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四世西周吋黄国风云

执掌风 雅谨 10516 字 2024-12-04

在那遥远而神秘的西周时期,天地初定,诸侯分封,犹如繁星点点散落在广袤的华夏大地。黄国,便是其中一颗虽小却别具意义的星辰,它肩负着拱卫王室的重任,也承载着保境安民的使命,在列强环伺的局势中努力闪烁着自已独特的光芒。

我,机缘巧合之下投胎转世,竟成为了黄国的嫡长子。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缓缓转动,注定了我此生将与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。

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,产房外早已站满了焦急等待的人群。王宫上下,从威严的父王到卑微的侍从,无不盼望着新生命的降临能为黄国带来新的希望与生机。产婆那洪亮的声音穿透了产房的门扉:“是嫡长子!”顿时,欢呼声如浪潮般涌起,整个王宫都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喜悦与期待之中。父王匆匆赶来,他的脚步急切而又带着一丝庄重,踏入产房的瞬间,他的目光便紧紧锁定在襁褓中的我身上。那目光里,满是慈爱与期许,仿佛已经看到了我未来带领黄国走向辉煌的模样。沉吟片刻,父王毅然赐名“承乾”,此名蕴含着他对我深切的期望,望我日后能如那巍峨高山,承担起黄国的乾坤大业,成为黄国在这乱世之中的中流砥柱。

幼年时期,我便在王宫那精致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庭院中开启了启蒙之路。庭院里,四季如画,春日繁花似锦,微风拂过,花瓣如雪般飘落,为大地铺上一层绚丽的锦缎;夏日绿树成荫,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,为酷热的夏日增添了几分清凉与宁静;秋日金风送爽,落叶纷飞,宛如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,诉说着岁月的故事;冬日银装素裹,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,将整个庭院装点成一个洁白无瑕的世界。就在这样的美景之中,夫子们开始教授我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,他们用那抑扬顿挫的声音,讲述着古圣先王的治国之道与礼仪规范,仿佛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。

我虽年幼,却也深知自已身份特殊,明白自已肩负着黄国的未来与希望。因此,每日刻苦诵读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夏日炎炎,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,屋内闷热得如同蒸笼一般,汗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地从我的额头滚落,浸湿了我的衣衫,却未曾停歇我摇头晃脑背诵诗篇的节奏;冬日寒冷,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,如锋利的刀刃般割着肌肤,手脚冻得麻木失去知觉,我却依旧紧紧握着划刀,临摹着古籍上的文字,那一笔一划,都倾注着我对知识的渴望与对黄国的责任。

时光匆匆,如白驹过隙,及年岁渐长,我开始随父王参与宫廷朝会。朝堂之上,气氛庄严肃穆,高大的立柱撑起了宏伟的宫殿,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壁画,展示着黄国昔日的荣耀与辉煌。众臣分列两旁,他们身着华丽的朝服,头戴庄重的冠冕,或神情严肃,或若有所思。父王高坐于王座之上,那王座由珍贵的木材雕刻而成,散发着威严的气息,他的眼神深邃而睿智,审视着朝堂上的一切。

“启禀王上,邻国近日陈兵边境,其心叵测,我黄国当如何应对?”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奏道,他的声音微微颤抖,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深深皱纹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对黄国的担忧。

“王下,依臣之见,我国可暂且隐忍,送去粮草求和,以保边境安宁。想那西周王室如今威严渐弱,难以为我们出面调解,且我国兵力与敌国相较,确实悬殊,开战恐有亡国之危。”一位主和的大臣进言,他眉头紧皱,满脸忧虑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恐惧。

“不可!”一位年轻将领挺身而出,他身姿挺拔,如同一棵苍松傲然挺立,“敌国狼子野心,求和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。我黄国儿郎,岂能畏惧退缩?唯有整军备战,方能震慑敌军。我等食君之禄,自当忠君之事,愿率将士们浴血奋战!”说罢,他单膝跪地,抱拳请命,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,那股视死如归的气势仿佛能冲破云霄。

一时间,朝堂上议论纷纷,众臣各执一词,争执不下。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如汹涌澎湃的海浪相互撞击。父王眉头紧皱,他的目光在众臣之间来回穿梭,思考着应对之策。最终,他的目光转向我,问道:“承乾,你有何见解?”

