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吃过早饭。
王氏兄弟带着谢霜白去了张木匠家。
刚到门口,就能从院外看到院子里堆满了木料。
王顺意在门口喊道:“张叔,在家吗?”
一个汉子在一堆木料后露出了头,看到他们赶紧上前:
“顺意咋来了,我爹他不在。”
“没事木头哥,张叔不在你在也行,我们就是想看看你这有没有桌椅,带谢小秀才来看看。”
被叫木头的汉子是张木匠的的儿子,和张木匠一起做活,村里人都喊他木头。
张木头即使不出门,也知道前几天谢家发生的事,这小秀才也是可怜人。
“赶巧了,前几日给镇上一户人家做的桌椅,他们突然不要了你看看喜欢不,用的都是好料。”
说着他们被引入一间屋子,屋里摆放不少做好的物件。
谢霜白一眼就看上了一个大圆桌。
这个桌子虽大但很精致,约莫能坐七、八人。
果不其然,张木头指着这个大圆桌心疼的说:“这个桌子刚做好,漆也晾好了,用的都是好木料,你看喜欢不。”
“这个桌子作价几何?”
“椅子要吗,它还有配套椅子。”
张木头说着从里屋和她媳妇把几个圆凳搬了出来。
张木头媳妇搬完椅子就回了里屋。
他看着谢霜白,紧张的说:
“你要是要全套给……给800文就行。”
他怕这个价吓到谢霜白,又赶紧说:“这桌椅定金收少了,还不够我的木料钱,现在只求能把本钱收回来就行。”
王氏兄弟觉得不便宜,平时一套桌椅不到百文。
但这圆桌用料着实不错,样子也新,都能传家了。
谢霜白看了看桌子,用料实在,颜色也和屋子配,他想了想,堂屋很大,这个桌子大小很合适,做工也好,还带了雕花,虽然他不讲究这些,但是有好看的他还是想要好看的。
他一转头眼神瞥见墙边立着一个比桌子小一圈的圆木,“这个是什么?”
“当初想着这个桌子能赚钱,在做个小的卖,结果……”
“您能不能把这个圆木帮我做个转盘。”
张木头问,“啥意思?”
谢霜白仔细和他解释了转盘原理,听的他眼睛冒光。
“能做吗,如果能,加这个多少钱?”
“能做,能做。”张木头急着说,粗糙的手着衣服,紧张的回:“两天就行,再加50文就行。”
“50文?”
张木头一脸为难:“这己经不能再便宜了。”
谢霜白解释:“ 我是说是不是算少了。”
“啊?”张木头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“这么好的木料怎么也得100文吧。”
谢霜白可不想占便宜,这么好的桌子面才50文,恐怕连木料钱都不够。
张木头这会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的心情,他要50文确实是木头钱都不够,本想这个赔钱半送好了,怪不得村里都说小秀才是个顶好的人。
“张哥一会麻烦帮我把桌椅拉到村尾谢家老宅,过两在把这个送来。
张木头迟迟反应过来:“哦 ……哦,行。”
王顺意在一旁问:“你还缺啥不,一块拿过去。”
谢霜白想了想,还真有。
他又挑了不少日常会用到的小物件。
他把小物件的钱先付了,桌子钱等过两天做好一起结算。
张木头和王氏兄弟分了三次才把东西拉回去。
谢夏婵看着堂屋里摆好的桌椅惊呼:“大哥,你买了个这么大的桌子!”
“哥,咱们西人用不上这么大吧!”
谢秋实也看得发愣。
谢霜白笑:“好家具能传家,不亏。”
“我还买了不少日常用的上的,你们去看看。”
他刚刚又挑了案板,擀面杖,大的木勺,小勺,碗筷若干,水桶木盆,还有大大小小的木罐子。
想到前几日垒灶台时,定的大铁锅,还没取,王顺发自告奋勇去帮他把铁锅取了回来。
铁锅不便宜,当时花了2两银子呢。
王顺发看着光秃秃的厨房, “你这也没东西,晚上怎么做饭,我一会把家里的米面各拿一袋过来。”
没办法谢霜白和村里人也不熟,村里又没有杂货铺,只能去最熟的王家买。
他说:“行,但是钱要收,否则我可不要。”
谢霜白知道米面可不便宜,一斤糙米8文,精米要18文,白面要17文,之前在王家崔婶给他做的可都是白面馒头。
如今再去拿,他可真是没脸了,这钱说什么也要给。
王氏兄弟看他强硬的很,也不好拒绝:“行,你还要啥。”
“我还要些蔬菜、土豆、红薯、鸡蛋。”
“这些都有,蔬菜家里菜园子有啥我就摘点啥。”
王顺发看他这什么也没有,说: “要不你晚上也别做饭了跟我们回家吃,顺便把东西给你拿回来。”
谢霜白一想也行。
他们晚上又去了王家蹭饭。
刚到门口,院子里玩耍的甜甜听见他的声音,立马跑了出来,看着他委屈的掉金豆子。
谢霜白看她这委屈劲,赶紧把她抱起来,擦擦她的小金豆,温声说:“甜甜想我啦是不是?”
“想哥哥!”小丫头紧紧抱着谢霜白的脖子。
小脸贴着他的脸蹭了蹭。
王顺意看的想笑。
这闺女是真行!
崔氏也听到了动静,从厨房出来。
“巧了,正要去喊你们,晚饭做出你们的了,这下不用我去喊了。”
崔氏看孙女又粘着谢霜白,首摇头:“这么喜欢俊俏郎以后可咋办呦!”
谢霜白笑着看小甜甜,小甜甜也看着他傻笑。
饭后,谢霜白和崔氏说想买点米面油和蔬菜。
崔氏二话不说就应了。
最后他好说歹说崔氏才肯收他钱。
“明天张屠户杀猪,刚好我也要买 ,叫顺意给你带去。”
“行,谢谢婶儿!”
“跟婶子还这么客气!”
谢霜白又哄小甜甜玩了会就回去了。
王氏兄弟背着十斤白面、十斤荞麦面、 十斤糙米。
谢霜白拿着一块盐块,还有杂七杂八的山货。
谢秋实三人抱着油罐子,还有一些杂豆。
几人走了一刻钟才到家,把物品放进厨房,谢霜白看着一堆食材嘴里喃喃:“开个杂货铺也不错呀。”
以前在乡下,他们村里的小卖部可不少挣。
他越想越觉得可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