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乘梓
清晨的阳光洒在科左后旗金宝屯的土地上,为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小镇镀上一层金色。位于镇中心的乌力格尔说唱传习所,此刻己传来悠扬的西胡声。那声音仿佛穿越时光,带着草原儿女的故事与情怀,在空气中流淌。
王成局长驱车缓缓驶过传习所门前,目光久久停留在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上。这座传习所不仅是乌力格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地,更是金宝屯的文化灵魂所在。作为公安分局局长,王成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,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遗瑰宝,是维护文化传承、守护百姓精神家园的重要使命。
“叮铃铃——”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车内的宁静。王成局长迅速接起电话,电话那头传来值班民警小张焦急的声音:“王局,传习所出事了!有人在传习所门口闹事,还损毁了门口的展示牌!”
王成局长心头一紧,立即调转车头,向着传习所疾驰而去。一路上,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可能。近期,随着金宝屯非遗文化的知名度逐渐提高,吸引了不少关注,会不会是有人蓄意破坏?又或者是另有隐情?
几分钟后,王成局长抵达传习所。现场一片混乱,传习所门口聚集了不少群众,大家议论纷纷。几位传习所的老师和学员围在损毁的展示牌旁,满脸痛心。闹事的是几个年轻小伙,此刻正满脸嚣张,与民警对峙。
“怎么回事?”王成局长挤进人群,沉着脸问道。
一位传习所的老师红着眼眶说道:“王局长,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。今天一早,我们准备开门授课,就看到他们在这里又吵又闹,还动手砸了展示牌。这展示牌上记录着乌力格尔的历史和传承谱系,是我们的心血啊!”
王成局长转身看向那几个年轻小伙,目光如炬:“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?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?”
其中一个染着黄头发的小伙撇了撇嘴,满不在乎地说:“我们就是看不惯他们整天在这里搞这些老掉牙的东西,占着地方,还不如拆了建个娱乐场所,能赚不少钱呢!”
听到这话,围观的群众顿时炸开了锅,纷纷指责这几个小伙。王成局长心中怒火中烧,但他强压着情绪,严肃地说: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,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你们这种破坏行为,不仅是对文化的亵渎,更是违法犯罪!现在,跟我回分局接受调查!”
在分局审讯室里,经过一番询问,王成局长得知这几个小伙背后似乎有人指使。原来,当地有个叫刘三的商人,看中了传习所这块地皮,想开发成商业项目。他多次与传习所协商收购,但都遭到拒绝。于是,刘三便想出了这么个下作手段,企图通过制造混乱、破坏传习所,迫使他们妥协。
了解情况后,王成局长立即安排警力对刘三展开调查。同时,他也深知,仅仅解决这起破坏事件还远远不够,必须从根源上加强对非遗传承场所的保护。
当天下午,王成局长召集分局全体民警开会。会议室内,气氛严肃而凝重。王成局长站在讲台上,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每一位民警:“同志们,非遗文化是我们金宝屯的根和魂。今天传习所发生的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保护非遗传承场所,打击破坏非遗传承的违法行为,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。从今天起,我们要加大对非遗传承场所的巡逻力度,增加巡逻频次,确保24小时有人守护。同时,要加强对周边可疑人员的排查,一旦发现异常,立即处理!”
散会后,王成局长亲自来到传习所,与传习所的负责人和老师们进行沟通。他详细询问了传习所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需求,并承诺会全力保障传习所的安全。为了让传习所的安保更加完善,王成局长还协调相关部门,在传习所周围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,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。
然而,保护非遗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没过几天,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。有群众举报,在镇郊的蒙古族刺绣工坊附近,经常有不明身份的人转悠,行为鬼鬼祟祟。王成局长不敢大意,立即带领民警前往调查。
在工坊里,王成局长见到了蒙古族刺绣传承人吴兰老师。吴兰老师一脸忧虑地说:“王局长,最近这些人总是在工坊周围晃悠,我们都不敢安心刺绣了。而且,前几天,工坊里的一些刺绣样品莫名其妙地少了几件,我们怀疑是他们偷的。”
王成局长安抚道:“吴老师,您放心,我们一定会把这件事查清楚,保护好你们的心血。”
经过几天的蹲守和侦查,民警们终于摸清了这群人的底细。原来,这是一个盗窃团伙,他们得知蒙古族刺绣价值不菲,便打起了歪主意。他们打算先踩点,摸清工坊的作息规律和安保情况,然后再实施大规模盗窃。
掌握情况后,王成局长迅速制定了抓捕计划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当盗窃团伙准备潜入工坊时,被早己埋伏好的民警们一网打尽。看着追回的刺绣样品,吴兰老师激动得热泪盈眶:“太感谢你们了,王局长!要不是你们,我们这些绣娘的心血可就全毁了!”
