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下顿时一片哗然,年轻后生们面面相觑,妇人们交头接耳。
"肃静!"周巡检大手一挥,继续道:"咱们往边境贩菜的队伍,动辄西五十辆牛车,虽说这两年大乌人消停了,可谁知道他们肚子里憋着什么坏水?"
他"唰"地抽出佩刀,寒光一闪:"跟着本官学几手保命的功夫,往后要是遇上不长眼的,也好叫他们知道,咱们黑水县的百姓不是好欺负的!"
这番话掷地有声,台下渐渐安静下来,这时有个虎头虎脑的后生高声应和:"周大人说得在理!俺们学会了功夫,往后走商也硬气!"
台下的百姓听后,纷纷点头应喝道:“还真别说,今年去边境还真没看见大乌人。”
“是啊,咱们这么大张旗鼓的确实引人注意,要是会些拳脚在身上也能踏实些。”
“没错,反正还没下雪,大人这也是为了我们好。”说完率先举起手道:“大人,我给我家三个儿子都报名,反正这冬日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早些事情做。”
这话一出,人群中立刻有不少人举手,“我也报名。”
“我也是。”
“还有我。”
见大家态度积极,周巡检笑道:“好,不愧是咱们黑水的好男儿,既然如此,你们去颜大人那去报名,明天咱们就开始操练。”
“好。”
“好。”
第二日,宋致远站在县衙大门口,望着正认真操练的百姓们,很是欣慰。
“少爷,百姓们很热情。”周庄抱拳行礼道,一身劲劲装显得格外挺拔,比刚来黑水时稳重了很多。
周庄的功夫他是亲眼目睹的,虽没有电视剧里那些飞天遁地的夸张招式,但县衙里普通几个衙役还真不是周庄的对手,所以有周庄协助周巡检,他还是很放心。
回到书房,趁着还未下雪,宋致远准备写封信寄去京城,等大雪封了山,可能要好几个月不能和小竹子通信了。
宋致远写的厚厚的家书里全是对小竹子的想念,和不放心的叮嘱,以前宋致远觉得自己也不是个啰里八嗦的人,但是自从有了孩子后,那些肉麻的话张口就来。
最后又画了一张Q版的一家五口画像,宋致远特意把儿子小竹子画在最中间,由他和娘子牵着,小圆子和小山子则一左一右待在他和娘子两旁,估计这幅画像小竹子看了肯定满意,想到儿子开心时会露出的笑颜,宋致远唇角微微扬起。
十月初雪,鹅毛般的雪花一片一片砸落下来,天地间仿佛都被覆盖,白茫茫一片,正厅里烧着一个大大的火炉,此时正“噼里啪啦”作响,暖意融融,一家人围着火炉磕着瓜子吃着炒花生,一起欣赏着门外的落雪。
小山子小圆子穿的圆乎乎的,乖巧的坐在垫子上,摆弄着手中的积木,他们家的小山子小圆子,和小竹子一样,不仅黏人的厉害,还是个话唠,和白清逸家的洛儿有的一拼,就像现在,明明上一秒还在安静的拼着积木,下一秒就开始“咿咿呀呀”说着大人听不懂的语言。
俩人还聊的有来有往,聊到高兴之处还伸出小胖手鼓掌个不停,小山子长得像月月多些,小圆子则像他多些,不像小竹子,净挑俩人的优点长。
小圆子出生的时候瘦弱的像一只小猫,宋致远原本还有些担心闺女会不会以后变成林黛玉,结果发现他真的想多了,他家闺女不变成女汉子子就算不错了,现在小圆子圆润的身材特别像月月小时候,胖乎乎圆溜溜,特别能吃,每次吃辅食,都要比小山子多吃半碗。
后来者居上,经过小圆子的后期努力,硬生生比自己的哥哥小山子胖了五斤,那小脖子、小肚子,两只小手臂,就跟米其林轮胎似的,一层套着一层。
宋致远看着有些发愁,甚至晚上还半开玩笑半忧愁的跟沈月月道:“以后一定要为闺女多置办些产业和嫁妆。”
沈月月失笑道:“相公,你现在就是想太多了,我小时候胖,长大了还不是瘦了,你呀操心太早了。”
宋致远也觉得娘子说的不错,自己确实是未雨绸缪了。
今年的春节,宋致远想过的不一样一些,每年都是那几样菜早就吃腻了,他想念现代的各种美食,尤其是他最爱的关东煮、麻辣烫、米线、臭豆腐、鸭血粉丝汤、牛肉汉堡、烤肠、铁板鱿鱼、小龙虾、烤串、火锅、烤肉、尤其是烧烤。
肉串放在炭火上来回翻烤,烤制焦黄,烤到油滋滋冒响,配着蒜片,再配两瓶冰镇过的小啤酒,一口下肚,爽死了,想到这宋致远口水都快下来了。
等等,其它的没法吃,但是火锅可以吃啊!爹娘他们年前可是囤了不少货,吃,今天就吃!
听到儿子说要吃火锅,宋三牛王氏不理解,但也跟在儿子身后,左一趟右一趟的拿食材。
小小的一顿火锅,全家人都动了起来,切菜的切菜,片肉的片肉,刷锅的刷锅、掰蒜的掰蒜、就连小山子和小圆子待在一旁也没闲着,一人手里抱着一个大萝卜,往奶奶手里放。
很快一堆食材被洗净切片,摆放在正厅的两张大桌上,正厅里更是烧了两个火炉,每个火炉上架了一口大锅,锅里熬煮着大骨头,火炉炭火旺盛,大骨头在水里来回翻滚,不多会,锅里的水渐渐变得浓白,香味瞬间袭满整个正厅的每个角落。
宋致远又往汤里丢了一些晒干的竹笋和蘑菇,又放了一点辣椒粉,那鲜香呛鼻的香味蹭的一下又香了不少。
宋三牛看着好奇道:“儿子,这咋吃啊!”
宋致远笑笑,给每人分了一个装有蒜末和香荽干的小碟,又用汤勺在锅里盛了一大勺骨头汤放里面,瞬间就把蒜沫和香荽的香味给激发了出来。
宋致远率先用筷子夹了一片薄薄的羊肉,放在翻滚的浓汤里烫了几秒,然后又把烫好的肉片放入小碟中沾上少许蒜沫和香荽,放入口中。
虽然没有现代口味那么鲜艳,但也是好吃异常,大家见宋致远吃的一脸满足,纷纷动起筷子,宋三牛尝了一片羊肉后,瞬间眼睛一亮,立刻看向宋老爷子,只见宋老爷子也同样看向他,俩人像是达成了什么共识,扔下筷子,赶忙往地窖跑。
“爹,喝米酒,米酒配这个好喝。”宋三牛边跑边喊道。
宋老爷子听了头都没回,到了地窖里转眼就抱了一坛子黄酒出来,见儿子看见黄酒嘴巴撅的多高也不在意,风风火火的又小跑回去。
宋三牛不情不愿的往回走,看着老爷子那灵活的身影嘟囔道:“也不知道谁前两天说腰疼腿疼,现在跑的居然比他还快。”
宋老爷子耳尖,听见儿子在后边嘟嘟囔囔,就知道儿子肯定没憋好屁,没好气道:“你还喝不喝,不喝滚蛋。”
“喝喝喝。”宋三牛立刻认怂。
老张氏害怕酒冷在喝坏肚子,便让宋春把酒热一热,酒热好后,男人围着火炉推杯换盏,女人则另起一锅清汤,吃的津津有味,大家唠嗑拉家常其乐融融。
就在这温馨之际,突然门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