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以···你真的不再陪我去美国各处转转了?”
“不了,救下奥利弗之后,我己经没有别的要求了,又怎么好意思再麻烦你。”
“别忘了,晨,慈恩港的库瑞家,永远欢迎你。下次来带你去钓真正的大鱼,绝对不会再让你‘空军’!”
慈恩港咸湿的海风似乎还黏在杨晨的头发上,但眼前堪萨斯城干燥、带着点工业气息的空气己经宣告了新的旅程开始。
告别了执意留在慈恩港帮助自己父亲的亚瑟,杨晨临走前,他豪迈地拍了拍杨晨的肩膀,差点把他拍进沙子里,杨晨独自一人踏上了这座教育与科研发达的城市。
“寻找巴里·艾伦···”
杨晨站在堪萨斯城繁华的街道上,看着车水马龙,有点挠头。
这行动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可不容易。
2008年的巴里·艾伦,还不是那个快如闪电的都市传奇,他只是堪萨斯城警局犯罪调查科里一个聪明、有点书呆子气、带着点悲剧色彩的技术员。
没有神速力,没有超能力,甚至可能还没完全走出母亲被害、父亲蒙冤入狱的阴影。
杨晨的首要任务:融入堪萨斯城,找到巴里,并在他获得神速力之前建立某种联系或至少是认知。
不能太刻意,毕竟巴里现在就是个普通CSI技术员,太热情会显得像小丑;也不能太疏远,否则闪电侠诞生时再凑上去就太突兀了。
他尝试了几种寻找巴里的方法:
笨办法——守株待兔:他花了两天时间在堪萨斯城警局,总部大楼对面的一家小餐馆里“蹲点”。
优点是视野好,能看清进出警局的人。缺点是···极其无聊,
而且他很快被餐馆老板误认为是便衣警察或者盯梢的私家侦探,看他的眼神充满了同情和理解(“嘿,兄弟,盯哪个倒霉蛋呢?放心,我这儿咖啡管够,续杯免费!”)。
结果:确实看到了几个穿着CSI风衣外套的人进出,但无法确定哪个是巴里。
倒是看到一个头发花白、表情严肃的黑人警探(杨晨猜测是乔·韦斯特)和一个年轻漂亮、充满活力的黑人女孩(艾瑞斯·韦斯特)有说有笑地走出来。
艾瑞斯背着书包,显然是刚放学来找父亲。杨晨默默记下了这对关键父女。
科技流——网络搜索:杨晨利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,试图搜索巴里的信息。
结果很有限:能找到一些关于“亨利·艾伦杀妻案”的旧闻剪报(提到他有个儿子叫巴里)。
以及堪萨斯城大学“杰出青年科学奖”的获奖名单里出现过“巴塞洛缪·亨利·艾伦”的名字(研究的是法证化学)。
结果:确认了巴里的存在和大致背景,但具置、长相细节还是模糊。不过知道了他在堪萨斯城大学有过亮眼表现。
社交达人(伪)——酒吧偶遇:杨晨打听到堪萨斯城警局的人下班后喜欢去一家叫“井架”的酒吧。他决定去碰碰运气。晚上,他走进烟雾缭绕、人声鼎沸的酒吧,努力辨认着人群。
结果:他确实看到几个穿着警服或便服的警察在喝酒聊天,气氛热烈。
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,他发现了目标!一个看起来非常年轻的男性,棕色头发有点乱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穿着格子衬衫和牛仔裤。
正一个人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皱眉,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,旁边放着一杯几乎没动过的啤酒。
他显得和周围热闹的环境格格不入,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偶尔有同事路过跟他打招呼(“嘿,巴里,还在研究你那堆数据呢?”),他也只是心不在焉地挥挥手。
杨晨内心OS:“找到了!巴里·艾伦!活的!在酒吧里加班写报告···果然是个和彼得一样的科学死肥宅。”
他观察了一会儿,巴里完全没有社交的意思,全身心投入工作。杨晨放弃了首接上去搭讪的想法,觉得时机不对,容易吓到这个专注的技术员。
他默默点了一杯酒,远远观察着这位未来的“最快之人”,觉得他现在这慢悠悠、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样子,跟“快”字毫不沾边,反而有点···可爱?
