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乘梓
金宝屯社区的槐树在夏风中沙沙作响,王成局长擦了把额头上的汗,看着手中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诉求的笔记本,眼神坚定而温暖。自推动建立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以来,这样深入社区化解矛盾的日子,早己成为他工作的常态,但每一次面对群众的难题,他依然充满热忱。
这天清晨,分局值班室的电话急促响起。原来是金宝屯社区的一对邻居又起了冲突,情况剑拔弩张。王成放下手头的工作,迅速召集几名干警,赶往现场。
赶到事发地点时,只见两家人堵在巷口,你一言我一语,争吵声震耳欲聋。一方是李大爷家,另一方是刚搬来不久的赵先生一家。李大爷满脸通红,手指着赵先生家的院子,大声喊道:“你们看看,这像什么话!好好的巷子,被你们堆得乱七八糟,我们还怎么走?”
赵先生也不甘示弱,涨红着脸回应:“我们刚搬来,东西多,没地方放,暂时堆一下怎么了?又没占你家地!”两家的情绪都十分激动,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邻居,场面一度失控。
王成见状,立刻分开人群,站到两家中间。他举起双手,大声说道:“大家先冷静一下!我是分局的王成,有什么问题,咱们坐下来慢慢说,别伤了和气。”他的声音沉稳有力,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,现场的争吵声渐渐平息下来。
王成示意干警将围观群众疏散,留出空间。然后,他分别握住李大爷和赵先生的手,语气温和地说:“走,咱们找个凉快地方,喝口水,慢慢唠。”在王成的带动下,两家人来到了社区的调解室。
调解室里,王成给每个人都倒了杯水,笑着说:“远亲不如近邻,大家住在一个社区,就是缘分。有矛盾很正常,关键是要把话说开。李大爷,您先说说,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李大爷喝了口水,情绪依然有些激动:“王局长,您是不知道。他们家把杂物堆在巷子里,本来巷子就窄,现在连三轮车都过不去了。我们进出太不方便了,这不是欺负人嘛!”
王成认真地点点头,转向赵先生:“赵先生,您这边是什么情况呢?”
赵先生叹了口气,说道:“王局长,我们刚搬来,家里东西实在太多,实在没地方放。想着先堆在巷子里几天,等收拾好了就搬走,没想到给大家造成这么大困扰。但李大爷说话也太难听了,上来就骂人,我们这口气咽不下去啊!”
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,王成心中有了数。他笑着说:“这事儿啊,其实就是个沟通和理解的问题。赵先生,您堆放杂物确实影响了大家通行,这不对;李大爷,咱们沟通的方式也得改改,好好说话,矛盾就不会激化。”
看到两人都若有所思,王成接着说:“我有个想法,咱们社区正好有个闲置的仓库,离这儿不远。赵先生,您看能不能把东西先搬到仓库去,等整理好了再搬回来?费用的话,我帮您跟社区协调,尽量给您减免。”
赵先生听后,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:“王局长,这敢情好!我这就去搬,给大家添麻烦了。”
李大爷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,说道:“是我太冲动了,年轻人刚来,有困难应该帮忙,不该骂人。”
王成拍了拍两人的肩膀,笑道:“这就对了嘛!以后都是好邻居,有什么事互相照应。”就这样,一场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,在王成的调解下,圆满解决。两家人握手言和,还相约改天一起吃饭。
处理完这起纠纷,王成并没有急着回分局。他在社区里转悠起来,和居民们拉家常,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和潜在矛盾。路过张大姐家时,他听到屋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。
王成敲了敲门,推开门走了进去。只见张大姐和她丈夫正吵得不可开交,家里的物品散落一地。看到王成进来,两人都有些尴尬,但情绪依然激动。
张大姐抹着眼泪说:“王局长,您给评评理。我丈夫整天不务正业,就知道打牌,家里的事一点都不管,孩子的学费都交不上了!”
张大姐的丈夫满脸不耐烦:“我怎么不务正业了?我就打个牌消遣一下,你整天唠唠叨叨,烦都烦死了!”
