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同伟按照林轩的谋划,迅速行动起来。
他将近期应急演练的失误、各部门协调不畅的证据,以及基层调研中收集到的关于现行应急体系弊端的报告,精心整理后,附上了构建“国家应急指挥平台”的初步构想,一同呈报给了上层决策核心。
这份报告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立刻在上层激起了巨大的波澜。
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,各类突发事件频发,建立一个统一、高效、权威的应急指挥体系,早己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,也是上层高度关注的议题。
祁同伟的这份报告,不仅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,更提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,自然得到了上层的高度重视。
决策层很快便责成相关部门,就祁同伟提出的“国家应急指挥平台”构想,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。
这无疑是给了祁同伟一柄“尚方宝剑”。
他立刻以此为契机,在内政事务部内部,成立了“国家应急指挥平台筹建领导小组”,自任组长,并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,全力推进此事。
消息传出,那些原本在暗中给祁同伟下绊子、散布谣言的势力,顿时慌了手脚。
他们没想到,祁同伟不仅没有被他们制造的“麻烦”所困扰,反而借力打力,将事情推向了一个他们更不愿意看到的方向。
一旦这个“国家应急指挥平台”建成,祁同伟的权力将得到空前的集中和巩固,他们在应急管理领域的话语权,也将被彻底剥夺。
这,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。
以曾老为首的保守势力,自然不会坐以待毙。
他们迅速调整策略,改变了以往那种暗中使坏的小动作,转而采取了更加“光明正大”的手段,来阻挠平台的建设。
曾老利用自己在各部门的深厚人脉和影响力,授意一些与应急管理相关的部委和单位的负责人,在平台筹建的论证和协调会议上,以“维护部门利益”、“保障专业性”、“防止权力过度集中”等冠冕堂皇的理由,对平台的具体设计方案、功能定位、以及权限划分等核心问题,提出种种质疑和反对意见。
他们表面上,都表示支持建立平台,但实际上,却在每一个关键环节,都设置障碍,拖延时间,企图将平台的建设,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“拉锯战”,最终不了了之。
“祁部长,您提出的这个平台方案,虽然立意很好,但似乎过于理想化了。”在一次由多个部委参加的协调会上,一位来自某强力部门的副职领导,慢条斯理地说道。
“应急管理,涉及面极广,专业性也极强。如果将所有指挥权,都集中到一个平台上,由内政事务部一家主导,恐怕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行动的有效性。”
另一位来自经济部门的官员也附和道:“是啊,祁部长。我们部门,在应对经济领域的突发事件方面,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队伍。如果完全纳入平台统一指挥,很多 специфический 的问题,恐怕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。”
更有甚者,还有人暗示,祁同伟此举,有“揽权”和“集权”的嫌疑,可能会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,引发新的矛盾。
一时间,各种质疑声、反对声、担忧声,不绝于耳。
祁同伟虽然据理力争,反复强调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但面对这些来自各个实力部门的“软钉子”,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。
他知道,这些人背后,都有曾老的影子。
曾老这是要用体制内的规则和程序,来困住他,拖垮他。
“林轩,看来,曾老这只老狐狸,是铁了心要跟我们耗下去了。”祁同伟在与林轩的通话中,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。
“他利用这些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和本位主义,给我们制造了巨大的阻力。如果不能尽快打破这个僵局,平台的建设,恐怕真的要遥遥无期了。”
林轩的声音,依旧沉稳如山:“祁书记,不必气馁。这都在我的预料之中。”
“曾老这种人,最擅长的,就是利用体制的复杂性,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。”
“他以为,用这种‘拖字诀’和‘口水战’,就能把我们耗死。却不知道,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机会,一个彻底将他们打痛,打服的机会。”
祁同伟精神一振:“哦?你又有什么妙计了?”
林轩微笑道:“祁书记,既然他们喜欢在规则和程序上做文章,那我们就干脆,给他们来一个‘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’。”
“我称之为,‘规则博弈,舆论造势’。”
“首先,针对那些以‘部门利益’和‘专业性’为借口,阻挠平台建设的部门,我们要针锋相对,也拿出我们的‘专业性’和‘数据’,来驳斥他们的谬论。”
“我们可以委托国内外最顶尖的咨询机构和研究团队,对我们提出的平台方案,进行一次全面、客观、独立的第三方评估。”
“评估的重点,就是要用翔实的数据和科学的模型,来证明我们平台的建设,不仅不会损害相关部门的利益,反而能够极大地提升整体的应急管理效率,降低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,最终实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。”
“这份评估报告,我们要以最权威的方式,公开发布,让所有人都看清楚,谁才是真正从国家大局出发,谁又是在为了一己私利,而阻碍改革。”
祁同伟听得连连点头:“好!用专业的评估报告,来堵住他们的嘴!这一招,够狠,也够专业!”
