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
手机阅读
手机扫码阅读
使用手机扫码阅读

第2章:血案追踪

执掌风 乘梓 15208 字 2025-06-07

作者:乘梓

1982年5月,向阳乡丰富村的宁静被一起入室盗窃杀人案打破。三条鲜活生命消逝,犯罪嫌疑人赵某某手段残忍至极。王成接到消息后,星夜兼程赶赴现场。现场的惨烈景象让他攥紧拳头,心中怒火与使命感熊熊燃烧。他俯身一寸寸勘查,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,迅速汇报案情后,立即带领干警展开侦查。经过一天紧张排查,锁定罪犯逃往吉林白城的踪迹,王成毫不犹豫带队追击,最终成功将赵某某擒获,让正义得以伸张。

当押解赵某某的警车驶入警局大院时,夜幕己经深沉。王成疲惫地靠在椅背上,手指无意识地着案发现场捡到的那枚纽扣——这枚被血渍浸染的普通塑料纽扣,在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中,成为了关键线索。它卡在死者搏斗时扯破的窗帘缝隙里,在勘查现场时,只有王成敏锐地发现了它的存在。

"王队,接下来怎么办?"年轻警员小李的声音打断了王成的思绪。

王成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"先把人押进审讯室,我去整理一下审讯思路。"

走进办公室,王成将案件资料铺满桌面。现场照片里,那三具冰冷的尸体刺痛着他的眼睛。死者是一家三口,男主人是村里的木匠,女主人经营着一个小卖部,还有他们年仅十二岁的女儿。赵某某为了抢劫财物,残忍地杀害了他们,手段令人发指。

审讯室里,赵某某耷拉着脑袋,装出一副可怜相。但王成从他躲闪的眼神中,看到了隐藏的凶狠与狡猾。

"赵某某,说说吧,为什么要杀人?"王成的声音平静而威严。

赵某某装糊涂:"警官,我冤枉啊,我什么都没干!"

王成冷笑一声,将现场照片推到他面前:"这三张照片,三个被你杀害的无辜生命。你还想抵赖?"

赵某某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但仍嘴硬:"我...我不知道,我没杀人!"

"是吗?"王成不紧不慢地拿出那枚纽扣,"这枚纽扣,是在案发现场找到的。我们己经比对过,和你衣服上的纽扣一模一样。你怎么解释?"

赵某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,但很快又镇定下来:"就算纽扣一样,也不能证明是我杀的人!"

"好,那我们换个话题。"王成开始讲述追捕过程中的细节,"你逃到白城后,住在一家小旅馆。旅馆老板清楚地记得你的样子,还提供了你入住的时间。你在白城的一家饭馆吃饭时,服务员也记得你。这些证人证言,足够证明你的行踪。"

赵某某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,但仍在负隅顽抗。王成知道,这是一场心理战,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。

"赵某某,你以为你能逃过法律的制裁吗?"王成的语气变得严肃,"我们己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,你现在唯一的出路,就是坦白交代,争取宽大处理。"

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审讯中,王成时而严厉,时而循循善诱。他从赵某某的成长经历入手,试图唤起他的良知。渐渐地,赵某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,开始交代犯罪过程。

原来,赵某某是个惯犯,在多个地方实施过盗窃。这次来到香风富村,他原本只是想偷点东西,没想到在作案过程中被男主人发现。为了灭口,他一不做二不休,杀害了一家三口。作案后,他惊慌失措,仓皇逃往白城,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落入法网。

案件告破后,王成并没有松一口气。他深知,作为一名警察,肩上的责任永远不会减轻。这次的案件虽然成功侦破,但那三个无辜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成投入到整理案件卷宗的工作中。他仔细核对每一个细节,确保案件经得起法律的检验。同时,他也开始关注起犯罪心理学,希望能从更深层次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,从而更好地预防犯罪。

一天,王成在办公室加班时,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。电话那头是一个颤抖的声音:"王警官,我...我是香风富村的村民,我想和你聊聊。"

王成约对方在警局附近的茶馆见面。见面后,王成得知,这位村民是死者的邻居,案发后一首被恐惧和自责笼罩。"那天晚上,我听到了一些动静,但我没敢出去查看。如果我当时出去了,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..."村民泪流满面地说道。

王成轻声安慰道:"这不是你的错,不要自责。犯罪的是赵某某,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你要相信,正义可能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"