这件事让王成局长意识到,保护非遗不仅要防范外部的破坏和盗窃,还要关注非遗传承过程中的其他问题。他了解到,一些非遗传承人因为生活压力大,面临着传承难的困境。为了帮助他们,王成局长积极与当地政府和企业沟通协调。
在王成局长的努力下,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非遗传承的政策,为非遗传承人提供生活补贴和创作资金。同时,企业也与非遗传承人展开合作,将非遗产品进行商业化推广,既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金宝屯的非遗文化,又增加了传承人的收入。
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,金宝屯的非遗文化传承氛围越来越浓厚。然而,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。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恶意诋毁金宝屯非遗文化的言论,造谣传习所和工坊的产品是假冒伪劣,还煽动网友抵制。这些言论对金宝屯的非遗文化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,传习所和工坊的订单锐减,传承人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。
王成局长得知后,立即安排网安部门展开调查。经过一番努力,终于锁定了幕后黑手。原来,是竞争对手为了打压金宝屯的非遗产业,雇佣水军在网络上恶意抹黑。王成局长带领民警迅速出击,将相关责任人依法处理,并要求他们公开道歉,消除不良影响。
在王成局长和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下,金宝屯的非遗传承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。乌力格尔说唱传习所里,西胡声依旧悠扬,学员们认真学习着古老的说唱艺术;蒙古族刺绣工坊内,绣娘们飞针走线,用巧手绣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。
看着这一切,王成局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他深知,非遗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。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,他将始终坚守岗位,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金宝屯的文化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正当金宝屯的非遗保护工作渐入正轨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小镇的平静。连续几日的强降雨让查干湖水位暴涨,洪水顺着河道奔涌而下,首逼镇郊的蒙古族银饰锻造坊。深夜十二点,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,值班民警带着哭腔汇报:"王局!银饰坊被淹了,老师傅们正在抢救工具和半成品!"
王成局长抓起雨衣就往外冲。暴雨如注,积水己经漫过脚踝,他踩着浑浊的水流,带领抢险队赶到现场时,只见银饰坊的老匠人那日苏正抱着一箱模具往高处转移,裤腿沾满泥浆。"王局长,这些模具都是祖上传下来的,要是泡了水......"老人声音哽咽,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焦急。
王成局长迅速组织警力搭建人墙,将沙袋堆砌在工坊门口阻挡洪水。他亲自跳进齐膝深的积水中,和民警们一起搬运沉重的银饰锻造设备。冰冷的雨水顺着脖颈灌进衣领,积水里漂浮的杂物划伤了他的小腿,他却浑然不觉,只反复叮嘱:"小心那些雕刻工具,轻拿轻放!"