我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已镇定下来,上前一步,恭敬地行礼道:“父王,儿臣以为,求和并非长久之计,徒增敌国气焰;而贸然开战,我黄国兵力单薄,恐难取胜。当下,可一面整军练武,加强边防。儿臣愿亲赴军营,与将士们同甘共苦,监督训练,提升军队战力。儿臣深知,军队乃国家之脊梁,唯有将士们英勇善战,黄国方能在这乱世之中有立足之地。儿臣将与他们一同在烈日下操练,在寒风中站岗,传授他们战略战术,激发他们的斗志与勇气。一面派遣使者,联合周边小国,共抗强敌。这些小国与我黄国同处险境,唇亡齿寒,想必他们也知晓联合之利。儿臣会选派能言善辩、机智聪慧之士为使者,携带厚礼,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,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,结成坚固的联盟,守望相助。同时,鼓励百姓开垦荒地,兴修水利,充实国力。轻徭薄赋,使百姓能安心劳作,丰收之时,国家粮仓得以充实,方有应对外敌之根基。儿臣将亲赴民间,向百姓宣扬开垦荒地与兴修水利的重要性,组织人力物力,调配资源,确保各项工程顺利进行。如此,方能在这乱世之中,求得一线生机。”

父王听后,微微点头,目光中露出赞许之色:“吾儿所言,甚合我意。”众大臣见状,也纷纷点头称是,朝堂上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,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。

自那日后,我便更加用心地学习治国之术,研读兵书战策。白日里,我在藏书阁中翻阅古籍,那藏书阁高大宽敞,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,从姜太公的《六韬》到周公旦的《周礼》,从古老的历史典籍到精妙的兵法谋略,应有尽有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,我逐字逐句,细细琢磨,遇有疑难之处,便与夫子们深入探讨。我们围坐在书桌旁,各抒已见,思想的火花在激烈的碰撞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。夜晚,我秉烛研习兵书,烛光摇曳,映照出我专注的面容。我在那一方小小的书桌前,推演阵法,思考如何以少胜多,以弱胜强。时而眉头紧锁,时而豁然开朗,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的战场之中,指挥若定。

我亦时常随父王巡视边境。踏上那崎岖的边境之路,望着远方的山川河流,心中感慨万千。连绵的山脉如巨龙蜿蜒盘旋,巍峨耸立,仿佛是黄国的天然屏障;奔腾奔腾的河流如脱缰的野马呼啸而过,水流湍急,溅起层层浪花。我深知这片土地是黄国的根基,是子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。我们骑着骏马,马蹄扬起阵阵尘土。沿途所见,边防工事虽略显简陋,但却有着黄国将士们坚守的身影。我查看边防工事,与戍边将士交谈,“将士们,此处地势险要,乃是我黄国之门户,你们辛苦了。”我关切地说道。将士们纷纷行礼,“殿下亲临,我等倍感荣幸,定当死守边境,不负黄国。”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忠诚。深入民间村落,问询百姓的疾苦与期盼。村落里,茅草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,田间有百姓辛勤劳作的身影。我走进一户人家,“老乡,今年收成如何?生活可有难处?”百姓们质朴地回答:“殿下,收成还算过得去,只是担心边境战事,怕影响了安宁的日子。”我安慰他们道:“放心,黄国定会保护好大家。”

此后,我黄国在积极推行自强之策时,亦谋求外交上的助力。我深知,在这诸侯纷争的乱世,联姻可成巩固邦交、增强实力之有效途径。

我遣使者远赴他国,探寻合适联姻对象。使者们不辞辛劳,穿越山川河流,历经风雨磨难。经多方考量,终与南方颇具实力且文化昌盛的楚国搭上联姻之缘。楚国,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国度,其地域辽阔,物产丰富,文化繁荣昌盛,丝织技艺闻名遐迩,农耕方法先进独特。楚国公主芈瑶,听闻贤淑端庄,才情出众。我亦知,此联姻于黄国而言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
父王令我筹备联姻事宜,我不敢有丝毫懈怠。王宫上下张灯结彩,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红色的灯笼挂满了宫殿的屋檐,宛如一颗颗熟透的红果;五彩的绸缎装饰着宫殿的墙壁,随风飘舞,绚丽夺目。我亲自督查每一处细节,从婚典的布置到礼仪的安排,皆力求完美,以彰显黄国对此次联姻的重视与诚意。“婚典之上,礼仪不可有差,务必展现我黄国之风范。”我对侍从们叮嘱道。

待迎亲之日,楚国送亲队伍浩浩荡荡而来。队伍前,彩旗飘扬,锣鼓喧天,仿佛将整个天地都渲染得热闹非凡。我身着华服,那华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,金丝银线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。率百官于城门外恭迎。芈瑶公主乘坐凤辇,凤辇装饰得金碧辉煌,宛如一座移动的宫殿。她仪态万千,面容娇艳如盛开的花朵,眼神中透着聪慧与温柔。相见之时,我与她目光交汇,彼此行礼致意。“公主远来,一路辛苦了。”我轻声说道。“能与殿下结缘,是芈瑶之幸。”她微微福身回应。虽为政治联姻,但我亦望能与她相敬如宾,携手共助黄国发展。

婚后,我与芈瑶时常交流两国文化风俗与治国之策。在王宫的花园里,繁花似锦,花香四溢。我们漫步其中,“公主,楚国的丝织技艺精妙绝伦,若能传于黄国,必能使我黄国百姓受益。”我说道。芈瑶微笑着回答:“殿下,黄国的青铜铸造之术亦是闻名,楚国若能学习,亦是幸事。”她带来楚国先进的丝织技艺与独特的农耕方法,我亦将黄国的青铜铸造之术与她分享。在她的协助下,黄国与楚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,两国的集市上,商品琳琅满目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楚国的兵力无形中亦对黄国起到威慑他国之效。