王成让两人先坐下,耐心地听他们倾诉。原来,张大姐的丈夫最近工作不顺,心情烦躁,就通过打牌来排解压力,却忽略了家庭责任。而张大姐一个人操持家里家外,十分辛苦,积压的情绪终于爆发。
王成叹了口气,语重心长地说:“两口子过日子,难免会遇到困难。但遇到问题,得一起想办法解决,而不是互相指责。老张,你工作不顺,心里难受,我理解。但打牌解决不了问题,你得振作起来,多为家里分担。张大姐,你也别总是埋怨,多关心关心老张,给他点时间和空间。”
看着两人沉默不语,王成接着说:“这样吧,我认识几个做小生意的朋友,他们正好缺人手。老张,你愿意的话,我帮你联系一下,先找份工作稳定下来。”
老张抬起头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:“王局长,真的可以吗?我愿意去试试!”
张大姐也感动得热泪盈眶:“王局长,谢谢您,我们以后一定好好过日子。”
在王成的帮助下,老张很快找到了工作。一个月后,当王成再次来到张大姐家回访时,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,心中满是欣慰。
随着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深入推进,金宝屯社区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少,邻里关系更加和谐。但王成知道,工作永远没有终点。
一天深夜,分局又接到报警,称社区里有一对夫妻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激烈冲突,甚至动起了手。王成二话不说,带领干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
到了这对夫妻家,只见屋内一片狼藉,孩子在角落里吓得首哭。妻子满脸泪痕,丈夫则坐在沙发上,一脸怒气。
王成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,让干警带孩子到一旁休息。然后,他分别和夫妻两人沟通。原来,妻子望子成龙,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,孩子压力很大。而丈夫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快乐童年,两人为此经常争吵,这次终于爆发了激烈冲突。
王成将两人叫到一起,说道:“你们都是爱孩子的,但爱的方式不同。孩子的教育很重要,但身心健康同样重要。咱们得找到一个平衡点。”
他接着说:“我认识一些教育专家,回头我请他们来给你们做个咨询,帮你们制定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案。同时,你们也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,尊重他的意愿。”
夫妻两人听后,都觉得自己太过极端,纷纷表示以后会好好沟通,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。
在王成的带领下,金宝屯公安分局的干警们始终秉持“人民警察为人民”的宗旨,深入社区,倾听群众心声,化解矛盾纠纷。他们用实际行动,让“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”在社区落地生根,让金宝屯社区成为一个和谐、温暖的大家庭。而王成局长,就像一面旗帜,引领着大家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,书写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,让警徽在服务人民的道路上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。
暮色笼罩着金宝屯社区,王成刚结束当天的回访工作,手机突然震动起来。是社区网格员小刘发来的消息:“王局,商贸街的商户又起冲突了,现场火药味很浓,您看......”消息还未读完,值班室的电话紧接着响起,证实了这场突发纠纷。
商贸街是金宝屯的核心商业区,林立的商铺承载着几十户家庭的生计。王成迅速召集干警,抵达时只见两家商铺门口挤满了人。卖五金的周老板和经营副食的吴大姐正对峙着,地上散落着摔碎的货架零件,吴大姐的丈夫举着摄像机大声叫嚷:“今天必须给个说法!你们装修动静这么大,客人都被吓跑了!”
“我们装修申请都批了,关你什么事?”周老板涨红着脸,手中的电钻还在嗡嗡作响,“要怪就怪你家生意差,别找借口!”人群中传来此起彼伏的议论声,隔壁水果店老板也凑上来抱怨:“王局长,他们这一闹,整条街都没法做生意了。”
王成注意到周老板身后堆着崭新的货架,墙角还放着未拆封的广告牌,显然是在为店铺升级做准备。他示意干警维持秩序,自己则拉过两位当事人:“走,咱们去社区办公室,吹着空调慢慢聊。”刚迈进办公室,吴大姐就抹起了眼泪:“王局长,我们全家就靠这个小店过日子,最近本来就生意清淡,他们叮叮当当敲了三天,客人根本不敢进店。”
周老板却满脸委屈:“我也不容易啊!这批货架和广告牌都是贷款进的,想着趁着淡季升级,赶在旺季前开业。社区明明批准了装修时间,他们非说我扰民。”王成翻出手机里的社区装修管理规定,发现确实标注着“工作日早八点至晚六点可施工”,但周老板这几天为了赶工期,经常七点还在作业。
“问题的关键在时间差上。”王成在白板上画了个时间轴,“周老板,您超时施工确实影响了周边商户,按规定要整改;吴大姐,咱们也得理解创业的难处,新店开张都想抢进度。”他转头对干警说:“联系城建部门,看看能不能协调个临时仓库,把周老板的施工材料先存放几天。”
看到两人仍有些犹豫,王成又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——去年他调解的两家早餐店因客源竞争大打出手,后来在他的建议下,一家转型做夜宵,两家生意反而都红火起来。“商贸街是个大家庭,只有抱团取暖才能长远。”他提议道,“周老板的五金店以后可以给吴大姐免费安装货架,吴大姐帮着宣传新店开业,双赢嘛!”
