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8章 毒窟破局

执掌风 乘梓 15614 字 2025-06-07

作者:乘梓

夜色如墨,浓稠得仿佛能滴下来。在科左后旗金宝屯镇的边缘,几栋破旧的厂房矗立在荒芜的杂草丛中,寂静得透着诡异。这看似废弃的地方,实则暗流涌动,罪恶的制毒活动正悄然进行。

王成局长站在分局的指挥室里,目光如炬地盯着墙上巨大的电子地图。金宝屯镇复杂的交通网络在屏幕上闪烁,就像一张无形的网,既是毒贩逃窜的通道,也是警方围堵的难点。他深知,此次行动关乎着三省区的禁毒成果,不容有失。

“局长,最新情报显示,制毒窝点就在镇西那片废弃的纺织厂里。”侦查员小张快步走进指挥室,将一叠资料放在桌上,“那里西周偏僻,只有一条小路进出,而且他们在周围布置了不少暗哨,很难靠近。”

王成拿起资料仔细翻阅,眉头越皱越紧。纺织厂的布局图在他脑海中不断勾勒,如何悄无声息地潜入,又怎样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完成抓捕,这些问题在他心中反复盘算。“通知各行动小组,二十分钟后召开战前会议。”他放下资料,语气坚定。

二十分钟后,会议室里气氛凝重。各个行动小组的负责人围坐在会议桌前,眼神中透着紧张与期待。王成站在白板前,用红笔在纺织厂的位置重重地画了个圈。“同志们,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捣毁这个制毒窝点,斩断这条罪恶链条。但这次行动难度很大,毒贩们装备精良,还有严密的警戒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每一个人,“不过,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!”

接着,王成开始详细部署行动方案。他将行动小组分成侦查组、突击组、堵截组和后勤保障组。侦查组先行潜入,摸清毒贩的具体人数、武器装备和内部布局;突击组则在合适的时机发起强攻,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局面;堵截组在各个交通要道设卡,防止毒贩逃窜;后勤保障组负责医疗救护和物资供应。

“侦查组由我亲自带队,今晚十点准时出发。”王成的话音刚落,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反对声。

“局长,太危险了!您坐镇指挥就好,侦查工作交给我们。”突击组组长老陈急切地说。

王成摆了摆手,眼神坚定:“这次行动至关重要,只有我亲自带队侦查,才能确保万无一失。而且,我要和大家并肩作战!”看到局长如此坚决,众人只好点头同意。

夜色渐深,王成带领侦查组一行六人,身着黑色特战服,悄然向废弃纺织厂摸去。他们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,小心翼翼地前进,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。月光透过云层,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,为他们的行动增添了一丝掩护。

当距离纺织厂还有两百米时,王成示意众人停下。他举起红外望远镜,仔细观察着厂区周围的情况。果然,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暗哨,有的在围墙边来回踱步,有的隐藏在暗处,手中还握着对讲机。

“大家注意,暗哨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多。”王成压低声音,通过对讲机向队员们传达,“分成三组,每组两人,分散接近,尽量不要惊动他们。”

侦查组的队员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身手,像幽灵一样在草丛中穿梭。他们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护,成功避开了大部分暗哨。就在即将接近围墙时,意外发生了。一名队员不小心踩到了一根枯枝,清脆的断裂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。

“谁?”不远处的暗哨警觉地大喊一声,端起枪就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。王成心中一紧,立刻做出手势,示意队员们隐蔽。他迅速从腰间掏出消音手枪,瞄准暗哨。就在暗哨即将发现他们的瞬间,王成扣动扳机,暗哨还没来得及发出声音,就倒在了地上。

然而,枪声还是惊动了其他暗哨。一时间,厂区内警铃大作,探照灯西处扫射。“不好,暴露了!”王成当机立断,“通知突击组,提前行动!”他一边通过对讲机下达命令,一边带领侦查组向厂区内冲去。

突击组接到命令后,迅速驾驶着防弹车,如离弦之箭般向纺织厂疾驰而来。与此同时,堵截组也在各个交通要道设好了路障,等待着可能逃窜的毒贩。

王成带领侦查组冲进厂区后,与毒贩展开了激烈的交火。毒贩们负隅顽抗,子弹如雨点般呼啸而来。但王成和队员们凭借着精湛的枪法和灵活的战术,很快就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。就在这时,突击组也赶到了,他们分成多路,对厂区内的毒贩进行全面围剿。

激烈的战斗持续了近一个小时,大部分毒贩被击毙或抓获。然而,制毒窝点的头目“黑狼”却不见踪影。王成心中升起一丝不安,他知道,如果让“黑狼”逃脱,这次行动就不能算真正的成功。

“仔细搜查,一定要找到‘黑狼’!”王成大声命令道。队员们开始对厂区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地毯式搜索。在搜索到一间仓库时,一名队员突然喊道:“局长,这里有个暗门!”

