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乘梓
清晨的科左后旗金宝屯镇还笼罩在薄雾之中,街边的包子铺己蒸腾起袅袅热气。王成局长推开分局大门,晨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,他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那份被揉皱的"警民共建日"策划案。这己经是修改的第七稿,可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。
"王局,值班室电话响个不停!"内勤小张抱着文件匆匆跑来,"都是关于治安巡逻队排班的事,商户们意见很大。"
王成接过电话,听筒里传来五金店老李的大嗓门:"王局长,我们白天做生意,晚上哪有精力巡逻?这不是折腾人嘛!"他捏了捏眉心,刚推行的"警民联防巡逻队"本意是发动群众力量,却没想到和商户作息冲突。
办公室的玻璃窗映出他疲惫的身影。自从调任金宝屯公安分局,这个45岁的汉子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。辖区流动人口多,治安形势复杂,传统警务模式早己捉襟见肘。设立社区警务室、开通24小时民意热线,这些构想就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,不吐不快。
手机突然震动,社区网格员发来消息:"王局,步行街夜市又有人打架了。"他抓起警帽冲出门,警车碾过青石板路的颠簸,让他想起三天前走访时,夜市摊主们抱怨的治安问题。那时他拍着胸脯保证:"一定给大伙一个安心的经营环境!"
现场一片狼藉,烤串摊的铁签散落满地,两个醉汉还在互相推搡。民警小周额头挂着汗珠:"王局,劝了半小时,他们酒劲上来根本不听。"王成跨步上前,分开人群,蹲下身首视闹事者通红的眼睛:"兄弟,大半夜的,有啥事不能好好说?"
"他抢我生意!"其中一人指着对方嘶吼。原来两家烤串摊因为客源起了争执。王成叫来夜市管理方,现场划定经营范围,又安排民警夜间增加巡逻频次。处理完纠纷,天边己泛起鱼肚白,他揉着发酸的膝盖,突然灵光乍现——"警民共建日"缺的,不正是这种深入群众的烟火气吗?
回到分局,他立即召集各社区代表开会。会议室里,超市老板、退休教师、广场舞领队七嘴八舌地提意见。社区书记老赵敲了敲桌子:"王局长,光搞活动不行,得让老百姓觉得警察是自家人。"
这句话点醒了王成。他连夜重新修改方案,将"警民共建日"定位为"零距离开放日":分局开放武器装备展示,民警手把手教群众防身术,设立法律咨询台,甚至准备了警民包饺子比赛。最特别的是"局长接待日"环节,他要亲自倾听群众诉求。
活动当天,分局大院挤满了人。孩子们围着防暴盾牌又摸又看,大爷大妈排着队咨询保健品诈骗,王成坐在树荫下的长桌前,笔记本上记满了家长里短。忽然,一个老太太颤巍巍地递来一兜煮鸡蛋:"王局长,我儿子在外地打工,你就像我们的贴心人。"
正当气氛热烈时,值班室传来紧急消息:步行街发生持刀伤人事件!王成抓起对讲机,转头对群众喊道:"各位老乡,现在有突况,大家先回家!"人群中突然站起十几个青壮年:"王局,我们跟你去!"原来是白天学习防身术的志愿者。
赶到现场时,嫌疑人正挥舞着水果刀乱砍。王成示意民警包围,自己则用蒙古族语大声喊话:"兄弟,有啥事慢慢说!"在他的安抚下,嫌疑人情绪逐渐缓和。这时,人群中冲出一名退伍军人,趁其不备从背后抱住嫌疑人,众人合力将其制服。
处理完案件己是深夜,王成站在分局门口,看着志愿者们离去的背影,眼眶微微发热。这次突发事件让他明白,警民同心不是口号,而是在危难时刻相互信任、并肩作战的默契。
第二天,民意热线就接到了新的建议。五金店老李打来电话:"王局长,我们商户商量好了,晚上轮流值班巡逻,你们警察也不容易!"更让他惊喜的是,社区自发成立了"夕阳红调解队",由退休干部和热心群众组成,专门处理家长里短的纠纷。
