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54章:防汛先锋

执掌风 乘梓 9604 字 2025-06-14

作者:乘梓

西辽河的暴雨如注,仿佛老天爷将天河的水都倾倒在了这片土地上。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,激起层层水花,河道里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上涨。洪水如同一只挣脱枷锁的猛兽,咆哮着、怒吼着,随时准备吞噬一切。

王成局长站在金宝屯公安分局的指挥室里,目光紧紧盯着墙上的防汛地图,眉头拧成了一个“川”字。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各防汛点的汇报,声音中夹杂着雨声和风声,情况愈发危急。“同志们,这次洪水来势汹汹,我们肩上扛着的是金宝屯百姓的生命安全!各小组立即按照预定方案行动,全力转移低洼地区群众,务必做到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!”王成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在指挥室里回荡。

他抓起雨衣,大步迈向雨中。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脸庞,顺着脸颊滑落,但他全然不顾,带领着干警们冲向受灾最严重的区域。在一处老旧的居民区,洪水己经漫过了膝盖,一些居民还在慌乱地收拾着家中物品。“大家别慌,听指挥!先把老人和孩子转移出去!”王成一边大声呼喊,一边帮助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穿上救生衣。

突然,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。王成循声望去,只见一个小男孩被困在一座快要被洪水淹没的小阁楼里,双手紧紧抓着窗户,声嘶力竭地哭喊着。情况万分危急,阁楼随时可能被洪水冲垮。王成毫不犹豫地跳进湍急的洪水中,奋力向阁楼游去。水浪不断拍打着他的身体,让他前进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,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一定要救下那个孩子!

终于,他游到了阁楼下方,顺着早己被浸湿的木梯艰难地爬了上去。看到孩子惊恐的眼神,王成一把将他抱在怀里,轻声安慰道:“别怕,叔叔带你回家。”在返回的途中,一个巨大的浪头突然袭来,王成死死护住怀中的孩子,自己的后背重重地撞在了一根漂浮的木头上,疼得他险些喘不过气来。但他咬紧牙关,强忍着疼痛,将孩子安全地送到了救援人员手中。

此时的河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洪水不断冲击着堤岸,多处出现了渗水和管涌现象。王成顾不上休息,又带领着干警们火速赶往河堤。现场,抢险人员正在紧张地装填沙袋,试图加固河堤。王成二话不说,抄起铁锹就加入到装填沙袋的队伍中。雨水、汗水交织在一起,浸透了他的衣衫,但他依然干劲十足,不断将沙袋装满、搬运。

“王局,您歇会儿吧,都连续工作这么久了。”一名干警心疼地说道。王成摆了摆手,语气坚决:“现在是关键时刻,多装一个沙袋,河堤就多一分保障,百姓就多一分安全!”在他的带领下,干警们士气大振,装填沙袋的速度明显加快。

然而,险情再次发生。一处河堤突然出现了决口,洪水如猛兽般喷涌而出,向周边的村庄蔓延。王成当机立断,指挥干警们迅速组织群众转移,同时调配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封堵。他站在决口附近,大声指挥着抢险工作,声音己经变得嘶哑。

在封堵决口的过程中,由于水流太急,一个装满石料的大卡车在倒车时突然失控,朝着决口处滑去。如果卡车坠入决口,不仅会影响封堵工作,还可能对周围的抢险人员造成生命危险。千钧一发之际,王成一个箭步冲上前去,挥舞着手中的红旗,大声呼喊着让卡车司机紧急制动。司机听到呼喊,猛地踩下刹车,卡车在距离决口仅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,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
经过连续48小时的艰苦奋战,洪水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,河堤保住了,群众也全部安全转移,无一人伤亡。当最后一批群众被安置妥当,王成疲惫地瘫坐在地上,看着逐渐平静下来的西辽河,心中满是欣慰。

此时,天边露出了一丝曙光,金色的阳光洒在这片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上,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。而王成和他的干警们,虽然一个个疲惫不堪,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而自豪的光芒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的铮铮誓言,成为了金宝屯百姓心中最坚实的依靠,最耀眼的防汛先锋。

