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日,阳光早早地便洒落在一个普通的小村落,照亮了家家户户的屋顶。村子里有户人家,女主人名叫小小,她刚刚诞下麟儿,正满心欢喜地筹备着孩子的满月宴。
崔灿灿和石雯是小小的好友,听闻孩子满月,一大早便结伴而来。一路上,田野里麦浪翻涌,田埂上野花绽放,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。两人有说有笑,脚下的土路扬起微微的尘土。
“也不知道小小家的小家伙长啥样了,我可太期待了。”崔灿灿眉飞色舞,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,脚步轻快得像只小鹿。
石雯轻轻笑了笑,抬手理了理耳边的发丝,“肯定白白胖胖的,小小身子那么壮实,孩子能差得了?”她身着一袭浅蓝色的布裙,腰间系着一条素色的腰带,举止间透着温婉。
说话间,便到了小小家的院子门口。院子里己经热闹非凡,人来人往,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,欢声笑语不断。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,随风轻轻晃动,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。
“小小!”崔灿灿扯着嗓子喊了一声,声音清脆响亮。
屋内的小小闻声,赶忙迎了出来。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虽然产后略显疲惫,但眼神里满是初为人母的喜悦。“你们可算来了,快进来坐!”小小热情地拉着她们的手,将她们往屋里让。
屋内布置得温馨又喜庆,墙上贴着大红的“喜”字,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点心和茶水。小小抱着孩子走过来,那小家伙正睡得香甜,小脸粉嘟嘟的,让人忍不住想去捏一把。
“哎呀,这孩子长得可真俊!”崔灿灿凑近,轻声说道,生怕吵醒了孩子,脸上满是羡慕。
石雯也在一旁点头,“是啊,瞧这眉眼,以后肯定是个小帅哥。”
小小笑得合不拢嘴,“快坐快坐,今天可得好好吃一顿。”
这时,小小丈夫走了进来,笑着和大家打招呼,“辛苦你们跑一趟了,今天一定要吃好喝好。”他转身对小小说道,“我再去看看酒席准备得咋样了。”说完,便匆匆出了门。
院子里,帮忙的人忙得热火朝天。厨房里,炊烟袅袅,阵阵香气扑鼻而来。几个妇女正围着灶台忙碌,有的在切菜,有的在烧火,锅里煮着臊子面,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。
“嫂子,这面煮得差不多了吧?”一个年轻的姑娘问道,她手里拿着一把勺子,不停地搅拌着锅里的面。
“再煮一会儿,火候还差点。”另一个年纪稍大的妇女回答道,她熟练地往锅里加着调料,眼睛盯着锅里,一刻也不敢放松。
这边,男人们则在摆放桌椅,将一张张长条桌和长凳整齐地排列在院子里。桌上己经摆好了碗筷,就等着开席了。
“今天这臊子面,可得多吃两碗。”一个大汉笑着说道,他一边摆着碗筷,一边舔了舔嘴唇,一副馋猫的模样。
“那是,今天可是小少爷满月,这面吃了,保准孩子长命百岁。”另一个男人接话道,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。
不一会儿,早餐时间到了。大家纷纷入座,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端上了桌。碗里的面条粗细均匀,上面盖着一层香喷喷的臊子,有肉丁、胡萝卜丁、土豆丁,五颜六色,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。
“来,大家快吃,尝尝这手艺。”小小丈夫热情地招呼着大家,自己也端起一碗面,大口吃了起来。
崔灿灿拿起筷子,挑起一筷子面,吹了吹,送进嘴里,“嗯,这面真好吃,嫂子的手艺越来越好了。”她一边吃,一边竖起大拇指。
石雯也吃得津津有味,“确实,这臊子香得很,我都能吃三大碗。”她笑着说道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。
大家一边吃着面,一边聊着天,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。吃完面后,大家稍作休息,便开始期待起午餐的丰盛菜肴。
宾客们陆陆续续地到来,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贺礼。有的提着一篮子鸡蛋,有的拿着精美的衣物,还有的包了红包。小小和丈夫站在门口,一一迎接,脸上堆满了笑容。
“恭喜恭喜啊,小少爷满月,这是一点心意。”一位老者走上前,将一个红包递给小小丈夫,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。
“多谢您了,快请进。”小小丈夫双手接过红包,感激地说道。
这时,一个年轻的媳妇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一件小衣服,“嫂子,这是我给小少爷做的,也不知道合不合身。”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。
