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知允被封妃这件事终究是被朝臣弹劾了,如同一颗重磅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在朝堂之上激起了千层浪。以宣平侯为首的一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,言辞凿凿地称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祖宗礼制。他们认为,一个出身太乐坊的,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封为妃,且地位还凌驾于那些王侯将相家的千金之上,此例一开,必定会扰乱朝纲,让天下人耻笑。
应景澜坐在龙椅之上,看着手中这些弹劾的奏折,脸色阴沉得可怕。他未曾料到,这些大臣们竟会如此冥顽不灵,死死揪住江知允的出身不放。当朝堂之上再次为此事争论不休时,应景澜猛地一拍龙案,怒声说道:“朕乃天下之主,这后宫之事,何时轮到你们来指手画脚?朕说有何不可,便是有何不可!在朕的眼中,众生平等,莫要拿那些陈腐的礼制来压朕!”
大臣们被皇上的怒火吓得噤若寒蝉,但心中的不满却并未消散。他们深知,皇上宠爱那名女子,是因为那张与先皇后相似的脸,他们当然不允许一个处于后宫之首。然而,他们又不敢公然违抗圣意,于是,便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——偷偷将此事状告到太上皇应弘光面前,企图借助太上皇的威望来制衡皇上。
应弘光本在自已的宫殿中安享晚年,对于这些朝堂纷争早已厌倦,并不想过多插手儿子的政务。但当他听闻大臣们的诉说后,心中也不禁泛起了一丝忧虑。他明白,儿子的行为虽然看似是为了一个女子,但实际上却可能会引发朝廷内部的权力失衡。若是处理不当,不仅会让皇家威严受损,还可能会给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可乘之机,从而动摇国本。
“罢了,朕虽不想管这些琐事,但也不能任由景澜如此胡闹下去。这朝堂之上,平衡一旦被打破,想要再恢复可就难了。”应弘光微微叹了口气,决定还是要给应景澜提个醒。
应景澜得知太上皇要见他,心中便已猜到了几分缘由。他来到太上皇的宫殿,恭敬地行了礼:“儿臣参见父皇,不知父皇今日召见,有何要事?”
应弘光看着自已的儿子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:“澜儿啊,朕知道你喜欢那个,今还在朝堂上与众臣相争,可是真的?”
应景澜微微皱眉,心中有些不悦,但面上仍保持着恭敬:“父皇,确有此事。江知允她温柔善良、才情出众,儿臣甚是喜爱,封她为妃也是儿臣的一片心意。是那些大臣管的太多。”
应弘光轻轻哼了一声:“哼,朕知道你喜欢她。但你可曾想过,你身为一国之君,你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朝廷的稳定和天下的安危。这后宫之中,本就错综复杂,你如此轻易地打破常规,那些大臣们怎能心服口服?若是因此引发了朝廷内部的争斗,你该如何收场?”
