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文豪新世(续)

执掌风 雅谨 5746 字 2024-12-04

金人入侵,鼙鼓动地,烽火连天,蔽日遮天。我极目远眺北方那汹涌而来的滚滚硝烟,心间陡然涌起无尽的悲愤与毅然决然之意。往昔与诸文豪悠然品诗论文的美好时光,此刻已被这残酷的铁蹄无情踏碎,消散于战火纷飞之中。想我北宋,自太祖立国,因忌惮武将之威,行重文轻武之策,其具体表现如下:

军事制度方面

- 兵权分离:太祖杯酒释兵权,那一场看似平和却意义深远的宴会,在推杯换盏间将一众武将手中的兵权悄然收回,自此军事大权悉归中央。枢密院宛如高悬的指挥棒,掌控调兵权,而三衙仅能负责统兵训练,二者相互牵制,如同精巧而复杂的棋局。武将空有练兵作战之责,却在调兵遣将时处处受限,仿若被缚住手脚的猛士,有力难施,极大地削弱了武将对军队的掌控。

- 兵将分离:军队如无根之萍,频繁地被调动,士兵们在不同将领麾下流转,犹如漂泊的浮萍。“兵不识将,将不识兵”的局面如同阴霾笼罩着军营,训练时缺乏默契,战场上难以协同作战,严重影响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。昔日威震四方的虎狼之师师,在这般制度的消磨下,渐失往日雄风。

官员任用与晋升方面

- 重文臣轻武将:在中央朝廷,宋太祖曾言“宰相须用读书人”,此语一出,仿若一道分水岭,大量饱读诗书的文臣如潮水般涌入朝堂,占据宰相及诸多重要官职,成为决策核心。他们在朝堂上引经据典,论道经邦,而武将则只能在一旁默默听令,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层之外。地方上,亦是文臣的舞台,知州、通判等要职皆由文臣担任,他们以笔墨治理地方,武将在地方的权力被制衡得死死的,只能屈居其下,听从差遣。

- 武将晋升受限:宋太宗时,升迁军官的标准发生了微妙而关键的转变,是否服从命令和制度成为首要考量,武勇反倒沦为次要。于是,那些谨小慎微、严守制度的庸官,即便军事才能平庸,却更容易在官场中步步高升。而那些真正有勇有谋、能征善战的武将,却往往因个性刚直或不拘小节,在晋升之路上荆棘丛生,晋升空间被严重挤压,空有一腔报国热血,却难以施展抱负。

社会风气与教育方面

- 文风昌盛:科举制度在北宋被大力推行,仿若一座耀眼的灯塔,吸引着无数士子。录取名额的大幅扩充,让文人看到了通往荣耀与地位的康庄大道。一时间,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的观念深入人心,社会上弥漫着浓厚的崇文氛围。大街小巷,学堂书斋林立,学子们日夜诵读经典,追求科举功名,以学文为荣、习武为耻的风气盛行。文人墨客备受尊崇,他们的诗词文章在酒肆茶楼被争相传颂,而武将则被视为粗鲁武夫,鲜有人问津。

- 教育侧重:教育体系如同一条倾斜的天平,严重侧重于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的传授。学府之中,先生们口若悬河地讲解经史子集,学子们则埋首于书卷之间,研习诗词歌赋、礼仪道德。而军事教育与武学却被忽视在角落,仅有寥寥几处武学机构,且规模狭小,师资薄弱,生源寥寥。长此以往,军事人才匮乏,国家的武备根基逐渐动摇。

文化思想方面

- 崇文抑武观念深入人心:宋太宗将皇宫中的讲武殿改为崇文殿,那不仅仅是名称的更迭,更是一种治国理念的宣告。此后,他多次率领群臣,身着华服,庄严肃穆地拜谒文宣王庙,在香烟袅袅、钟磬齐鸣中表达对儒家文化的尊崇。而祭祀良将的武成王庙却门庭冷落,鲜少有这般盛大的拜谒仪式。如此鲜明的对比,如同在臣民心中种下了“崇文”的种子,随着时间的推移,生根发芽,整个社会对武将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,武将的地位愈发边缘化。

- 以文制武思想的贯彻:以文臣来压制武将成为北宋朝堂的常态。军队的指挥体系中,一把手多为文官,他们虽满腹经纶,却未必精通军事。战场上,监军亦多由文官担任,他们手持天子诏令,对武将的作战计划指手画脚。武将们在作战时犹如戴着镣铐跳舞,受到诸多牵制,难以充分发挥军事才能。即便有奇谋妙计,也常常因文臣的掣肘而无法施展,只能望敌兴叹。