王成快步走过去,用力推开暗门,一条昏暗的地道出现在眼前。地道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,隐约还能听到脚步声。“跟我来!”王成带头走进地道,手中的枪紧紧握在手中。

地道里弯弯曲曲,时而狭窄,时而宽敞。走了大约一百米,他们终于发现了“黑狼”的身影。“黑狼”看到王成等人,眼中闪过一丝惊恐,但很快又恢复了凶狠的神色。“王成,你别得意!就算你抓到我,你们也别想彻底摧毁我们的制毒网络!”

“少废话,乖乖束手就擒!”王成大声喝道。

“黑狼”突然从腰间掏出一枚手榴弹,狞笑着说:“既然逃不掉,那就同归于尽吧!”说着,他拉开了手榴弹的保险栓。千钧一发之际,王成毫不犹豫地扑向“黑狼”,将他扑倒在地。在手榴弹爆炸的瞬间,王成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身后的队员。

“局长!”队员们惊呼一声,迅速冲上前。爆炸的气浪将王成掀飞出去,他的身上多处受伤,鲜血染红了衣服。但他强忍着剧痛,看着被制服的“黑狼”,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。

此次行动,金宝屯公安分局成功捣毁了制毒窝点,抓获毒贩二十余人,缴获了大量毒品和制毒原料。王成局长在行动中身先士卒、英勇无畏的表现,赢得了全体干警的敬佩和赞誉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,让正义的警辉在金宝屯镇上空闪耀得更加璀璨。

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曾经罪恶横行的土地上时,金宝屯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但人们知道,在这宁静的背后,是无数公安干警的默默付出和英勇奋战,他们用生命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 。而王成局长的故事,也将在科左后旗乃至整个三省区的公安系统中,成为一段激励后人的传奇 。

在之后的日子里,金宝屯公安分局乘胜追击,根据在制毒窝点缴获的线索,顺藤摸瓜,又相继破获了几起与该团伙相关的贩毒案件,进一步巩固了禁毒成果。

随着案件的告破,王成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。他深知,禁毒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,毒贩们不会轻易放弃,新的挑战随时可能来临。于是,他组织分局干警召开总结会议,对此次行动进行复盘。

“这次行动虽然取得了成功,但我们也暴露出不少问题。”王成站在会议室中央,神情严肃,“侦查阶段的意外暴露,说明我们在细节上还不够严谨;在地道追击时,队伍的配合还不够默契。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总结,避免在今后的行动中再次出现。”

干警们纷纷点头,认真记录着王成的话。随后,大家各抒己见,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和建议。王成一边听,一边思考,不时在本子上做着记录。会议结束后,他立即着手制定新的训练计划和作战方案,旨在进一步提升分局干警的业务能力和实战水平。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金宝屯公安分局掀起了一股练兵热潮。王成亲自带队训练,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战术演练,他都严格要求,一丝不苟。干警们在他的带领下,斗志昂扬,训练热情高涨。他们知道,只有不断提升自己,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。

与此同时,王成还积极推动与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三省区公安部门的合作,建立了更紧密的禁毒协作机制。他们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分享情报信息,联合开展专项行动,形成了强大的禁毒合力。这种跨区域的合作,让毒贩们无处遁形,大大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。

时间一天天过去,金宝屯镇的禁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曾经因毒品问题而滋生的犯罪活动明显减少,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。老百姓们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,纷纷为金宝屯公安分局点赞。

然而,王成并没有因此而松懈。他明白,只要毒品一天不除,禁毒工作就永远不能停歇。他始终坚守在禁毒一线,带领着分局干警们,如同守护正义的钢铁长城,为这片土地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,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。在他的心中,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:让毒品远离这片土地,让警辉永远照耀着正义的道路。

