优秀年轻干部,也纷纷通过媒体发声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讲述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。

海州市纪委和公安局网安部门,也迅速行动,对那些恶意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个人及网络账号,进行了严肃查处,抓获了一批受雇于人的“网络水军”和造谣者。

这些强有力的反击措施,很快就扭转了舆论的被动局面。

那些曾经甚嚣尘上的负面谣言,如同阳光下的冰雪,迅速消融。

广大干部群众对海州国企改革的理解和支持,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何建华精心策划的这场“暗箭伤人”的阴谋,最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。

他不仅没有达到抹黑孙志强、破坏海州改革的目的,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险恶用心,在汉东官场上,落得了一个“卑鄙小人”的骂名。

而孙志强,则在这场舆论风波的考验中,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改革决心,其在海州的威望,不降反升,更加稳固。

林轩的“盾牌”,再一次成功地为祁同伟阵营的关键人物,化解了一场危机,也为汉东的改革大业,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又一个障碍。

海州的国企改革,在经历了这场小小的波折之后,又重新回到了高速推进的轨道。

但林轩知道,何建华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。

更猛烈的反扑,或许还在酝酿之中。

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为孙志强,也为祁同伟,铸造起一道道更加坚固的防线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