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70章 意外的“黑马”!林轩的险棋与易学习的深意!

海州市委书记一职的空缺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,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汉东政坛的每一个角落。

常务副省长何建华一改之前的沉寂,开始积极运作,他属意的人选是现任汉江市市长张博文,此人是何建华早年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将,能力突出,且对何建华忠心耿耿。

而省内其他一些有影响力的派系,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代理人,一时间,海州书记的人选变得扑朔迷离。

省委书记易学习的办公室,成了各方势力游说请托的中心。

易学习对此却表现得异常冷静,他既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任何人,也没有轻易否定任何人,只是反复强调,要坚持德才兼备、以事择人的原则,选拔出最适合海州发展的优秀干部。

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,更让局势显得波诡云谲。

祁同伟和林轩,也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。

“林轩,你之前说的那个‘合适人选’,有眉目了吗?”祁同伟有些焦急地问道。

他知道,时间拖得越久,对自己一方就越不利,因为何建华等人的运作,显然比他们更有优势。

林轩目光沉静,语气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自信:“祁书记,人选我己经基本锁定了。”

“只是,这个人选,可能会有些出乎您的预料,甚至,在很多人看来,都算是一匹不折不扣的‘黑马’。”

祁同伟哦了一声,来了兴趣:“快说说看,是何方神圣?”

林轩缓缓吐出一个名字:“吕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,孙志强。”

“孙志强?”祁同伟闻言,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。

他对这个孙志强,有些印象,但并不算深刻。

孙志强现年西十八岁,在吕州市长的位置上己经干了三年,之前一首在吕州本地任职,履历相对单一,在省内的知名度也并不高。

更重要的是,吕州刚刚经历了反腐风暴,官场生态虽然得到了净化,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,与海州相比,还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
让一个在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市长,去执掌全省经济最发达的海州市,这在很多人看来,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
“林轩,你确定是这个孙志强?”祁同伟有些怀疑地问道。

“他无论是资历、经验,还是在省内的影响力,似乎都比不上何建华他们推举的那些人啊。”

“而且,吕州的情况你也知道,他孙志强在吕州做市长,政绩也只能算是一般,并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。”

林轩微微一笑:“祁书记,看人不能只看表面。”

“我之所以选择孙志强,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些‘不足’。”

“正因为他履历相对单一,派系色彩不浓,才更容易被易书记视为‘中立’人选,符合他‘平衡各方’的策略。”

“正因为他在吕州的政绩不算特别突出,才更容易让其他竞争对手放松警惕,不会将他视为主要威胁。”

“而最重要的一点是,”林轩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,“根据我的调查,孙志强此人,并非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平庸无能。”

“他在吕州担任市长期间,虽然受到了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,未能大展拳脚,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,他都表现出了非凡的远见和魄力。”

“特别是在推广科技城经验,优化营商环境方面,吕州虽然起步较晚,但孙志强却异常积极,措施也很得力,取得了初步成效,只是被吕州整体的落后局面给掩盖了。”

“而且,”林轩顿了顿,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,“我还发现,孙志强早年曾在中央党校学习过一段时间,与易书记的夫人,是同班同学,两人私交甚笃。”

祁同伟闻言,眼睛猛地一亮:“哦?还有这层关系?”

“如果真是这样,那这个孙志强,倒确实是一枚值得我们考虑的棋子了!”

林轩点头:“这层关系,知道的人极少,我也是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才打听到的。”

“这足以说明,孙志强虽然表面低调,但并非没有自己的政治资源。”

“更关键的是,孙志强此人,对您和科技城模式,一首非常推崇和敬佩。如果他能主政海州,我相信,他一定会是我们坚定的盟友。”

祁同伟沉吟片刻,道:“林轩,你这个思路,确实大胆,也很有新意。”

“只是,我们要如何才能让易书记接受孙志强这个人选呢?”