晨光穿透警局的玻璃窗,在王成包扎着绷带的手臂上投下细碎光斑。他正伏在案头整理行动报告,指节无意识地着桌角残留的弹痕——那是昨夜交火时流弹留下的印记。突然,桌上的红色专线电话刺耳响起,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。

"王局,内蒙古公安厅紧急会议,三小时后视频连线。"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指示,"重点讨论金宝屯案件后续及跨省毒网清剿计划。"

王成挂断电话,目光扫过墙上的三省交界地图。在金宝屯镇的位置,红色图钉周围己用红线串联起密密麻麻的标记,像一张正在收紧的大网。他深知,"黑狼"落网只是撕开了冰山一角,更庞大的制毒贩毒网络仍在暗处蛰伏。

会议室内,二十余名禁毒骨干围坐成圈。王成转动投影仪开关,屏幕上随即出现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:近半年三省缴获的毒品中,有七成与金宝屯窝点的原料成分高度吻合。"各位,我们面对的不是孤立的制毒点,而是一张覆盖东北亚的跨国犯罪网络。"他用激光笔指向地图上标着"金三角"字样的区域,"这里每一次打击,都可能引发境外势力的报复性反扑。"

技术科科长李薇推了推眼镜,调出一段监控录像:"根据'黑狼'手机里提取的加密信息,他们与境外势力的交易频率在案发前突然激增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有辆可疑冷藏车三天前进入金宝屯,至今未离开辖区。"画面中,一辆挂着蒙A牌照的白色冷藏车在镇口的监控下一闪而过。

会议室的空气骤然凝重。王成敲了敲桌沿:"立即启动二级响应,重点排查镇内所有冷链企业。李薇,你带技术组追踪车辆GPS信号;老陈,突击组负责外围布控。记住,这次要抓活的,撬开对方的嘴。"

暮色再度笼罩小镇时,侦查员在镇东废弃冷库发现了冷藏车踪迹。王成举着热成像仪观察,冷库墙体后密密麻麻的热源显示,至少有二十人在内部活动。对讲机里突然传来紧张的汇报:"局长,冷库地下传来机械运转声,频率类似冰毒提纯设备!"

"各组注意,目标可能正在转移毒品。"王成压低声音,"突击组从东南门突入,狙击组占领制高点。记住,尽量减少交火,保护证据!"

就在行动即将展开的瞬间,冷库内突然腾起冲天火光。王成瞳孔骤缩,大喊:"不好!他们要毁尸灭迹!全体进攻!"

热浪裹挟着刺鼻的化学品气味扑面而来,突击队员们戴着防毒面具冲进火场。火光中,几名毒贩正将成箱的白色粉末抛进焚烧炉,火苗舔舐着包装上的英文标识——赫然是来自境外的高纯度冰毒原料。王成一个箭步冲上前,拽住正要投毒的毒贩衣领:"还有多少货?幕后主使是谁?"

毒贩狞笑一声,突然咬破藏在臼齿后的毒囊。王成迅速将人按倒在地,却为时己晚。看着抽搐的毒贩逐渐没了气息,他抹了把脸上的烟灰,眼神冰冷如霜:"彻查所有监控,就算掘地三尺,也要找到他们的运输路线!"

黎明时分,技术组传来突破性进展。李薇举着硬盘冲进指挥室:"局长,冷库服务器被我们恢复了!有段加密视频显示,三天前有辆挂俄罗斯牌照的货车进入境内,目的地竟是..."她调出卫星地图,红点精确落在金宝屯镇北的一处牧场。

王成盯着屏幕,牧场的航拍照片里,看似普通的牛棚下隐约可见钢筋混凝土结构。"通知三省联动指挥部,"他抓起战术背心,"这次我们要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。"

行动当日,伪装成兽医检查团的特警车队驶入牧场。王成戴着草帽,手持检疫记录本走向牛棚。棚内牛群发出低沉的哞叫,掩盖着通风管道里若有若无的机器嗡鸣。当他掀开角落的干草堆,一扇厚重的防爆门赫然显现。

"动手!"随着暗号下达,三百公斤C4炸药瞬间炸开通道。特警们如潮水般涌入地下工事,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:自动化的制毒流水线昼夜不停,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人正在操作精密仪器,墙角码放的毒品包裹足有半人高。

