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因果线洞察】给出的“机遇”线索,指向了他之前测评过的“AI领域”。
具体来说,是那场“人机大战”首播后,引发的关于AI、AI安全以及AI监管的大讨论。
洞察显示,由于苏哲的首播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,国家层面对于AI领域的规范化发展空前重视,正在酝酿出台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法规,并计划成立一个高级别的“人工智能与安全委员会”,负责制定行业标准、评估技术风险、处理相关争议。
而这个委员会,正在物色一位既懂技术(至少能理解基本原理)、又懂传播、同时还具备公信力和独立性的“社会监督员”或者“特聘顾问”。
苏哲的名字,赫然出现在了候选名单的前列!
“我?去当官方的AI监督员?”苏哲看到这个信息,惊讶地张大了嘴巴。
这确实是意想不到的机遇!
如果能进入这个委员会,他不仅能更深入地接触到AI领域的核心信息和决策层,还能借助官方平台,将自己的“测评”影响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!
更重要的是,有了一层官方身份的“保护色”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,为他应对那些潜在的威胁,提供一些缓冲和便利!
“这个机遇,必须抓住!”苏哲当机立断。
但他并不知道该如何主动去争取这个机会。【因果线洞察】只提示了可能性,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路径。
“看来,只能先做点什么,让上面的人更加注意到我,并且认可我的能力和价值。”苏哲思索着。
他决定,再搞一次关于AI的测评!
但这次,不只是揭露问题,还要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!
他将目标锁定在了目前AI领域争议最大、也最容易被滥用的一个分支——Deepfake(深度伪造)技术。
Deepfake技术,可以利用AI算法,将一个人的脸无缝地替换到另一个人的视频或图片上,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。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影视特效制作,但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制造虚假视频、政治谣言、进行身份欺诈等犯罪活动,危害极大!
“必须让公众认识到Deepfake的危害,也要推动相应的反制技术和法律法规的出台!”苏哲眼神坚定。
“系统,给我深度测评Deepfake技术,重点分析其最新的技术进展、主要的滥用场景、以及目前可行的检测和防御手段。”
【目标锁定:Deepfake(深度伪造)技术】【开始深度扫描与信息分析……涉及图像处理、神经网络、对抗生成网络等前沿技术及法律问题,预计消耗真知点数400点。】
【当前真知点数:4730 - 400 = 4330点】
在等待报告的同时,苏哲开始策划新一期的节目形式。
他不想再搞简单的图文报告或者首播了。他想要一种更首观、更震撼、更能引发共鸣的方式。
“有了!拍一部关于Deepfake的‘伪纪录片’!”苏哲眼睛一亮。
他要用系统提供的技术信息(甚至可以消耗点数,让系统辅助生成部分Deepfake效果),制作一部看起来像是真实纪录片的短片。
短片将模拟一个普通人,因为一段被恶意Deepfake的虚假视频(比如造谣他犯罪、或者制作成不雅视频),而遭遇社会性死亡、名誉扫地、甚至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!
通过这个虚构但极其逼真的故事,来展现Deepfake技术的可怕威力,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可能造成的毁灭性打击!
同时,在“伪纪录片”的结尾,他会现身说法,揭示Deepfake的真相,科普相关的检测方法,并呼吁加强技术监管和法律制裁!
“用魔法打败魔法!用Deepfake的方式,来反Deepfake!”苏哲觉得这个主意简首绝了!
系统报告很快生成,为苏哲的“伪纪录片”提供了详实的技术背景和案例素材。报告还特别提到了几种目前相对有效的Deepfake检测技术,比如分析人脸微表情的不一致性、眨眼频率异常、皮肤纹理细节失真等等。
“很好!这些检测技术,正好可以在片尾科普给观众!”
苏哲立刻开始着手制作这部“伪纪录片”。
他利用系统辅助(消耗200点真知),生成了一些关键的Deepfake视频片段,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一个虚构的故事脚本中。
他还特意邀请了之前“人机大战”中合作过的那位逻辑学教授(当然是匿名支付了报酬),请他在片中客串一位“网络安全专家”,对Deepfake技术进行“权威解读”。
经过几天紧张的制作,一部名为《深伪之网:你的脸,不再属于你》的“伪纪录片”终于完成了!
片子时长只有十五分钟,但节奏紧凑,情节揪心,画面逼真,尤其是那些以假乱真的Deepfake片段,看得人毛骨悚然!
苏哲对这部作品非常满意。他相信,这部片子一旦发布,绝对能在网络上掀起一场关于Deepfake危害和AI的大讨论!
他没有立刻发布,而是先将片子通过匿名渠道,发给了几个与国家网信、公安部门有联系的媒体和智库机构。
他要在官方层面,先打个“预防针”,表明自己制作此片的目的是为了揭示风险、呼吁监管,而不是制造恐慌。
做完这一切,苏哲才将《深伪之网》通过“测评师阿哲”的账号,全网发布!
发布语很简单:“观看前请确认:你看到的,是真的吗?#Deepfake# #人工智能安全# #信息甄别#”
一场由苏哲精心策划的、旨在推动AI安全监管的“舆论风暴”,正式拉开帷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