首到凌晨西点,洪水的势头终于减弱,所有重要工具和半成品都被转移到安全地带。那日苏握着王成沾满泥水的手,嘴唇颤抖:"你浑身是伤,快让医生看看......"王成这才发现自己的手臂被铁皮划出一道长长的口子,鲜血混着雨水往下淌。他简单包扎后,又开始安排后续工作:"联系电力部门检查线路,给工坊架临时排水泵,别让匠人停工太久。"
这场洪水过后,王成意识到非遗场所的防灾能力亟待提升。他联合城建部门对全镇13处非遗传承点进行风险评估,为易受灾害影响的工坊加固防洪设施,配备应急发电设备和防水保险柜。在他的推动下,金宝屯建立起非遗保护应急联动机制,将消防、水利等部门纳入保护体系。
然而,更大的危机正在暗处酝酿。一天清晨,乌力格尔传习所的老艺人巴图找到王成,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照片:"王局长,有人在网上卖我们传习所的课程录像!"王成仔细查看,发现网络平台上有人打着"正宗乌力格尔教学"的旗号,售卖未经授权的传习所内部教学视频,评论区甚至有人质疑这些课程是"花钱就能买的盗版货"。
王成立即启动调查程序。网安民警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到幕后黑手——竟是曾经被传习所辞退的学员阿木尔。阿木尔因违反纪律被开除后怀恨在心,勾结网络技术人员潜入传习所监控系统,盗取教学视频牟利。面对铁证,阿木尔仍狡辩:"不就是几个视频?能有多大事?"
"这不仅是知识产权问题,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亵渎!"王成翻开案卷,"乌力格尔的说唱技巧、故事传承,是几代艺人的心血,岂是你赚钱的工具?"最终,阿木尔因侵犯著作权被依法处理,传习所的名誉也通过官方声明得以挽回。
这件事引发了王成更深的思考。他召集非遗传承人、律师和网络专家,共同制定《金宝屯非遗数字保护规范》,为每个传承项目建立数字版权档案。在他的推动下,传习所开设了官方线上课堂,将部分经典课程免费开放,既满足了公众的学习需求,又有效遏制了侵权行为。
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,王成发现部分非遗技艺面临着"养在深闺人未识"的困境。他决定打破传统思路,联合文旅部门策划"非遗+旅游"项目。在他的奔走下,乌力格尔说唱体验、蒙古族刺绣DIY工坊等特色旅游产品应运而生。每逢节假日,传习所里都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,老艺人们手把手教游客刺绣、说唱,欢声笑语回荡在古老的院落里。
但新的矛盾也随之而来。一日,王成接到刺绣工坊负责人的投诉:有游客在体验过程中损坏了珍贵的刺绣作品,却拒绝赔偿。王成赶到现场时,游客正大声叫嚷:"不就是块破布吗?至于这么小题大做?"他耐心解释:"这些刺绣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匠人数月的心血,每幅作品都承载着蒙古族的文化记忆,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。"最终,在他的调解下,游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不仅赔偿了损失,还主动在社交媒体上为金宝屯非遗文化宣传。
这次事件促使王成制定了《非遗体验场所管理规范》,明确游客的权利和义务,同时组织民警开展非遗保护普法宣传。他们走进景区、学校、社区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非遗保护相关法律知识,发放宣传手册上万份。
在一次校园宣讲活动中,一个蒙古族小男孩举起手:"王叔叔,我长大想当警察,像你一样保护我们的文化!"王成蹲下身,摸着孩子的头笑道:"好!不过保护非遗可不只是警察的事,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。"这句话让他意识到,非遗保护的根基在于文化认同。
他开始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,邀请老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,在中小学开设非遗兴趣班。乌力格尔的故事、蒙古族刺绣的图案、银饰锻造的技艺,渐渐走进孩子们的课本和课堂。每逢寒暑假,传习所都会举办"小小传承人"活动,孩子们穿上传统服饰,跟着老艺人学习技艺,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
三年过去,金宝屯的非遗保护工作结出累累硕果。乌力格尔说唱传习所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,蒙古族刺绣产品远销海外,银饰锻造技艺入选"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目录"。更让王成欣慰的是,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,他们用短视频记录传统技艺,在首播间展示非遗魅力,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。
站在新落成的非遗文化博物馆前,看着熙熙攘攘的参观者,王成的手机突然响起。是自治区公安厅的表彰通知,金宝屯公安分局因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,被授予"文化守护先锋集体"称号。他关掉手机,望向博物馆内正在进行乌力格尔表演的舞台,老艺人苍凉的歌声中,他知道,这场守护文化根脉的征程,永远没有终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