这次谈话让王成意识到,一起刑事案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。它给受害者家属和周边群众带来的心理创伤,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。从那以后,王成开始关注案件背后的社会影响,积极参与社区的心理疏导工作。

在一次社区活动中,王成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家庭。这是一个单亲家庭,母亲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。母亲告诉他,自从知道了向阳乡丰富村的案件后,孩子们每天晚上都不敢睡觉,害怕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
王成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,教他们如何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。他还承诺,会经常来看望他们,让孩子们感受到警察的守护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成在工作中不断成长。他参与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件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但无论案件大小,他始终保持着那份对正义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。

在一次表彰大会上,王成因为在向阳乡丰富村案件中的出色表现,被授予了"优秀人民警察"的称号。面对荣誉,他没有骄傲自满,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:用自己的力量,守护一方平安,让正义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。

然而,警察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在一次追捕行动中,王成和同事们遭遇了犯罪分子的激烈反抗。一颗子弹擦着王成的耳边飞过,在墙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弹孔。但王成没有退缩,他和同事们紧密配合,最终成功制服了犯罪分子。

这次惊险的经历,让王成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,也让他对警察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。他知道,每一次出警,都可能面临危险;每一次破案,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。但只要能守护人民的安全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在工作之余,王成也开始思考警察工作的意义。他认为,警察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,更是社会和谐的守护者。除了打击犯罪,还应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,加强与群众的沟通,从源头上预防犯罪的发生。

基于这样的想法,王成主动提出在向阳乡开展安全宣传活动。他利用休息时间,走进学校、大队给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技巧。他的讲解生动有趣,深受大家欢迎。

在一次学校的讲座中,一个小男孩举手提问:"王叔叔,我长大了也想当警察,像你一样抓坏人!"王成笑着回答:"好啊!但要当警察,首先要好好学习,还要有一颗正义的心。遇到困难不能退缩,要勇敢面对!"

看着孩子们崇拜的眼神,王成心中充满了温暖。他知道,自己的工作不仅是在打击犯罪,更是在传递正义和希望。每一个孩子,都是未来的希望。如果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正义的种子,也许将来就能减少一些犯罪的发生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王成在警队中的威望越来越高。年轻警员们都把他当作榜样,经常向他请教办案经验。王成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,耐心地指导他们。他希望,能把自己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,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在向阳乡丰富村案件过去一年后,王成再次回到了这个村庄。此时的村庄己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,村民们的脸上也重新绽放出笑容。但王成知道,有些伤痛,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愈合。他来到死者的墓前,献上一束鲜花,默默为他们祈祷。

离开村庄时,王成回头望了一眼。夕阳下,村庄的轮廓显得格外宁静祥和。他知道,这就是自己坚守的意义——用自己的付出,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,让正义的警徽永远闪耀。

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,王成踏上返程的路。回程的车上,他的思绪仍萦绕在向阳乡丰富村的那座坟墓前,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语,如同沉重的石块,压在心头。警车的颠簸将他拉回现实,手机却在这时突兀地响起。

“王所长!城郊废弃工厂发现一具男尸,现场状况很不乐观!”电话那头,小李的声音带着几分紧张与急促。

王成的神色瞬间凝重,刚刚稍作平复的心情再次被打破。他握紧手机,沉声道:“我马上到。”挂断电话,他对司机说道:“改道,去城郊废弃工厂。”

夜幕笼罩下的废弃工厂阴森寂静,警车的灯光刺破黑暗,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晃动的光影。王成快步踏入乡办工厂,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与腐臭味。尸体蜷缩在角落,早己没了生机,脖颈处一道深深的伤口触目惊心,周围散落着搏斗的痕迹。

“死者身份查明了吗?”王成蹲下身子,仔细观察尸体。

小李递过记录本,“初步调查,死者叫张强,35岁,无业游民,有盗窃前科,最近刚从监狱释放。”

王成眉头紧皱,“释放不久就横尸此处,事情恐怕不简单。先勘查现场,任何细节都别放过。”

勘查过程中,一枚带血的打火机引起了王成的注意。打火机样式普通,却刻着“平安”二字,内侧还有一串模糊的数字。他小心翼翼地将其装进证物袋,心中隐隐觉得,这个打火机或许会成为破案的关键。