我决然地弃笔从戎,决然告别了那弥漫着墨香的宁静书斋。身着厚重战甲,手持锐利长枪,我傲然挺立在城垛之上,凝视着如汹涌恶浪般扑来的敌军,双眸之中满是坚定如磐石的神色。身旁的士兵们个个面容肃穆,虽神色间隐隐透着几分恐惧,然那视死如归的勇气亦清晰可见,他们皆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,严阵以待。

战斗轰然爆发,喊杀之声惊天动地,直震得大地亦瑟瑟颤抖。金兵仿若汹涌潮水,铺天盖地而来,箭矢密如骤雨,纷纷扬扬落下。我奋力挥舞长枪,每一次挺刺而出,皆饱含着我对家国的炽热守护之心。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”我于心底默默吟诵此千古名句,借古人之壮志豪情以砥砺自身。战场上,血肉横飞,惨嚎之声不绝于耳。我眼睁睁看着身畔的战友一个个相继倒下,泪水与汗水交织相融,可手中的长枪却丝毫未曾停歇挥舞,心中唯存死战之志。

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激烈交锋里,我与一名金兵将领狭路相逢。彼身形魁梧壮硕,气势汹汹,仿若煞神临世,然我心无惧意,毫无惧色。刹那间,双方兵器相交,火星四溅。数个回合的酣战之后,我敏锐地捕捉到他招式间的一丝破绽,毫不犹豫,挺枪疾刺而出,一枪正中其要害之处。只见他圆睁双目,满脸惊愕,缓缓倒下。然我亦因此举而暴露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,数把寒光闪闪的长刀瞬间朝着我呼啸砍来值此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,一名同袍毫不犹豫地舍身飞扑而来,为我挡下那致命一击,而他自已却轰然倒于血泊之中,壮烈牺牲。

随着战事的持续推进,我军虽全力拼死抵抗,然敌军来势委实太过凶猛,且装备精良远胜我军,我方渐入困境。城中粮草匮乏,士气亦日益低落。皆因重文轻武之故,平日对军事后勤筹备不力,对军队建设投入不足,如今方陷入此艰难之境。我心急如焚,仿若热锅上的蚂蚁,深知若不能尽快扭转这不利战局,城破之日必将生灵涂炭,惨不忍睹。于是,我毅然决定在夜间冒险出城,孤身潜入敌军营地,力求探得敌军粮草屯放之所,以图策划奇袭之策。

在敌军营地之中,我仿若暗夜幽灵,小心翼翼地穿梭于营帐之间,时刻警惕留意着周围的丝毫动静。突然,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我心头一紧,急忙如敏捷狸猫般躲进一个空帐篷之内。透过帐篷的细微缝隙,我瞧见几个金兵正押送着一群大宋百姓,他们衣衫褴褛不堪,面容之上满是惊恐之色。见此惨状,我心中怒火腾然而起,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,恨不能即刻冲将出去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,然我亦深知此次任务关乎全城生死存亡,更为重要,故而只能强抑内心冲动,咬牙继续潜伏。

我继续悄然潜行,历经艰辛,终于寻觅到存放粮草的区域。然此处戒备森严,数名金兵手持长刀,如凶神恶煞般来回巡视。我悄然观察片刻,灵机一动,心生一计。我悄然俯身捡起一块石子,用力朝着营地的另一边奋力扔去。石子落地之处,发出一声脆响,那声响瞬间引起了守卫的注意,他们误以为有敌人来袭,皆纷纷朝着那边匆忙跑去查看。我见机不可失,如猎豹扑食般迅猛冲向粮草堆,正欲点火之际,却不慎触动了一处暗哨精心布置的隐秘机关。

刹那间,尖锐的警铃响彻夜空,整个营地瞬间被惊动。金兵们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朝着我汹涌围来,我心中陡然一沉,暗觉此次恐凶多吉少,然事已至此,已无退路,唯有拼死一战。我迅速抽出腰间佩剑,寒光凛冽的剑身于夜色中闪烁着森然寒光,我决然迎向敌人,每一次挥动长剑,皆带起一片血雾弥漫,于这绝境之中,奋力厮杀,以求一线生机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