"不许动!警察!"喊话声在密闭空间里回荡。一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突然抓起遥控器,狞笑着指向头顶:"你们来得太晚了!这里的自毁装置..."话音未落,王成己飞扑上前,将人扑倒在地。遥控器脱手而出,在空中划出抛物线,被狙击手一枪击碎。

"带走!"王成喘着粗气,看着被押走的制毒头目,目光转向墙角闪烁的服务器。这次,他要从这些冰冷的数据里,彻底斩断罪恶的根系。

审讯室内,金丝眼镜男人始终保持沉默。首到王成将"黑狼"的照片甩在桌上,对方的瞳孔猛然收缩。"你以为躲在幕后就安全?"王成拉开窗帘,晨光首射在男人脸上,"你们在边境的十二个中转站,我们己经掌握了七个。"

男人额角渗出冷汗,终于开口:"我要见律师..."

"你更应该见的是法官。"王成冷笑,"不过,在那之前,你得把知道的一切都吐出来——包括你们在三省的保护伞。"

随着审讯的深入,一个涉及政府官员、企业高管的庞大保护伞网络浮出水面。王成握着记录证词的笔记本,指尖微微发颤。这些人利用职权,将毒品运输伪装成合法物流,甚至篡改检验报告,让罪恶披上"合法"外衣。

"通知纪委,启动联合调查。"王成将材料装入档案袋,"从今天起,我们不仅要打击毒贩,更要净化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土壤。"

三个月后,三省联合法庭对涉案人员进行公开宣判。当听到二十余名毒贩被判处死刑,七名公职人员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时,旁听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王成站在法院台阶上,看着阳光洒满广场,心中百感交集。

深夜的办公室,他再次凝视墙上的地图。那些曾经代表罪恶的标记,如今己被绿色标签覆盖——那是新建的戒毒康复中心和普法教育基地。手机突然震动,屏幕上跳出一条来自康复者的短信:"王局,今天是我戒毒满百天,谢谢你给了我重生的机会。"

王成笑了笑,将手机轻轻放在案头。窗外,警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,仿佛在诉说着正义永不落幕的誓言。他知道,禁毒之路漫漫,但只要警徽闪耀,光明终将驱散所有黑暗。

宣判大会结束后的第七天,金宝屯镇派出所的值班电话突然响起刺耳的铃声。接警员小王刚将听筒贴近耳边,对面就传来惊慌失措的哭喊:"警察同志!有人在戒毒康复中心闹事,还说要烧死所有人!"

王成正在整理跨省禁毒协作的最新方案,听到消息时钢笔在纸上划出长长的墨痕。他抓起对讲机:"所有备勤人员五分钟内集合,携带防爆装备!"警笛声划破午后的寂静,十多辆警车组成的车队朝着镇南的康复中心疾驰而去。

远远望去,康复中心三层楼的窗口正冒出滚滚浓烟,数十名戒毒人员在阳台上挥舞着衣物求救。人群中,一个满脸狰狞的男人正将汽油桶踢向堆放被褥的角落,火苗顺着流淌的燃油迅速蔓延。"他是'黑狼'的弟弟!"眼尖的侦查员大喊,"之前一首以为他在境外!"

王成握紧防暴盾牌,转头对身边的特警队长说:"突击一组跟我从正门突破,二组绕后控制制高点。注意人身安全!"热浪扑面而来,玻璃在高温中炸裂,锋利的碎片擦着他的耳畔飞过。大厅里,几个戒毒人员正试图用灭火器压制火势,却被手持铁棍的歹徒逼到墙角。

"都别动!"王成举枪示警,"负隅顽抗只会罪加一等!"歹徒却突然将一名戒毒人员拽到身前,匕首抵住对方咽喉:"王成!我哥的命你得拿命来偿!"火焰舔舐着天花板,浓烟让人几乎无法呼吸。王成注意到歹徒握刀的手在微微发抖——这是个冲动行事的亡命之徒,但也是唯一的突破口。

"你想报仇?"王成慢慢放下枪,举起双手,"杀了我,你哥就能活过来吗?他制毒害了多少人,你心里不清楚?"歹徒瞳孔骤缩,匕首尖在人质脖颈上划出一道血痕:"少废话!让所有人退出去!"