应景澜沉默片刻,心中明白父皇所言句句在理。但他又实在舍不得让江知允受委屈,毕竟她在这深宫中无依无靠,只有自已才能给予她庇护。
“父皇,儿臣明白您的担忧。但儿臣也有自已的考量,这江知允并非一般女子,儿臣相信她不会给儿臣带来麻烦,反而会成为儿臣的贤内助。”应景澜试图说服父皇。
应弘光摇了摇头:“景澜,你莫要被感情冲昏了头脑。这宫廷之中,最不可信的便是感情。你且好自为之吧,莫要让朕失望。”
应景澜无奈地退下,心中暗自思索着应对之策。他知道,自已必须要在安抚大臣们和保护江知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否则这场风波只会愈演愈烈。
而此时的江知允,在后宫中也听闻了朝堂上的纷争。她深知自已的封妃之事已经给应景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,心中没有一丝愧疚,反而有些兴奋,这火当然是烧越旺最好,她受的伤害越多,应景澜越愧疚,就会对她越纵容。
“竹婵,你说皇上会不会因为此事而陷入困境?都是我不好,若不是我,皇上也不会被大臣们指责。”江知允坐在窗前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。
竹婵连忙安慰道:“娘娘,您莫要如此说。这不是您的错,皇上宠爱您,自然会为您着想。而且,那些大臣们不过是嫉妒您得到皇上的宠爱罢了,您不必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上。”
江知允微微摇头:“事情没那么简单。这宫廷之中,牵一发而动全身,我不能让皇上因为我而受到伤害。竹婵,或许我就不应该来后宫。”
江知允叹着气,突然一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,一只温暖的大手覆盖在她的脑袋上,轻轻顺了顺她的发,应景澜心疼她的懂事,说道:“阿允,都是我不好,让你在宫中受了这么多伤害。”
江知允轻轻摇头,柔声说道:“怎么能怪皇上,这是臣妾应该承受的……”
应景澜在心中思量,要怎么样才能破局。陪伴了江知允一会儿便离开。
江知允让竹婵去唤来给她送药的医女般若,今日该换药了。竹婵领命而去,江知允则开始仔细思考着自已接下来该如何做。她明白,自已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应景澜来解决问题,必须要主动出击,寻找深化这场危机的方法。
与此同时,应景澜在朝堂上也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。他一方面对那些上书弹劾的大臣进行了安抚,承诺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后宫的册封制度进行调整,以平衡各方利益;另一方面,他也开始暗中调查那些大臣们的背景和势力。
般若来到葳蕤宫,趁着上药的功夫,悄悄给江知允递了一封信,江知允不动声色地接过般若递来的信,趁着无人注意,迅速将其藏入衣袖之中。待般若为她换好治疗过敏的药,轻声告退后,她才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笺,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内容,眉头微微皱起。
谢正清送来的信件,上面写着,如今他已经联系到几位旧臣,他们都愿意为她调查真相,而他拜托江知允调查向南枝的死因,江知允心中暗自思忖,她知道此事绝非简单,一旦卷入其中,恐怕又会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。但她同样明白,谢正清的支持对于自已查明江家冤案至关重要,这个忙,她不得不帮。
“竹婵,你知道当年向南枝的事吗,我想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。你去看看能找到什么线索。此事务必小心谨慎,不可让任何人察觉。”江知允轻声对身旁的竹婵吩咐道。
竹婵已经完全听命于江知允,所以没有任何疑问,领命而去,江知允则坐在窗前,望着窗外的景色,陷入了沉思。她深知宫廷之中危机四伏,每一步行动都需万分小心。而如今,她不仅要应对后宫的明争暗斗,还要暗中调查这些复杂的事情,压力如山般沉重。
余蕴然听闻宫中近日动荡不安,尤其是江知允屡次遭遇危险,心中担忧不已,便寻了个时机前来探望。
她踏入葳蕤宫,见江知允安然无恙,神色中虽有几分憔悴,但眼眸依旧明亮坚定,不禁微微松了口气:“允妹妹,近日听闻这些糟心事,我这心里一直放心不下,今日特来看看你。”
江知允起身相迎,嘴角泛起一抹感激的笑意:“蕴然姐姐,劳你挂心了。这宫中波谲云诡,我不过是想探寻些真相,却不想引出这许多麻烦。”
