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城
知县府齐家。
齐老爷看着手中的画像,皱着眉头道:“就这些了?”
身后的齐管家赶紧把自已手中的画像递到老爷手里,笑着解释道:“刚刚给你的那些都是城中大户人家,这些是这次考中秀才的人家,我特意挑了一些不错的人家,那个沈家少爷也在里面。”
齐老爷接过管家递过来的画像,仔细看了看,笑道:“这沈家的少爷确实长得不错,倒是和宜月很配。”
倏地齐老爷看到最后一张画像疑惑道:“这是哪家孩子,长得很是不错。”
齐管家笑道:“朝阳城有一家最近很出名的陆家饭店老爷可知晓?”
“陆家饭店?是不是那家送奶茶的酒楼。”齐知县知道这家酒楼,自家闺女冬天的时候天天捧着一个陶罐,当时他就好奇的问了一嘴,第二天他的书桌上就多了一个陶罐,他尝了味道确实不错。
“对,听说这家陆家酒楼在下面的镇上有很多分店,应该是个不缺钱的主,老爷手上的这张画像就是陆家酒楼那家的孩子,听说这次秀才中了第二名,还排在沈家少爷前边了。”齐管家见自家老爷一脸好奇,一一解释道。
齐老爷闻言又低头仔细看了看手中的画像,轻抚了几下胡须眯了眯眼睛吩咐道:“去,把这两张画像送去小姐那边去。”
“是。”
齐管家接过画像便退出房间,齐老爷一人坐在房间里,想到今天大儿子送来的信轻轻一叹,大儿子去了康城终究是迷了眼,居然想把自家妹妹送去联姻,他真的以为给自家妹妹寻的是一个好人家嘛?宜月这性子进了官宦人家,也不会幸福,不如嫁个富裕人家,还有自已在身边看着,宜月过得也能自在些。
齐宜月小院里。
齐宜月看着手中的画像有些愣神,自已父亲,突然让管家送来男子画像,这是想让自已选?自已能做主?齐宜月可是知道她大哥前几天给她娘那里寄了信,说是给她找了个好人家,只是这么久父亲母亲都没有跟她提,她也就当不知道,今天父亲又送来这些画像,这是.....一时想不出个所以然的齐宜月低头看着画像。
突然齐宜月在画像上停顿下来,把画像凑近一些,瞪大双眼喃喃自语道:“这不是那天.....他是谁?这里面怎么会有他。”
齐知县在书房里独自待了一会,起身来到后院找自已夫人。
知县府后院,种了不少垂柳,垂柳边上就是一个凉亭,亭子中是一个檀木小几,上面放着一个白瓷大碗,碗里放着一块冰块,此刻正丝丝冒着冷气,自已夫人正坐在一旁赏着垂柳。
齐知县走了过去,在齐夫人身边坐下,笑了笑道:“夫人,我相中了一家少年郎。”
齐夫人闻言扭过头一脸惊讶:“是谁?”
“今日,管家按照我的吩咐给我带来城里不少年轻公子的画像,我选了一遍,一开始是中意沈家的,后来又看到一个陆家的孩子,觉得两人都不错,一时难以抉择,我直接让管家把画像送去宜月那里去了。”
“什么?你真的要把宜月嫁去这些人家?宜月怎么说也是官家小姐,怎么能下嫁。”齐夫人一脸不悦。
齐老爷知道自已夫人的脾气,也没生气缓缓说道:“你听我说,宜月什么性格你也知道,平时最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,在家里我们自是觉得无所谓,可要是真嫁去了官宦之家,这可就是天天都要面对的,你觉的你女儿能开心嘛?”
齐夫人当然知道自已宝贝闺女的性格,可是让她的闺女下嫁,她还是有些不乐意的。
见齐夫人不说话,齐老爷接着道:“你看咱们家老二,当年大朗给老二找的官家小姐,这门亲事好是好,可是这么些年有回来过吗?就连小孙子都五六岁了我们都没见过一次,老二是什么性格你不知道嘛?那么孝敬的一个孩子,要不是有其它原因能不回来嘛?我们还不敢说什么,如果宜月高嫁,以后有什么事情,我们插手,人家能当回事嘛?老二是男孩还好,宜月....。”
“哎”齐夫人听后长叹一口气,神色缓和松动了不少,过了一会才道:“你以为我不知道嘛?可宜月两个哥哥都不错,宜月却下嫁我.....。”
齐老爷拉过齐夫人的双手轻轻拍着:“这么多年我们也攒了不少钱,再说到时候宜月成婚,大郎二郎肯定也是要给妹妹添妆的,日子不会差的,肯定比官宦之家舒心。”
“行吧,有时间,我去宜月那里探探,看看孩子怎么想的。”
齐知县见自已夫人终于同意,神色轻松了不少笑了笑道:“正好过两天上了榜单的秀才公要来我这里拜见,到时候你可以在站在屏风后面瞧瞧,看看这些少年郎都怎么样。”
“行,先看看学识,以后在探探其它的就是了。”
“那我到时候可要好好考考他们了。”
打定主意的两人终于放下多日焦急的心情,认真的赏着院中的垂柳。
景山镇
沈安和陆书汇合在此,昨日陆书一家便回了朝阳城,今日两人又乘着马车一起来镇上看望蒋夫子,一起在蒋夫子这里读了几年书,两人对这里还是很怀念的,再说蒋夫子确实对他们不错。
两人刚走到私塾门口就听见里面朗朗上口的读书声,小鱼儿上前敲了敲房门,很快门就从里面打开,王叔走了出来,王叔一脸疑惑,待走进一看顿时一脸惊喜:“哟,是两位秀才公啊,前两天我家公子还念叨你们呢,今个你们就来了,快快进去,公子看见你们肯定开心。”
说着就迎着几人进去。
陆书和沈安两人进去后,直奔蒋夫子教学的地方。
书堂里,蒋夫子一手拿着书,一手背在身后,口中读着:“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有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