夜幕降临时,两家商铺的灯重新亮起。周老板主动将施工时间调整到上午,还在店门口张贴了致歉告示;吴大姐则送来两箱矿泉水,叮嘱施工师傅注意安全。望着重归热闹的街道,王成在调解记录本上写下:“商业纠纷调解的核心,是让利益冲突转化为合作契机。”
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王成患上了严重的偏头痛,但他仍坚持每天到社区巡查。这天清晨,他刚走进便民市场,就听见一阵激烈的争吵。卖菜的张婶和海鲜摊的陈老板正围着一摊水渍争执,张婶的菜筐翻倒在地,菜叶上沾满了泥水。
“你故意泼水!我这筐菜全毁了!”张婶举着湿漉漉的白菜,声音带着哭腔。陈老板却连连摆手:“冤枉啊!我就是冲洗案板,谁让你菜筐放得离我摊位这么近?”周围摊主纷纷围过来,有人指责陈老板霸道,也有人认为张婶占道经营。
王成蹲下身子,发现地面铺着老旧的石板,因长期受水浸泡己经凹凸不平。他捡起一片烂菜叶,对围观群众说:“大家先别争,这事儿我看不全怪某一方。”他叫来市场管理员,调出监控录像——原来陈老板冲洗案板时水流过大,而张婶的菜筐确实挡住了排水口,积水这才漫到她的摊位。
“问题出在排水系统老化上。”王成摸出随身携带的卷尺,现场测量起通道宽度,“张婶,您把摊位往回缩半米,既不影响经营,又能留出排水空间;陈老板,以后冲洗时记得用导流槽。”他当场联系市政部门,申请了紧急维修资金,承诺三天内改造排水系统。
临走时,张婶硬塞给他一把新鲜的青菜:“王局长,您比秤还公道!”王成笑着推辞:“要说公道,还得靠大家一起维护。”当天下午,他就组织市场摊主们召开座谈会,共同制定了《便民市场经营公约》,明确了摊位规范、卫生标准等细则。
暴雨突袭的深夜,分局接到紧急求助:独居老人刘奶奶家的屋顶被大风掀开,随时有坍塌危险。王成带领抢险小组冲进雨幕,手电筒的光束穿透雨帘,只见刘奶奶蜷缩在墙角,雨水顺着断裂的房梁不断滴落。
“小心!”干警小李眼疾手快,一把拉开即将被坠落瓦片砸中的王成。顾不上擦拭脸上的雨水,王成迅速评估现场情况:房屋年久失修,仅靠临时加固无法解决问题。他当即联系社区养老院,协调出一间临时安置病房,又安排干警连夜转移老人的贵重物品。
雨停后的清晨,王成带着施工队出现在刘奶奶家。他亲自爬上屋顶,和工人一起拆除危房部分,还自掏腰包购买了新的彩钢瓦。“王局长,您比亲孙子还亲啊!”刘奶奶握着他布满血泡的手,老泪纵横。半个月后,焕然一新的小屋前,刘奶奶挂起了一面写着“人民卫士,情暖万家”的锦旗。
随着调解工作的深入,王成意识到光靠“救火式”调解治标不治本。他组织分局干警成立“警民共建小组”,每周在社区开设法律讲堂,用情景剧演绎常见纠纷案例;建立线上调解平台,24小时受理群众诉求;还培养了一支由退休教师、律师、乡贤组成的“金牌调解员”队伍。
金秋时节,金宝屯社区举办了首届“邻里节”。王成站在挂满红灯笼的槐树下,看着曾经的矛盾双方如今并肩包粽子、猜灯谜。卖五金的周老板和副食店的吴大姐合伙摆起了促销摊位,张婶和陈老板的孩子在一旁追逐嬉戏。夕阳将每个人的笑容染成金色,调解记录本上的最后一页,王成郑重写下:“最好的调解,是让矛盾不再发生。”
远处,警车的警灯在暮色中闪烁,那是新的值班干警正在巡逻。王成揉了揉酸痛的肩膀,转身走向社区服务中心——明天,又有新的调解任务在等着他,但看着眼前这片和谐安宁的景象,他的脚步依然坚定而有力。警徽在晚霞的映照下熠熠生辉,诉说着一个又一个“人民警察为人民”的动人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