余蕴然轻轻握住江知允的手,拉着她一同坐下:“妹妹莫要如此说,你与皇上恩爱我也略有耳闻,想必是触碰到了某些人的痛处,他们才会这般不择手段地对付你。只是妹妹千万要保重自已,不可再贸然涉险。”
江知允微微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决然:“姐姐放心,我既已走到这一步,便不会轻易放弃。只是连累姐姐为我担忧,我心中实在过意不去。”
余蕴然环顾四周,见宫女太监们皆在远处候着,便凑近江知允轻声说道:“妹妹,我此次前来,除了看望你,还有一事相告。我在宫中偶然听到一些传言,你可知那暗影阁?就是江湖中专门刺杀人的组织。说那暗影阁似乎与宣平侯也有所关联,只是具体有什么关系,而且,宫中也有他们的眼线尚无确凿证据。妹妹日后行事,可要多留意身边之人。”
江知允心中一惊,她原以为暗影阁只是与前朝官员勾结,未曾想后宫之中也有他们的眼线:“多谢姐姐提醒,我定会小心谨慎。姐姐若是再听到什么消息,还望能及时告知我。”
余蕴然拍了拍江知允的手:“那是自然,你我姐妹一场,自当相互扶持。”
两人又聊了些宫中琐事,余蕴然见天色渐晚,便起身告辞:“妹妹,我也不便久留,你好生歇着。若有什么需要,尽管差人来找我。”
江知允亲自将余蕴然送至宫门口,看着她离去的背影,心中暖意涌动。在这充满算计与阴谋的后宫之中,能有这样一位真心相待的姐姐,实属难得。
然而,江知允也明白,此刻形势愈发严峻,暗影阁的势力盘根错节,背后之人隐藏极深。她必须加快调查的步伐,否则不仅自已性命堪忧,还可能会让更多无辜之人受到牵连。
回到宫殿后,江知允将余蕴然的话细细思量,心中对后宫中的每一个人都多了一份警惕。她唤来竹婵:“竹婵,你去查一查,近日各宫嫔妃的行踪有无异常之处,尤其是与外界接触频繁的。”
竹婵领命而去,江知允则坐在桌前,翻阅书籍。但她静不下心,还是决定出去走走。
江知允身着一袭素色宫装,至青玉台。这方小小的天地,于她而言仿佛是喧嚣宫廷中的一处静谧港湾,唯有在此处,她才能短暂地抛开那些纷扰的权谋算计与勾心斗角,寻得片刻心灵的安宁。她缓缓坐下,玉手轻抚琴弦,琴音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,婉转悠扬,似在诉说着她内心深处的愁绪与执着。
她沉浸在自已的琴声之中,浑然未觉身后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位少年。那少年身姿挺拔,面容清秀,眼神中透着一丝好奇与倾慕,静静地伫立在那里,凝视着江知允的一举一动。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,斑驳地落在他的肩头,仿佛为他勾勒出一层柔和的光晕。
直至一曲终了,余音袅袅,少年才如梦初醒般,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:“姑娘的琴声犹如天籁,优美动人,实在是让在下佩服。”
江知允心下一惊,猛地转过头来。只见一位陌生的少年站在身后,她秀眉微蹙,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:“你是何人?为何会在此处?”
少年微微躬身,行了一礼,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:“在下是杨太傅家的公子杨嗣卿。今日随祖父入宫,不想在这宫中迷了路,误打误撞走到了此处,还望姑娘恕罪。”
江知允心中知晓后宫规矩森严,妃嫔与外男私下接触乃是大忌。她立刻站起身来,神色变得疏离而冷淡:“既如此,杨公子还是尽快寻路离开吧。竹婵,你带杨公子去找到出宫的路。”
竹婵应了一声,走上前来:“杨公子,请随我来。”
杨嗣卿微微点头,跟在竹婵身后。一路上,他的目光中仍带着几分留恋,忍不住向竹婵问道:“她就是宸妃娘娘吗?生得甚是好看。”
竹婵脸色一变,连忙低声呵斥道:“杨公子,莫要在这宫中胡言乱语。宸妃娘娘颇得皇上盛宠,您这话若是被旁人听去,传到皇上耳中,小心治您的罪。”
杨嗣卿微微一怔,似是意识到了自已的失言,脸上闪过一丝懊悔之色。他不再言语,默默地跟随着竹婵,只是心中却悄然泛起了一丝涟漪,那位美丽而神秘的宸妃娘娘的身影,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。
而江知允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,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。她深知,在这步步惊心的宫廷之中,任何一丝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。今日与杨嗣卿的这番偶遇,虽看似偶然,却不知是否会在这看似平静的宫廷湖面之下,掀起一场意想不到的惊涛骇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