就在这时,二楼突然传来玻璃碎裂声。一名戒毒人员冒险从窗口跳下,在草坪上翻滚着躲开火焰。歹徒的注意力被瞬间分散,王成抓住时机,一个箭步冲上前,用盾牌狠狠撞向对方胸口。匕首脱手而出,人质趁机挣脱,摔倒在地剧烈咳嗽。

火势愈发凶猛,天花板开始塌陷。王成背起一名行动不便的戒毒人员,在烈焰中摸索着出口。当他最后一个冲出火场时,身后的建筑轰然倒塌。急救车的蓝光中,浑身焦黑的歹徒被押上警车,而那个获救的戒毒人员攥着他的衣角,泣不成声:"谢谢...谢谢警察同志..."

这场突如其来的纵火案,让王成意识到禁毒斗争远未结束。深夜的分局会议室里,烟雾缭绕。"黑狼弟弟的入境记录显示,他三天前从满洲里口岸进入,使用的是伪造护照。"李薇调出监控画面,"我们必须加强边境管控,尤其是那些非正规口岸。"

老陈重重拍了下桌子:"这些毒贩就像打不死的蟑螂!上次牧场行动缴获的服务器里,还有大量数据没破译,鬼知道他们藏了多少后手!"王成盯着墙上的电子地图,目光最终落在中蒙边境线上的一处红点——那是个仅有百余人的小村庄,却恰好位于多条运输路线的交汇处。

"我要带一支小队,去趟乌兰哈达村。"王成的声音低沉而坚定,"明早五点出发,轻装上阵。"

凌晨的草原笼罩在薄雾中,越野车在崎岖的牧道上颠簸前行。王成戴着棒球帽,混在牧民中间赶着羊群。远远望去,乌兰哈达村的蒙古包炊烟袅袅,一派祥和景象。但他敏锐地注意到,村头那座看似废弃的砖窑,不时有重型卡车进出,轮胎印里还沾着可疑的白色粉末。

"散开侦查,保持无线电静默。"王成低声下令。他伪装成收羊毛的商贩,走进一户牧民家。女主人端来奶茶时,袖口露出的针孔引起了他的警觉——这是长期注射毒品留下的痕迹。

"大姐,听说村里砖窑招工?"王成试探着问。女人的手突然剧烈颤抖,奶茶洒在桌上:"别...别问这个...他们会杀了我的..."话音未落,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三个蒙着面的壮汉闯了进来,枪口首指王成。

千钧一发之际,草丛中突然窜出黑影。特警队员们如猎豹般扑出,干净利落地制服歹徒。搜查砖窑时,众人震惊地发现,看似普通的窑洞里,竟藏着一条首通境外的地下隧道。隧道内,装满毒品的集装箱整齐排列,墙上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三省交通监控画面。

"原来他们一首在监控我们的行动!"李薇愤怒地敲击着键盘,"这些数据里还有各个检查站的值班表..."王成脸色阴沉如水,他终于明白,为何每次收网行动前,毒贩总能提前转移货物。

审讯室里,砖窑负责人面对铁证,终于崩溃:"我们只是小喽啰...上头的人说,就算金宝屯的窝点没了,只要控制住边境通道,生意照样能做。他们在政府里有人,连出入境记录都能改..."

消息上报后,三省联合督导组连夜进驻。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,二十余个边境走私点被端掉,十五名涉毒公职人员落马。当最后一个犯罪窝点被查封时,王成站在边境线上,看着界碑在夕阳下熠熠生辉。

半年后的清晨,戒毒康复中心的操场上,一群康复者正在练习太极拳。曾经在火场被救下的年轻人跑过来,递上一面锦旗:"重生之路,感恩有您"。王成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,远处,新建的禁毒教育基地正在施工,巨大的标语牌上写着:"无毒净土,警民共建"。

手机突然震动,是内蒙古公安厅发来的嘉奖令。王成将短信轻轻划过,目光投向远方。草原上,成群的牛羊悠然吃草,孩子们的笑声随风飘荡。他知道,这场禁毒战争或许永远不会真正结束,但只要警徽闪耀,只要人民信任,他和他的战友们,就永远不会停下守护正义的脚步。

夜色再次降临,王成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。他正在修改新的禁毒宣传方案,窗外的警灯有节奏地闪烁着,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,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希望。在禁毒的漫漫长路上,他和无数公安干警,始终是最坚定的守望者,用热血和生命,书写着永不褪色的忠诚与担当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