在寻找巴里的间隙,杨晨也体验着堪萨斯城的普通生活,并闹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笑话:
与巴里的“擦肩而过”:有一次在警局附近的快餐店,杨晨买了个汉堡。
刚坐下,就看到巴里急匆匆地跑进来(用普通人的速度),手里拿着个证物袋,对着柜台喊:“嘿,辛迪!老样子!两个双层芝士堡,加大薯条,巧克力奶昔超大杯!赶时间!”
然后他一边等餐一边还拿出个小本子写写画画。杨晨离他只有三张桌子远,但巴里从头到尾都没抬头看一眼周围。
杨晨看着他风卷残云般消灭掉食物又冲回警局的背影,感慨:“这胃口···看来神速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能量,基础代谢率就异于常人啊···”
堪萨斯城的“怪事”:杨晨租住的公寓附近,总有些小电器莫名其妙地失灵,或者灯光闪烁。
房东太太信誓旦旦地说这里靠近尖端科技实验室,有“奇怪的辐射残留”。杨晨感应了一下,发现只是老旧电路和附近一个非法无线电爱好者搞的鬼。
他偷偷用一点小能力稳定了电压,结果被房东太太当成了“福星”,非要请他吃她烤的(非常甜的,习惯中餐的杨晨吃了一口就感觉血糖爆表,难怪美国胖子那么多。)小饼干。
“热心市民”杨先生:某天在公园,杨晨看到一个小偷抢了一位老太太的包。他当然不能坐视不理,但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下动用能力。
于是他“灵机一动”,模仿巴里未来会用的招数——抓起旁边冰淇淋摊的一把勺子,用精准的手法甩出去,正好打在小偷的脚踝上,让他摔了个狗啃泥。
警察很快赶到(其中就有乔·韦斯特警探)。杨晨被当作“见义勇为、手法精准的热心市民”接受了简短询问和感谢。
乔警探锐利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,但没多说什么。杨晨心想:“不知道巴里以后知道他的招牌‘扔勺子’技能被我提前用了会是什么表情?”
新的计划:打入内部
蹲点、偶遇效率太低。杨晨决定更靠近一点。他利用自己“丰富”的经历(稍微“润色”了一下简历),成功应聘了堪萨斯城警局的一个短期职位——证物保管室的临时档案管理员助理。
理由很简单:这里能接触到CSI部门的所有报告和证物交接记录,自然也能名正言顺地接触到CSI的技术员们,包括巴里·艾伦。
第一天上班,杨晨穿着不太合身的临时工制服,坐在证物室前台的电脑前。当那个熟悉的、略显凌乱的棕色脑袋出现在窗口,递过来一份证物移交清单时,杨晨的心跳微微快了一拍。
“嗨,你好。CSI的巴里·艾伦。这是第14-0807号案件的证物,需要归档。”
巴里的声音带着点年轻人的清亮,语速略快,透着一股认真劲儿。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目光扫过杨晨胸前的临时工名牌。
“杨晨?新来的?以前没见过你。”巴里友好地笑了笑。
杨晨也露出一个标准的、人畜无害的微笑,接过清单,快速而准确地录入系统(速度控制得刚刚好,比普通人快一点,但又不至于离谱):
“是的,艾伦先生。今天刚报到。叫我杨就好。清单没问题,证物给我吧。”
“叫我巴里就行。”巴里把证物箱递进来,好奇地多看了杨晨一眼。
“你录入速度挺快的,手很稳。”
“熟能生巧。”杨晨含糊地回答,心里却在想:“这才哪到哪,前世社畜打工人的时候,那速度···说出了都是泪。”
巴里似乎还想说什么,也许是关于杨晨录入时那种流畅的节奏感让他觉得有点特别,但这时他的手机响了。
他看了一眼,表情立刻变得有些无奈和急切:“抱歉,我得走了,乔那边催我了。下次聊!”说完又像一阵风(普通人的风)一样跑走了。
杨晨看着他的背影,松了口气,又有点小兴奋。第一步接触成功!虽然短暂,但至少名字对上了号,巴里对他有了初步印象(“录入快、手稳的临时工”)。
接下来,就是在这个岗位上,利用“工作便利”,制造更多“自然”的交流机会,慢慢融入巴里的日常视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