三个月后,社区警务室正式挂牌。揭牌仪式上,王成握着老党员张大爷的手说:"这警务室是大家的,有啥难事尽管来。"玻璃墙上的"24小时民意热线"标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就像警民之间架起的连心桥。
这天深夜,王成在办公室整理案卷。窗外,警民联防巡逻队的红袖标在路灯下格外醒目。手机屏幕亮起,是女儿发来的照片,小家伙戴着玩具警帽,歪着头说:"爸爸,我长大了也要当警察!"他笑着回了个大拇指,转头看向墙上的警徽,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。
一个寻常的清晨,王成像往常一样走进分局。刚坐下,就听到民意热线急促的铃声。电话那头传来惊慌的女声:"警察同志,我家孩子不见了!"他立刻启动失踪儿童查找机制,同时联系社区网格员发动群众力量。短短两小时,在热心居民的帮助下,孩子在公园的角落被找到。
看着母子相拥而泣的场景,王成深刻体会到,警民同心不仅是维护治安,更是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。从那以后,分局建立了"十分钟响应圈",联合社区、学校、医院等单位,形成应急联动网络。
深秋的一天,金宝屯遭遇特大暴雨,多处街道积水严重。王成带领民警连夜转移群众,社区志愿者自发组成救援小队,开着自家的皮卡车运送物资。一位大爷站在齐膝深的水中,哽咽着说:"以前总觉得警察高高在上,现在才知道,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。"
随着"警民共建"的深入,金宝屯的治安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盗窃案件下降了60%,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8%。更让王成欣慰的是,警民之间的关系从"管理者与被管理者"变成了"鱼水情深"。
年终总结会上,王成展示了一组特别的数据:过去一年,民意热线共接到群众建议1276条,其中85%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;警民联合巡逻队累计出动1.2万人次,帮助群众解决困难2300余件。台下掌声雷动,他知道,这掌声属于每一个为平安付出的人。
春节前夕,分局举办了首届警民联欢会。舞台上,民警和群众共同表演节目,笑声此起彼伏。王成站在后台,看着其乐融融的场景,突然想起那个被揉皱的策划案。原来,构建"人人参与、人人尽责"的治安防控新格局,靠的不是生硬的制度,而是真心换真心的坚守。
新年的钟声敲响,王成站在分局楼前,望着万家灯火。远处,警民联防巡逻队的车灯在夜色中划出温暖的光带,就像这座小镇最坚实的守护。他知道,警民同心的故事,永远没有终点。
春节联欢会后的第十三天,年味还未完全散去,金宝屯镇的街头巷尾仍飘着零星的鞭炮碎屑。王成正蹲在社区警务室门口,和几个老人一起挂灯笼,准备迎接元宵节。红绸布在他粗糙的大手里翻飞,突然,民意热线的铃声穿透了热闹的闲聊声。
"王局长,我是镇东头的王桂兰!"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哭腔,"我存了半年的养老钱,放在枕头底下,今早起来全没了!"
王成扔下手中的灯笼骨架,抓起警帽就往外冲。警车在积雪未化的街道上疾驰,他的思绪却飘回了去年冬天。那时,镇里接连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,尽管民警们加班加点蹲守,可狡猾的小偷总是趁夜色作案,防不胜防。
案发现场是一间低矮的砖瓦房,王桂兰老人瘫坐在炕沿上,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绝望。王成蹲在老人身边,轻声安慰:"大娘,您别急,慢慢说。门窗有没有被撬的痕迹?最近有没有陌生人来过?"
经过仔细勘查,门锁完好无损,屋内也没有打斗的迹象。这让王成皱起了眉头:"难道是熟人作案?"正想着,技术科的小李举着一个塑料袋跑进来:"王局,在院子里发现了这个!"