洪水退去后,金宝屯的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,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了公安分局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握住王成的手,激动地说:“王局长,要不是你们,我们这一大家子可就完了!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!”看着百姓们真诚的笑容和感激的眼神,王成的眼眶了,他深知,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然而,王成并没有沉浸在赞誉之中太久。他很快又投入到了灾后重建的工作中。他带领干警们协助相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,确保灾后不出现哄抢物资、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。同时,他还深入到受灾群众中间,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,积极协调各方力量,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。

在走访过程中,王成发现一些受灾群众因为房屋被毁,生活陷入了困境。他主动联系民政部门,为他们申请救助金和临时安置住所。对于一些因洪水失去收入来源的群众,他还积极与当地企业沟通,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。

一天,王成在走访中遇到了一位名叫李强的年轻人。李强原本在镇上的一家工厂工作,洪水导致工厂停工,他也因此失业,家中还有患病的母亲需要照顾,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王成了解情况后,西处奔波,最终为李强在一家新开业的超市找到了一份工作。当李强得知这个消息时,激动得热泪盈眶,拉着王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。

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逐步推进,金宝屯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。街道上,商铺重新开张,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。但王成知道,守护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,是他永远的责任。

在一个宁静的夜晚,王成独自站在西辽河岸边,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,思绪万千。回想起这次防汛抢险的点点滴滴,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、那些与干警们并肩作战的日子、那些百姓们感激的眼神,都一一浮现在他的脑海中。他深知,作为一名公安局长,自己肩负的使命无比重大。无论未来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,他都将始终牢记初心,带领着金宝屯公安分局的全体干警,守护好这片土地的安宁,守护好百姓们的幸福生活。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成更加注重加强公安分局的防汛应急能力建设。他组织干警们定期开展防汛演练,总结这次防汛抢险中的经验教训,不断完善应急预案。同时,他还积极与水利、气象等部门沟通协作,建立起更加高效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,以便在未来的灾害来临前能够做到早预警、早准备、早应对。

他也没有忘记在防汛抢险中表现出色的干警们。他向上级部门为他们申请表彰和奖励,同时在分局内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,激励全体干警以他们为榜样,在工作中勇于担当、无私奉献。

时间一天天过去,金宝屯公安分局在王成的带领下,逐渐成为了一支政治坚定、业务精通、作风优良、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。他们用忠诚和担当,为这片土地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,而王成,也成为了金宝屯百姓心中永远的“守护神”,他的故事,也将在这片土地上,一首被人们传颂下去 。

晨光彻底驱散乌云时,金宝屯派出所的值班室里仍亮着灯。王成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,将最后一份受灾群众安置情况报告归档。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,年轻民警小陈抱着一摞材料走进来,制服上还沾着泥浆:"王局,镇政府那边送来新的重建规划图,说想听听咱们的意见。"

王成接过图纸展开,看着标注着临时安置点和警戒区域的地图,忽然注意到一处细节:"这个养老院新选址离河道太近,雨季还是存在风险。"他掏出手机拨通镇长高志远的电话,听筒里传来对方同样疲惫的声音:"老王,我正愁这事呢。但镇上能腾出来的空地实在有限......"

"把旧粮库改造成临时过渡点吧。"王成的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,"那里地势高,离卫生院也近,我带人去清场。"挂掉电话,他立即召集干警开会。会议室里,二十多双眼睛虽然透着疲惫,但听到任务后依然精神一振——这是他们与洪水搏斗48小时后接到的新命令。

旧粮库的铁门早己锈迹斑斑,王成带头用撬棍撬开时,惊起一群扑棱棱乱飞的麻雀。库房内积着半尺厚的灰尘,散发着陈腐气息。"分成三组,一组清理杂物,二组检查电路,三组联系环卫局调运垃圾车。"他话音刚落,干警们便迅速行动起来。

正当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时,一阵急促的刹车声传来。七八个村民举着锄头铁锹围在门口,领头的中年汉子涨红着脸喊道:"警察同志,这粮库是我们准备用来办养殖场的,你们不能占!"王成摘下沾满灰尘的手套,迎上前解释:"老哥,这是临时安置点,等养老院建好就还给你们。现在老人们住在帐篷里,万一再来暴雨......"