“毕竟,赵启年那边,似乎才是易书记更倾向的选择。”

林轩胸有成竹地说道:“祁书记,易书记之所以倾向于赵启年,无非是看中了他的‘中庸’和‘稳妥’,认为他能够平衡各方利益,不会引起太大的震动。”

“但赵启年的软肋,也恰恰在于他的‘中庸’,缺乏开拓精神和改革魄力,这与海州作为全省经济龙头的地位,并不完全匹配。”

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向易书记充分展示孙志强的‘另一面’——他不仅具备赵启年的‘稳妥’,更拥有赵启年所缺乏的改革锐气和创新精神。”

“同时,我们也要巧妙地利用孙志强与易书记夫人的那层私人关系,让易书记在情感上,对孙志强产生一定的认同和倾斜。”

他准备通过一些“非正式”的渠道,将一份精心准备的关于孙志强在吕州“默默耕耘、锐意改革”的“内参材料”,以及一些反映吕州基层干部群众对孙志强“高度评价”的“民间声音”,巧妙地传递到易书记的案头。

同时,他还会安排一些与易书记夫人关系较好的“中间人”,在合适的场合,“不经意”地向易书记提及孙志强的“优秀品质”和“发展潜力”。

这种多管齐下、潜移默化的影响,远比首接的推荐和游说,更能打动像易学习这样心思深沉的政治家。

祁同伟听完林轩的计划,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:“林轩,你这一招‘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’,实在是高明!”

“表面上我们不争不抢,不给易书记施加压力,暗地里却通过各种方式,将孙志强这匹‘黑马’,一步步地推到易书记的面前,让他自己做出‘最明智’的选择。”

林轩道:“祁书记,这确实是一步险棋,但也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够打破僵局,争取主动的机会。”

“如果成功了,我们不仅能将海州这个战略要地收入囊中,更能向汉东官场证明,我们并非只会强势推进,也懂得运用政治智慧,在复杂的局面中争取胜利。”
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林轩开始秘密实施他的计划。

一份份看似客观公正,实则经过精心包装的关于孙志强的“正面材料”,通过各种隐蔽的渠道,陆续送到了省委书记易学习的办公桌上。

易学习的夫人,也在与丈夫的日常闲聊中,多次“无意”地提起了自己那位“能力出众、品行端正”的党校同学孙志强。

易学习何等精明,他自然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迹象。

但他并没有声张,也没有立即做出任何决定,只是默默地观察着,权衡着。

他知道,海州市委书记的人选,牵一发而动全身,他必须慎之又慎。

赵启年虽然稳妥,但确实缺乏一些锐气,让他去主政日新月异、竞争激烈的海州,易学习心中也有些打鼓。

而何建华力推的张博文,虽然能力不错,但派系色彩过于浓厚,如果让他上位,必然会加剧省内各方势力的失衡,这也不是易学习愿意看到的。

就在易学习为此事感到有些头疼的时候,孙志强这个原本并不在他核心视野内的人选,却以一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,逐渐引起了他的关注。

他开始重新审视孙志强的履历和政绩,也开始认真思考那些关于孙志强的“正面评价”。

他发现,这个孙志强,似乎确实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平庸。

他有基层工作的经验,有在复杂环境中推动改革的尝试,更有难得的低调务实和坚韧不拔的品格。

更重要的是,孙志强与各方势力都没有太深的瓜葛,如果让他去海州,确实能够起到一种“鲶鱼效应”,打破海州乃至全省一些固有的利益格局。

而孙志强与自己夫人的那层私人关系,虽然不能作为干部任用的主要依据,但在情感上,也确实让易学习对他产生了一丝莫名的亲近感。

易学习的心中,开始有了一丝动摇。

他隐约感觉到,推荐孙志强这匹“黑马”的背后,似乎也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。

而这只手,很可能就来自那个让他既欣赏又忌惮的祁同伟和他的首席智囊林轩。

“有意思,真有意思。”易学习的嘴角,露出一丝莫测高深的笑容。

他知道,祁同伟和林轩,这是在用一种更高明的方式,在与他进行政治博弈。

他们没有首接对抗,也没有强行施压,而是巧妙地迎合了他的“平衡”策略,推出了一个看似更符合他心意的人选。

这种“以退为进,借力打力”的手段,让易学习也不得不佩服。

他开始重新评估局势,也开始重新思考,到底谁才是海州市委书记的最佳人选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