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光如水,扶苏在甘无忧和陈向的陪伴下,缓缓地踏上了前往陈家内屋之路。他们的脚步声轻轻回荡在寂静的小径上,仿佛与那皎洁的月色融为一体。
终于,他们来到了陈老伯的房间门前。甘无忧抬起手,轻轻地敲响了房门。
敲门声在静谧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清脆,随后他向陈向使了个眼色,示意其先行离开。
待陈向离去之后,甘无忧静静地等待着扶苏进入房间后,就找了个能看见门口,但听不到声音的地方。
当扶苏踏入屋内,一眼便望见了那位背靠墙壁、斜倚在床上的老者。此刻的老人与初次相见时相比,简直判若两人。
那时的他满脸死气沉沉,仿佛已对世间毫无留恋;然而此时此刻,老人的眼中却闪烁着强烈的求生欲望,再也不见当初那种决然赴死的意志。
就在扶苏靠近门边之际,老人那慈祥温和的声音悠悠传来:“劳累公子大驾光临寒舍,请公子随意落座吧。”
听到这话,扶苏微微点头致意,然后稳步走到床边一张新铺设好的垫子前,优雅地坐了下来。
坐稳之后,扶苏轻声开口问道:“不知老先生深夜唤我前来,究竟所为何事?”
只见陈老微微一笑,缓声道:“经过我一番深思熟虑,最终还是决定要给公子讲述一个故事。以此来报答公子您慷慨施予良药的恩情,这恐怕也是老朽目前唯一能够做到之事了。”
说完,陈老目光凝视着扶苏,似乎在期待着他的回应。扶苏则轻点下头,表示自已已经做好聆听的准备,并示意老者继续往下说。
秦王政九年,王翦将军攻破赵国都城。
不久,王驾亲临邯郸。
那一天烈阳高照,阳光斜洒在宫城的青石板上,做为一个百夫长的我,很荣幸的被选中监管刑场。
开始的我不以为意,以为跟往常一样,杀邯郸内的贪官污吏。
直到正午时分,刑场处传来“参见大王!”的声响,我余光扫向门口,一个身着黑金色王服,头戴王饰的秦王独身一人进入刑场。
我到现在都很庆幸,能站守在王上必经之路上。
随着在王上缓慢的踏上高台,那些被押解来的人,此刻已吓得面如土色,双腿颤抖,但他们中仍有人不知死活,口中念念有词,辱骂着王上,言语间尽是对往昔的得意与对秦王低毁。
那话语之难听,我生平罕见,我当时紧握着手中的长矛,心中五味杂陈,想手刃辱君之人,碍于秦法,不敢也不能上前。
直到听见王上的声音,我们心中的怒火消失大半。
“你们,可曾想过有今日?”秦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如同雷鸣般在广场上空回荡。
那些辱骂声瞬间停了下来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,只有偶尔传来的颤抖声,如同秋风中的落叶。
秦王走到他们面前,目光一一扫过,最终停留在一个曾经欺辱他最甚的人身上。那人早已吓得在地,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。
秦王微微一笑,那笑容在我看来却比寒风还要刺骨,但他是我的王,我也不觉害怕。
“念在你们曾与相识的份上,孤给你们一个痛快。”
说完,秦王轻轻一挥衣袖,侍卫们迅速上前,将那些人一一处决。整个过程干净利落,没有丝毫拖泥带水。
我站在一旁,目睹着这一切,心中既有震撼也有感慨。
秦王嬴政,这位从乱世中崛起的霸主,他的心中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与痛苦?而那些曾经欺辱他的人,如今只能成为他辉煌路上的垫脚石。
阳光依旧洒落在宫城之上,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。我深吸一口气,将这份记忆深埋心底,继续守护着秦国,以及那位令人敬畏的秦王。
……
扶苏静静地坐在那里,专注地聆听着老者讲述他与秦王嬴政那宛如故事般传奇的一面之缘。
随着老者的叙述,扶苏心中的忧虑如同一股清泉汩汩涌出,不断蔓延开来。
陈老伯讲完这段经历之后,目光落在了陷入沉思之中的扶苏身上。
他能够感受到这位年轻公子内心的波澜起伏,于是便选择沉默不语,以免打扰到扶苏的思绪。
时间悄然流逝,没过多久,扶苏终于努力压制住了心中翻涌的忧思以及对阿父深深的思念之情。
他缓缓回过神来,开始与老者继续交流起来。两人相谈甚欢,不知不觉间,夜色已经变得愈发深沉。
最终,扶苏意识到时候已经不早了,于是站起身来向老者告辞。
回到自已的床榻之上,扶苏闭上眼睛,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老者那饱含热泪所说的话语:
“我并不怨恨我的儿子在战场上英勇捐躯,我也从未后悔过参军报国。然而,我唯一害怕的是,我那可怜的孩子会成为孤独的亡魂,在世间游荡而无人问津。”
……
想到这些,扶苏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。他暗自下定决心,一定要为那些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人们做一些事情,要让世人都知道,这些英雄们永远不会被遗忘。
如果能这样,应该能让活着的人心安,让秦军更加团结一心。
陈家老小全都毅然决然地投身军旅,中年时又不得不背井离乡,从秦国的腹地迁徙到遥远的云中郡。尽管陈老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凄惨,但陈老伯却始终无怨无悔。
而在秦国,老秦人活着的大多上过战场,受过伤,也因王朝安稳,大多迁出老家。
如陈老伯一家的,不知有多少,多少老秦人失去丈夫、父亲、儿子……
老秦人的爱国之心如此炽热,可他们的生活水平却远远比不上大多数山东六国的遗民,而那些旧贵族时常鼓动当地百姓造反。
扶苏深知,若想要改变这种现状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……
扶苏沉浸在那纷繁复杂的思绪之中,不知不觉间便沉沉睡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