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点开闪烁的红色感叹号,任务详情逐行展开。
并非前往衰牢山深处寻找什么“七星草”,而是……
三天之内,教会孩子们一首关于自然的诗歌,并引导他们理解诗歌中的修仙元素?
我反复确认了几遍,确定自已没有看错。
屏幕上的文字清晰地显示着任务要求,甚至细致到诗歌的主题和需要引导的修仙概念。
我揉了揉眼睛,又用力地掐了掐大腿,嘶——疼!
不是幻觉。
这……
这算什么修仙任务?
我原本以为会是像小说里那样,去寻找什么天材地宝,或者斩杀什么妖兽,没想到却是教诗?
而且还要引导孩子们理解诗歌中的修仙元素?
这难度系数也太高了吧!
我皱起眉头,习惯性地抓了抓有些凌乱的头发。
房间里,堆放着一些没来得及整理的书籍和教具,墙角的蜘蛛网上落满了灰尘,更增添了一丝烦闷的气息。
三天,七十二个小时,这时间也太紧迫了。
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,更别说还要让他们理解那些虚无缥缈的修仙元素。
万一我引导不好,反而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怎么办?
我心乱如麻,在房间里来回踱步,烦躁地踢开脚边的一个空饮料瓶。
窗外,天色阴沉,乌云密布,仿佛预示着什么。
“唉……”我长叹一口气,走到窗边,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衰牢山,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奈。
“这到底……是怎么回事?”我喃喃自语,目光落在桌子上那本残破的《鲁班书》上……
残破的《鲁班书》静静地躺在那里,书页泛黄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秘密。
我的目光在书页上逡巡,心中却思绪万千。
诗歌,修仙,孩子们……
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元素,该如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呢?
突然,一道灵光闪过我的脑海!
我猛地抬起头,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对了!
我可以把诗歌改编成一个故事,用故事的形式将修仙元素融入其中!
我可以把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、自然现象都赋予上修仙的色彩,让他们在故事中体验修仙的乐趣!
想到这里,我忍不住咧嘴笑了,嘴角上扬的弧度越来越大,仿佛能照亮整个房间。
原本阴暗的房间,此刻也变得明亮起来,充满了希望的光芒。
我兴奋地搓了搓手,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。
我挑选了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,并根据孩子们的理解能力,将其改编成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。
故事里,小鸟化身为飞禽走兽,花草树木则成了灵植仙草,就连风霜雨雪也变成了具有灵性的自然之力。
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时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。
然而,当我开始引导他们理解诗歌中的修仙元素时,课堂气氛却逐渐变得沉闷起来。
孩子们困惑地望着我,眼神里充满了疑问。
他们不明白什么是“炼气化神”,什么是“渡劫飞升”,更无法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与诗歌之间的联系。
我的笑容渐渐凝固,眼神也变得黯淡起来。
教室里安静得可怕,仿佛连一根针掉落都能听到。
我感觉自已就像一个蹩脚的魔术师,明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却无法变出孩子们期待的奇迹……
“难道……我理解错了系统的用意?”我低声自语,目光再次落在了那本残破的《鲁班书》上……
我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已冷静下来。
或许,是我太心急了,修仙的概念对孩子们来说确实过于抽象。
我不能指望他们一下子就理解,需要更耐心、更生动的方式。
我重新组织语言,开始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,比喻修仙的境界,用他们熟悉的草木生长来解释“炼气”,用小动物的跳跃来阐述“轻身术”。
我甚至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图案,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讲解。
起初,孩子们还是有些茫然,但渐渐地,他们的眼睛开始亮了起来,仿佛黑暗中点燃了一盏盏小小的灯火。
他们开始提出问题,虽然有些稚嫩,但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。
“老师,是不是像小树苗一样,每天吸收阳光,就可以炼气了?”一个小男孩兴奋地问道。
“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小鸟一样,飞到树顶上?”一个小女孩好奇地补充。
我耐心地解答着他们的问题,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,一股暖流涌上心头。
我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,这笑容是发自内心的,饱含着欣慰与喜悦。
教室里的气氛不再沉闷,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活跃的讨论声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。
阳光透过窗户斜射进来,洒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,映照出一片温馨的景象。
就在我以为任务即将失败的时候,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,如同天籁之音。
“叮!任务完成!奖励已发放!”我连忙打开系统面板,只见屏幕上金光闪闪,各种教学物资,书本、文具、体育用品应有尽有,甚至还有一个闪烁着奇异光芒的玉简。
我迫不及待地点击玉简,一条信息弹出:“恭喜宿主获得修仙法术入门提示:‘引气入体,感悟天地’。”我的心脏猛地一跳,这可是修仙法术的入门提示啊!
我兴奋地握紧拳头,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。
房间里的光线仿佛也跟着明亮起来,充满了希望的光芒。
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研究这所谓的“引气入体”,却突然注意到,系统界面上多了一条任务记录: “支教与修仙的交汇点:探索支教工作对宿主修仙的影响。”我的眉头紧锁,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疑惑。
这系统,到底想让我做什么?
我仔细地看着任务描述,却发现它模糊不清,仿佛隐藏着什么巨大的秘密。
我环顾四周,破旧的教室,堆满书籍的桌子,还有那本残破的《鲁班书》,一切都笼罩在一层神秘的氛围中。
难道,我的支教工作,与修仙之间,真的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?
我陷入沉思,指尖着手中的玉简,它散发出的淡淡光晕,更增添了这谜团的神秘。
“孩子们,今天的课就到这里……”我轻轻地说着,眼神却变得深邃起来,这声音仿佛穿透了时间和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