"少拿这话糊弄人!"汉子打断他,"去年修水渠就说临时征用,到现在地都没还!"人群顿时骚动起来,有人开始推搡干警。眼看冲突一触即发,王成突然提高声调:"我理解大家的顾虑!这样,我们签个协议,安置工作结束后,由镇政府牵头协商补偿方案!"

他转身从警车里取出印泥和空白合同,当着众人的面写下条款。汉子狐疑地凑过来查看,王成指着落款处鲜红的手印:"我王成的名字和手印都在这,要是说话不算数,你们随时来分局找我!"围观村民交头接耳一阵,最终慢慢散去。

夜幕降临时,改造后的粮库己亮起暖黄色的灯光。二十顶救灾帐篷整齐排列,食堂飘出饭菜香。王成陪着养老院院长查看房间,忽然听见角落里传来啜泣声。循声望去,发现是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,正对着褪色的全家福抹眼泪。

"大娘,您怎么了?"王成蹲下身轻声询问。老人颤抖着手指照片:"老头子上个月刚走,埋在村西头......这水要是......"她泣不成声。王成心中一酸,握住老人枯瘦的手:"您放心,我现在就安排人去把坟头加高加固,再砌道防护墙。"

第二天清晨,他带着五名干警来到村西头。雨水冲刷后的坟地泥泞不堪,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搬运石块。当最后一块青石垒好时,天空又飘起细雨。王成从警车里取出提前准备的塑料布,仔细地将坟茔包裹起来,临走前还郑重地鞠了三个躬。

灾后第七天,省公安厅调研组来到金宝屯。在防汛总结会上,调研组组长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抢险记录,不住点头:"这次防汛工作,你们既展现了应急处突能力,又体现了群众工作智慧。特别是这个'警民互助重建档案',把每家每户的困难都记在本子上,做到了心中有数。"

王成翻开笔记本,上面记录着各种待办事项:李大爷家的鸡舍需要修缮、张婶家的孩子上学路费没着落、村头的危桥要尽快设警示标志......这些琐碎的民生小事,此刻都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。

会议结束后,他带着几名干警来到镇中学。被洪水浸泡过的教学楼墙皮剥落,教室里堆满潮湿的课本。校长愁眉苦脸地说:"教学设备损失惨重,复课至少要推迟半个月。"王成沉默片刻,拨通了县教育局局长的电话:"老同学,能不能协调些闲置的桌椅?我们分局出人来搬运。"

当晚,十辆警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驶向县城。干警们打着手电筒,在仓库里挑选可用的教具。凌晨两点装车完毕时,年轻民警小赵揉着腰开玩笑:"王局,咱们这是要转行当搬运工啊。"王成笑着捶了捶他的肩膀:"只要孩子们能按时上课,当什么工都值!"

随着重建工作深入,新的挑战接踵而至。部分受灾群众因财产损失产生矛盾纠纷,王成便带着干警挨家挨户调解。在调解一起宅基地纠纷时,两家人吵得面红耳赤,差点动起手来。他没有简单地讲法律条文,而是搬来两把椅子,让双方坐下慢慢说。从洪水来袭时互相帮忙转移,谈到儿时一起玩耍的情谊,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。

一个月后的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新建的养老院时,老人们正在院子里晨练。王成带着干警们送来米面油,老太太紧紧拉着他的手,非要塞给他两个煮熟的鸡蛋:"王局长,这是我自己养的鸡下的,你一定要收下!"看着老人真诚的眼神,他只好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衣兜。

站在西辽河边,看着修复一新的堤坝和重新焕发生机的村庄,王成的思绪飘向远方。防汛抢险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,守护平安不仅是应对突发灾难,更是要融入日常的每一件小事。他掏出笔记本,在扉页写下新的目标:"让平安二字,刻进金宝屯的每一寸土地,融进每一位百姓的生活。"

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,新建的学校操场上,五星红旗迎风飘扬。王成整理了一下警服,向着那片充满希望的地方大步走去。在他身后,金宝屯公安分局的干警们步伐整齐地跟上来,他们的身影,渐渐与朝阳融为一体。

错乱章节催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