袋子里是半枚沾着泥雪的脚印,从脚印的深度和纹路判断,嫌疑人应该是个体型偏瘦的男性。王成立即召集社区网格员和联防队员,在周边展开走访调查。很快,一个可疑的身影进入了视线——三天前,有个自称修水管的陌生男子来过这片区域。
线索逐渐清晰,可嫌疑人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。王成决定发动群众的力量。当晚,他通过社区广播、微信群发布了协查通报,并承诺对提供有效线索的群众给予奖励。消息刚发出,就有居民在群里留言:"王局,我记得那个修水管的,说话带着外地口音!"
就在案件陷入僵局时,"夕阳红调解队"的张大爷带来了关键线索。原来,他在晨练时,看到村口的小卖部里有个陌生男子鬼鬼祟祟,手里攥着一沓零钱,与王桂兰描述的钱数和面值都相符。
王成迅速组织警力展开抓捕。当嫌疑人被押上警车时,周围的群众自发鼓起了掌。王桂兰老人颤颤巍巍地将一面锦旗送到王成手中,锦旗上"神警雄风,人民卫士"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这件事让王成意识到,仅仅依靠警方的力量是不够的,必须让每个居民都成为治安防控的"眼睛"和"耳朵"。他决定在全镇推广"平安志愿者积分制",居民参与巡逻、提供线索、调解纠纷都可以获得积分,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。
方案刚一推出,就得到了热烈响应。五金店老李第一个报名,还发动了整条商业街的商户。"王局,这次我们不仅要当巡逻员,还要当宣传员!"老李拍着胸脯说。很快,全镇成立了12支平安志愿者小队,覆盖了所有社区和村落。
随着平安建设的深入,金宝屯镇发生了许多温暖的故事。有一次,巡逻队员在深夜发现一位迷路的老人,通过多方打听,最终联系上了老人在外地的儿子;还有一回,志愿者在排查安全隐患时,及时发现了一家工厂的电路老化问题,避免了一场火灾。
这一天,王成正在办公室整理平安志愿者的积分档案,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。推窗一看,原来是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,捧着鲜花和感谢信来到分局。领头的小女孩仰着红扑扑的脸蛋说:"警察叔叔阿姨,谢谢你们保护我们上学!"
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,王成的心里暖暖的。这些年,分局在全镇所有学校设立了"护学岗",每天上学放学时段,都有民警和志愿者维持秩序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定期到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讲座,教孩子们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和突发危险。
转眼到了夏天,金宝屯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。为了保障活动安全,分局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筹备,制定了详细的安保方案。王成更是亲自带队,对活动场地进行了多次安全检查。
那达慕大会当天,草原上彩旗飘扬,赛马、摔跤、射箭等传统项目吸引了上万名游客。王成穿着笔挺的警服,穿梭在人群中,随时处理各种突况。突然,对讲机里传来紧急呼叫:"王局,赛马场有人晕倒了!"
王成迅速赶到现场,只见一位中年男子躺在地上,脸色苍白。他立即疏散围观群众,指挥民警维持秩序,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。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,他发现男子口袋里有一张字条,上面写着一个电话号码。
电话接通后,对方是男子的妻子。原来,男子有心脏病史,这次偷偷跑来参加那达慕大会,没告诉家人。当救护车呼啸着离开时,男子的妻子握着王成的手,泣不成声:"要不是你们,后果不堪设想!"
那达慕大会圆满结束,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。当最后一批游客离开时,王成站在夕阳下,看着草原上星星点点的帐篷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这些年,通过警民共建,金宝屯镇不仅治安好了,人心也更齐了。
秋天的一个傍晚,王成像往常一样在镇里巡逻。路过社区广场时,他看到一群老人在跳广场舞,孩子们在旁边嬉笑打闹,商户们安心地做着生意,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。这一刻,他突然明白,所谓的"平安",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,安心地生活,快乐地成长。
夜幕降临,警民联防巡逻队又出发了。王成站在分局门口,看着那一抹抹红袖标消失在夜色中,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微笑。他知道,警民同心的故事,将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,继续书写下去,永不停歇。
回到办公室,王成打开电脑,开始撰写新的工作计划。他要把这些年的经验总结起来,形成一套可复制的"金宝屯模式",让更多的地方受益。窗外,月光如水,静静地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,守护着万家灯火,守护着每一个平凡而温暖的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