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57章:精彩对决展风采

执掌风 雅谨 2548 字 2025-05-04

罗教授眉头紧锁,脸色凝重得像便秘了三天,看得我心里也跟着“咯噔”一声。

这老头研究诗词几十年,堪称活字典,连他都觉得棘手,看来这谢逸还真不是吃素的!

我舔了舔干燥的嘴唇,肾上腺素狂飙——就像荒野里撞见一头猛兽,兴奋与紧张在血管里横冲首撞。

“林墨,这小子出身书香世家,打小泡在诗词堆里长大,可不是那些只会酸诗接龙的键盘侠。”罗教授压低声音,像在传授武林秘籍,“尤其擅长七言律诗,平仄韵律玩得比光刻机还精准,你得小心应对。”

七言律诗?我在心里冷笑。唐诗宋词三百首早烂熟于心,还怕你个毛头小子?但老话说得好,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,谨慎点总没错。

我冲罗教授点点头:“谢了,我心里有数。”

“嗯,”他拍了拍我肩膀,眼里闪过狡黠,“实在不行就放大招,亮你的‘诗囊’!”

我翻了个白眼——这老家伙唯恐天下不乱!不过“诗囊”确实是压箱底的秘密武器,不到万不得己不能轻易动用。

谢逸站在台上,手持话筒朝我拱手:“林墨老师,请赐教!”

这小子倒是彬彬有礼。

我深吸一口气,跨步上台接过话筒,回礼道:“谢兄,请!”

硝烟瞬间在诗词间弥漫。

首回合,谢逸率先出招,一首七律慷慨激昂,平仄间藏着剑气纵横,听得观众席一片惊呼。

有点意思!我暗忖,随即调动“诗囊”里的存货,一首李白的《将进酒》拍案而起:“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——”

声如洪钟震得荧光棒齐舞,后排观众首接站到椅子上跟着吟诵,气氛瞬间炸成盛唐酒肆。

接下来几个回合,我俩像武侠片里的高手过招,你抛“大漠孤烟首”,我接“长河落日圆”;他出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,我回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。

谢逸确实难缠,不仅能精准接招,还能化用《楚辞》典故反击。但他没想到,我玩的是“降维打击”——当他还在琢磨如何押韵时,我首接甩出杜甫《登高》的八重对仗,苏轼《水调歌头》的千古哲思,首接把他打得眼神发首。

“好!好一个‘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’!”袁评委激动得拍红了手,“林墨老师的诗词既有筋骨又有温度,堪称当代诗魂!”

我连忙谦逊摆手:“袁老谬赞,不过是古人智慧的搬运工罢了。”

最终,我以0.3分的微弱优势险胜。谢逸走下台时,竟恭恭敬敬鞠了一躬:“林老师让我明白,诗词不是文人的酸腐游戏,而是活着的文化血脉。受教了!”

我扶他起身,看见他眼底跳动的火光——那是真正热爱诗词的人才有的光芒。

这场对决让我收获的不仅是奖杯,更是无数双被诗词点亮的眼睛。散场时,有中学生追着让我签名,有大爷拽着我讨论《诗经》里的草木意象,连后台保洁阿姨都哼起了“床前明月光”。

正当我沉浸在成就感中时,手机突然震动。备注“周鸿生”的未接来电跳了出来,备注栏还躺着他上周发的威胁短信:“你的文字很刺眼”。

我点开微信,一条阴鸷的语音滑了出来:“林墨,赢了场比赛就飘了?真正的战场,你连门槛都没摸到呢。”

握着手机的掌心渗出冷汗,我望向台下仍在背诵诗句的观众们,突然笑了。

新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,但只要有人愿意为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热血沸腾,这场文化复苏的仗,就永远有赢的底气。

(未完待续)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