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 42 章 擦药

执掌风 政与苏 4338 字 2025-01-25

白盛安此时方才留意到扶苏身体似乎有些异样,他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,很快回想起玄柒叮嘱他的事。

刹那间,一抹愧疚之色自其眼底一闪而过。

紧接着,只见他匆忙地伸手入怀,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瓶子。

“公子,这是玄柒最新研制出来的药膏。说这药效可比你们之前,在路上匆忙配的那种要好得多。”白盛安说道。

听闻此言,扶苏先是微微一怔,随即便迅速反应过来。

他急忙借着皎洁如水的月光,转过身去背对着白盛安,并以极快的速度解开了腰间的衣带。

随着衣物缓缓滑落,扶苏那原本被遮掩住的后背终于展露无遗。

然而,令人触目惊心的是,那洁白如玉的肌肤之上竟然布满了点点红斑,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被硬生生地撕裂开来,着实破坏了整体的美感。

看到这样的情景,白盛安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无名之火。

他瞪大了双眼,紧紧盯着那些可恶的红斑,仿佛要将它们全部焚烧殆尽一般。

可是,尽管内心愤怒不已,但他却非常清楚,此时此刻的自已根本就是无能为力。

因为他既无法开口劝扶苏就此离去,以免遭受更多的苦痛;也不敢暗地里偷偷给扶苏换上更好的里衣,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

毕竟,这位长公子扶苏一旦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情,即便是秦始皇帝陛下亲自出马,恐怕也难以让他改变主意。

而且,白盛安心里跟明镜儿似的,他深知只要扶苏出门,必定会有人在暗中悄悄潜入这间屋子进行查看。

至于扶苏究竟带来了些什么东西、又或者做过哪些事情,那位寨主定然都会了解得清清楚楚。

擦完药之后,白盛安缓缓地站起身来,步履轻盈地走向桌旁边。

只见他轻轻地拿起茶壶,倒了一杯水,就稳稳地朝着床榻上扶苏走去。

白盛安来到扶苏面前,微微弯腰,将茶杯递到扶苏手中,并轻声说道:“真是委屈公子了,这是专门用来止痒的药,快吃一颗吧。”

扶苏接过茶杯,脸上露出一丝难为情的神色。

说实话,他怎么也想不到,自已的皮肤竟然会这般娇嫩敏感。

就连普通老百姓日常所穿着的里衣,自已一旦穿上都会感觉浑身不舒服。

想到这里,扶苏不禁暗自苦笑起来。

然而,心思细腻的扶苏很快就察觉到了白盛安此刻情绪有些低落。

他赶忙开口安慰道:“别在意啦,这只是个小意外而已嘛,谁能事先料到呢?”

可是白盛安心里却并不这样认为。

要知道,自从扶苏八岁那年开始系统性地学习武艺以来,自已几乎一直都陪伴在扶苏左右。

可以说,扶苏就是在自已的亲眼见证下一点点成长、被自已宠爱着长大的亲弟弟啊!

如今看到扶苏因为一件小小的衣服而遭受这般折磨,他怎能不心疼呢?

“明天晚上我会再过来探望公子的,请您务必好好休息,千万要保重身体啊!”百胜安一脸关切地叮嘱道。

扶苏听了这话,表情变得十分严肃认真,他郑重重申道:“你们也要多多保重自身安全,切不可贸然行事!就算多耗费一些时日,只要能够确保大家平安无事,我宁愿等待得更久一点,也绝不愿意看到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因此而受伤!”

听到扶苏这番斩钉截铁且毫不退让的话语,原本还一心想着尽快解决问题、速战速决的白盛安不由得愣住了。

不过稍作迟疑之后,他还是点了点头,郑重其事地应承下来:“一切全听公子吩咐便是。”

望着白盛安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的背影,扶苏缓缓地重新躺回到床上,然而他的内心却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,思绪翻涌不息。

身上所穿着的这套里衣,乃是当初甘无忧随着楚涵一同出行的商队精心挑选而来的。

并且听闻,这种款式在楚地甚是畅销,价格自然也不低,因而才会被运至边境售卖。

由此可见,普通百姓想要购置衣物想必更是难上加难。

如此一来,不禁让扶苏联想到墨家,看来墨家不只研究武器,还可以研究服饰方面。

既然连衣裳都已经有了着落,那么其他诸多方面想来应当同样能够借助墨家之力得以解决。

只是当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——人才匮乏。

究竟该如何招揽并培养出更多的贤才呢?

是通过教导传授知识技能吗?亦或是鼓励人们主动学习进取?

可随之而来的便是新的难题:由谁来担当施教之人?又有哪些人成为求学之徒呢?

再者,布帛价格高昂,而竹简携带不便且记录容量有限。

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既便捷易用又价格亲民之物呢?

这个新颖的想法倒是值得交付给墨家去深入探究一番。

而且他们大秦是以吏为师。

倘若将“师者”设定为一种特殊的官吏身份,不过其不具备行政管理的权力,就如同父王曾经提议过的仅赐予公主和公子们封号那般,仅仅享受一定数量的俸禄,并不实际掌握行政职权。

若是此方案可行的话,那么又该选取什么样的人来充当教师一职呢?

如果学成的学子很多,那阿父就不会启用六国原有的官员,那基本就不会出现官逼民反这类的事。

那父皇面对刺杀时,应该就不会出现任由凶手逍遥法外的情形。

因为扶苏实在难以相信,一群在某个地方至少已经生活了整整一个月之久的多人犯罪团伙,举全国之力彻查,居然找不到主谋。

那些反秦分子,怎么可能会没有留下哪怕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呢?

…………

这些想法犹如一颗颗顽强的种子,一旦落地便迅速地扎根生长,并逐渐发芽壮大,最终长成了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。

须知,身为大秦帝国尊贵无比的长公子,扶苏心中所产生的这些念头,无疑是对秦国现行法律制度的一种深深质疑。

然而令人诧异的是,公子扶苏本人却完全未曾意识到其中有何不妥之处。

毕竟在他看来,自已的父亲——那位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陛下向来都是对《商君书》持认同态度的,并且也是十分偏爱法家学说。

只要推行的变法举措确实能够给大秦带来益处和好处,那么作为一统六国、开创千古帝业的始皇帝,定然是绝对不会表示反对的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