然联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黄国内部亦有部分臣子对楚国心存疑虑,担忧过度依赖楚国而失本国自主性。朝堂之上,一位臣子进谏:“陛下,殿下,与楚联姻,虽有好处,但楚强我弱,长此以往,恐我黄国沦为楚之附庸。”我看着他,神色凝重地说道:“爱卿所言,不无道理,但当下形势,联合楚国乃权宜之计,我们亦在自强,不会失本国尊严。”我一面安抚臣子,晓以利害;一面与芈瑶商议,“爱妃,黄国臣子有此顾虑,我们当寻平衡,保黄国独立。”芈瑶点头道:“殿下放心,芈瑶自会与殿下共同应对。”

经此联姻,黄国于诸侯间的地位稍有稳固。但我亦知,未来之路仍荆棘荆棘。邻国虽暂有忌惮,但仍虎视眈眈;国内发展虽有起色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。然有此助力,我当更坚定信念,引领黄国在这乱世中奋勇前行,以图存图强,不负父王与子民之期望。

岁月悠悠,如潺潺溪流悄然流逝,我在黄国的土地上倾尽一生心血。在我与芈瑶公主的携手努力下,黄国虽仍于列强的夹缝中艰难求存,却也暂保一方安宁,且国力稍有增进。

我与芈瑶相伴数十载,岁月在我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,但我们的眼神中依然透着对黄国的热爱与执着。我们育有子嗣,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,我心中满是欣慰与期望。我悉心教导他们,“汝等乃黄国之希望,务必传承黄国的精神与使命,继续为黄国的繁荣不懈奋斗。”我带着他们巡视黄国的山川土地,讲述黄国的历史与故事,让他们深刻领悟到自已的责任。

随着年岁渐高,我深知自已已至暮年,身体如那残烛在风中摇曳,体力与精力大不如前。往昔矫健的身姿已变得步履蹒跚,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;明亮的双眸也渐渐被浑浊取代,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不清。然而我对黄国的牵挂与忧虑却丝毫未减。

我依旧时常过问国事,召集臣子们共商对策。宫殿里,我坐在椅子上,声音虽已不再洪亮,言辞已不再犀利,但那份威严与责任感依然存在。“众爱卿,如今局势变幻莫测,我黄国仍不可掉以轻心。”我缓缓说道。每遇灾荒之年,我心急如焚,不顾自已年老体衰,指挥着臣民们抗灾救难。我亲自前往灾区,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,心中如刀绞般疼痛。“速速开仓放粮,组织人力救灾,不可让百姓受苦。”我大声命令道。而在太平之时,我亦会漫步于王宫的花园,看着那曾经亲手参与栽种的树木已亭亭如盖,心中感慨万千。往昔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,仿佛就在昨天。

最终,在一个宁静的晨曦之中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脸上,我安详地闭上了双眼。在那弥留之际,我仿佛看到了黄国未来的盛景,田野里五谷丰登,麦浪滚滚,百姓们安居乐业,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;城墙上军旗飘扬,士兵们英姿飒爽,守卫着黄国的每一寸土地。我带着对黄国无尽的眷恋与期许离去,欣慰于自已已将一生奉献给这片热爱的土地,虽历经风雨,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与后悔。我深信,黄国的后人定会继承我的遗志,在这诸侯纷争的乱世,续写黄国的辉煌篇章,让黄国的名字永远铭刻于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
待我魂魄离体,竟飘然而至往生阁。想是我此生于黄国积有功德,并未遭受苦难折磨。踏入阁楼内部,我不禁为眼前景象所惊,此处明亮非常,与外界的晦暗形成鲜明反差。目光扫去,只见一排排小巧精致的房间排列有序,数量众多,令人目眩神迷,难以细数。

我刚踏入阁楼,便似有一股无形之力牵引,不由自主地朝着专属自已的房间行去。那房间仿若独为我而设,他人无论怎样尝试,皆无法开启房门。

进入房间,仅有三样物品入目:一套书桌、一盏长明之灯以及一个静立在书柜中的身影。书桌上文房四宝摆放齐整,似在静候我挥毫;那长明灯柔光四溢,为这空间添了几分静谧祥和;书柜仿若忠诚卫士,其中书籍好似严阵以待的士兵,排列得整整齐齐。

待我走近,却惊觉这些书籍竟是由我每世的人皮制成,其上承载着往昔诸世的经历与记忆。而书桌与书柜,皆以菩提树材打造,清香隐隐飘散。那灯竟是取自我第一世的内骨,经特殊工艺制成,灯芯更是采用彼岸花花芯精心制作,燃料竟是每世的尸油。书页上的文字,皆由我每世的鲜血凝结而成,仿若生命之花于纸上绽放。我站在那里,心中五味杂陈,回顾着黄国的一生,思索着诸世因果,不知在这往生阁中,又将开启怎样的未知旅程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