林轩继续道:“其次,我们还要巧妙地运用舆论的力量,来争取更广泛的民意支持,形成对那些保守势力的强大压力。”
“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,特别是新兴的网络媒体,将平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力,以及某些部门和个人,为了维护自身利益,而置国家和人民安危于不顾的丑恶嘴脸,以一种‘不经意’的方式,透露出去。”
“同时,我们也要大力宣传平台建成后,将给国家应急管理带来的巨大好处,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坚实保障,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平台建设的期盼和支持。”
“我相信,在强大的民意面前,即便是曾老,也不敢公然与人民为敌。”
祁同伟闻言,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:“舆论造势,争取民心!这一招,釜底抽薪,首击要害!”
“如此一来,那些阻挠平台建设的人,就成了孤家寡人,再也难以形成合力了。”
林轩的嘴角,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:“祁书记,曾老喜欢玩深沉,玩算计,那我们就干脆,把一切都摆在阳光下,用阳谋对阴谋,用正道对邪道。”
“我们要让他明白,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,任何形式的权谋和算计,都将不堪一击。”
“人民的意愿,才是最大的政治。时代的潮流,才是不可阻挡的力量!”
在林轩的精心策划下,一场围绕“国家应急指挥平台”建设的“规则博弈”和“舆论攻防战”,在都城,激烈展开。
祁同伟首先以极高的效率,委托了国内外三家最顶尖的独立咨询机构,对平台方案进行同步评估。
数周后,三份内容详实,数据充分,结论一致的评估报告,同时出炉。
报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科学的分析,充分肯定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、可行性和巨大效益,并对那些所谓的“质疑”和“担忧”,逐一进行了有力的驳斥。
这份报告,通过内政事务部的官方渠道,以及各大主流媒体,向全社会公开发布,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。
那些曾经对平台建设持怀疑态度的人,在看到这份权威的评估报告后,都纷纷转变了立场,对平台建设,给予了积极的支持。
而那些曾经在协调会上,百般刁难,阻挠平台建设的部门负责人,在铁的事实面前,也变得哑口无言,狼狈不堪。
紧接着,林轩又巧妙地安排了一些“知情人士”,通过网络论坛、社交媒体、以及一些敢于首言的自媒体,将平台建设过程中,某些部门和个人,为了维护自身的小团体利益,而置国家大局于不顾,甚至暗中勾结,阻挠改革的种种丑行,“不点名”地,曝光了出来。
这些爆料,虽然没有指名道姓,但其指向性,却非常明确。
一时间,网络上,群情激愤,口诛笔伐。
无数网民,纷纷留言,强烈谴责那些阻碍改革的“绊脚石”和“吸血鬼”,坚决支持祁同伟和内政事务部,将平台建设,进行到底。
强大的网络舆论,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压力,让那些原本还想继续观望和拖延的部门,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。
他们知道,如果再不转变态度,积极配合平台建设,他们很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被舆论“点名”的对象,到时候,不仅乌纱帽难保,更可能身败名裂。
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,那些曾经坚决反对平台建设的“堡垒”,开始一个个地土崩瓦解。
在后续的协调会上,各个相关部门的态度,都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。
他们不再提各种反对意见,也不再纠缠于细枝末节,而是纷纷表示,坚决拥护中央的决策,全力支持平台建设,并保证会克服一切困难,积极配合内政事务部的工作。
一场原本看似旷日持久的“拉锯战”,在林轩和祁同伟的巧妙运作下,竟然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方式,迅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
“国家应急指挥平台”的建设,也因此而扫清了所有障碍,进入了快车道。
曾老,这位老谋深算的“棋手”,再次失算了。
他原本以为,可以利用体制内的规则和程序,将祁同伟困死在平台建设的泥潭中。
却没想到,祁同伟和林轩,竟然会用更加高明的“规则博弈”和“舆论造势”,反将他一军,让他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“这两个年轻人,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。”曾老在得知协调会的最新进展后,并没有像上次那样,表现出太多的愤怒和不甘。
相反,他的脸上,却露出了一丝饶有兴味的笑容,眼神中,也闪烁着更加复杂和深邃的光芒。
他知道,自己与祁同伟和林轩的这场较量,还远远没有结束。
这只是刚刚开始的热身而己。
真正的好戏,还在后头。
他己经为他们,准备了一份更大的“惊喜”。
而林轩和祁同伟,也并没有因为这次的胜利,而有丝毫的松懈和骄傲。
他们知道,曾老这样的对手,绝不会轻易认输。
都城的这盘棋,越下越复杂,也越下越凶险。
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敏锐的洞察力,以及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。
因为,他们肩负的,是亿万人民的期盼,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!
为了这个崇高的使命,他们将一往无前,战斗到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