小小接过衣服,仔细地看了看,“哎呀,太漂亮了,你这手艺可真好,辛苦你了。”她拉着媳妇的手,热情地说道。
每一位宾客到来,小小和丈夫都会回赠染红的鸡蛋,还有些地方的习俗是赠送红花生、长寿面。小小的婆婆拿着一篮子红蛋,站在一旁,给每一位回礼的宾客递上。
“来,拿着红蛋,祝你们全家吉祥圆满。”婆婆笑着说道,脸上的皱纹都透着喜庆。
宾客们接过红蛋,纷纷道谢,然后走进院子里,找地方坐下。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,气氛也越来越热闹。
午餐过后,便到了剃头仪式的时间。小小抱着孩子,来到院子里,院子里己经摆好了一张椅子,椅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垫子。
“来,让我看看小少爷,今天可得剃个漂亮的头。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了过来,她就是村里有名的“全福人”,子女双全,孙辈也都健康孝顺。
老奶奶接过孩子,轻轻地放在椅子上,然后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把剃刀。剃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,老奶奶的手却很稳。
“小少爷,别怕,一会儿就好。”老奶奶轻声说道,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。
她先在孩子的前额轻轻剃了几刀,留下一小撮“聪明发”,嘴里念叨着:“前额留发,聪明伶俐,以后定能高中状元。”然后又在孩子的脑后剃了几刀,留下一小撮“撑根发”,说道:“脑后留发,根基稳固,一生平安顺遂。”
剃头的过程中,孩子一首很乖,睁着大眼睛,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。剃下的胎发,老奶奶用一块红布仔细地包裹起来,递给小小。
“这胎发可得收好,挂在高处,能镇惊辟邪。”老奶奶叮嘱道。
小小接过胎发,感激地说道:“多谢您了,奶奶。”
在剃头之前,还有一个沐浴的环节。小小和几个妇女端来一盆“阴阳水”,水中放着红蛋、艾草、葱、铜钱等。小小轻轻地将孩子放入水中,用手轻轻地擦拭着孩子的身体。
“红蛋滚头,以后当官头戴红顶。”小小一边说着,一边拿着红蛋在孩子的头上滚了几下。
“艾草驱邪,保佑孩子无病无灾。”她又拿起艾草,在孩子的身上轻轻拂过。
“葱象征聪慧,铜钱寓意富贵。”她将葱和铜钱放在孩子的身边,脸上满是期许。
周围的妇女们也在一旁说着祝福的话,气氛温馨又祥和。
剃头仪式结束后,便是敬神祭祖的环节。小小在厨房里摆好了供桌,桌上摆满了各种祭品,有水果、点心、酒水。她点燃了三炷香,双手合十,跪在灶神前。
“灶神爷,求您保佑我家孩子平平安安,健健康康地长大。”小小闭上眼睛,虔诚地祈祷着,脸上满是庄重的神情。
拜完灶神后,小小又来到院子里的祖先牌位前,再次跪下,磕头行礼。“列祖列宗在上,小小喜得麟儿,求你们庇佑孩子,让他一生顺遂。”她的声音微微颤抖,眼中闪烁着泪光。
一旁的崔灿灿和石雯也跟着肃然起敬,默默地在心里为孩子祈祷。
敬神祭祖结束后,便是移窠的环节。小小收拾好东西,抱着孩子准备回娘家。孩子身上穿着外婆送的新衣服,脖子上挂着外婆送的银锁,手上还系着外婆搭的花线。
“妈,我和孩子先回娘家住几天。”小小对婆婆说道。
“去吧,在娘家多住些日子,照顾好自己和孩子。”婆婆笑着说道,眼中满是不舍。
小小丈夫将她们送到村口,叮嘱道:“路上小心点,到了娘家报个平安。”
“知道了,你放心吧。”小小笑着回答道。
到了娘家后,外婆早己在门口等候。她看到小小和孩子,连忙迎了上来,“我的乖外孙,可想死外婆了。”她从小小怀里接过孩子,亲了亲孩子的脸蛋。
外婆家的院子里也布置得很喜庆,墙上贴着“喜”字,桌子上摆着各种好吃的。外婆将孩子放在床上,又拿出一些点心给小小吃。
“在娘家好好住,别着急回去。”外婆说道,脸上满是疼爱。
住了几天后,小小要回家了。临走时,外婆在孩子的鼻尖点了一个白点,“这白点寓意清白平安,孩子以后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。”外婆说道。
小小抱着孩子,和外婆告别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
而另一边,小小丈夫也带着孩子出门碰干大。他抱着孩子,走在村子里的小路上,眼睛不停地张望着。不一会儿,他遇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。
“这位兄弟,我家孩子今天碰干大,你可得给孩子点东西。”小小丈夫笑着说道。
年轻男子有些惊讶,但还是很快反应过来,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果,递给孩子,“祝小少爷健康快乐。”
小小丈夫接过糖果,从怀里拿出一个白馍,递给年轻男子,“多谢兄弟,这白馍你拿着。”
年轻男子接过白馍,笑着离开了。小小丈夫抱着孩子,继续往前走,希望能多遇到几个贵人,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福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