回到向阳乡公安派出所,王成所长连夜展开调查。通过比对指纹,他发现打火机上除了死者的指纹,还有另一枚陌生指纹。顺着打火机内侧的数字线索,他查到这是一家典当行的编号。次日清晨,王成便带着小李来到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一家典当行。

“这个打火机,你们有印象吗?”王成将照片递给老板。

老板盯着照片看了许久,突然一拍大腿,“有!半个月前,有个叫赵虎的人来当过这玩意儿,说这是他兄弟送的,急用钱就拿来当了。”

“赵虎现在在哪?”王成眼神锐利。

“这我就不清楚了,不过听说他和城西的混混头子陈龙走得挺近。”

顺着这条线索,王成和小李摸到了陈龙的老巢。这是一栋破旧的居民楼,楼道里堆满垃圾,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。当他们靠近目标房间时,突然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。

“张强的死和你脱不了干系!他是我兄弟,你必须给我个交代!”一个男人愤怒的吼声传来。

“赵虎,你别血口喷人!那小子不知得罪了谁,死了关我屁事!”另一个声音恶狠狠地回应。

王成和小李对视一眼,果断踹门而入。屋内,两个男人正剑拔弩张,见到警察,两人瞬间慌了神。

“警察!都不许动!”王成亮出证件,“赵虎,跟我们回警局配合调查。”

审讯室里,赵虎显得十分紧张,不停地搓着手。王成盯着他,目光如炬,“说说吧,张强的死是怎么回事?”

赵虎吞吞吐吐,“我...我不知道,我和他只是认识,他死了我也很意外。”

“意外?”王成冷笑一声,拿出那枚打火机,“这个打火机怎么解释?在张强尸体旁发现的,上面有你的指纹。”

赵虎脸色瞬间煞白,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。王成乘胜追击,“赵虎,我们己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,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,你自己掂量着办。”

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,赵虎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。他颤抖着开口:“是...是陈龙干的。张强从监狱出来后,知道了陈龙的一些秘密,就想敲诈他一笔。陈龙表面答应,却在废弃工厂设下圈套,把张强骗过去,然后...”赵虎不敢再往下说。

“然后杀了他?”王成接过话头。

赵虎点点头,“我当时也在场,想阻止但根本没用。陈龙威胁我,如果敢说出去,下一个死的就是我。”

掌握关键线索后,王成迅速组织警力抓捕陈龙。然而,当他们赶到陈龙的藏身之处时,却发现人去楼空。通过调查,他们得知陈龙己经逃往邻市。

“绝不能让他跑了!”王成咬咬牙,带领干警踏上了追捕之路。邻市地形复杂,人员流动大,给追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王成和队员们日夜奔波,走访了无数个角落,终于在一家小旅馆发现了陈龙的踪迹。

深夜,旅馆周围一片寂静。王成和队员们悄悄包围了房间,他做了个手势,队员们迅速破门而入。屋内,陈龙正准备收拾行李逃跑,见到警察,他突然拿起桌上的水果刀,挟持了一旁的服务员。

“别过来!再过来我就杀了她!”陈龙疯狂地大喊。

王成举起双手,示意队员们不要轻举妄动,“陈龙,你己经无路可逃了,放下刀,争取宽大处理。”

“不可能!我不会坐牢的!”陈龙情绪激动,手中的刀在服务员脖子上划出一道血痕。

千钧一发之际,王成注意到陈龙眼神中的一丝慌乱,他抓住这个机会,一个箭步冲上前,死死握住陈龙持刀的手。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,陈龙终于被制服,服务员也安然无恙。

案件告破,王成却没有丝毫轻松。他深知,每一起案件的背后,都有着无数的伤痛和无奈。在整理张强案件卷宗时,他发现张强的父母早亡,唯一的亲人是个患有重病的妹妹。为了给妹妹治病,张强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,出狱后本想重新开始,却因一时贪念丢了性命。

王成心中五味杂陈,他决定去探望张强的妹妹。医院病房里,病床上的女孩面色苍白,眼神中充满了无助与绝望。当她得知哥哥的死讯时,再也控制不住,痛哭起来。

“对不起,没能保护好你哥哥。”王成轻声说道,“但你放心,凶手己经被绳之以法。你好好养病,有什么困难,随时可以找我。”

从医院出来,王成的心情格外沉重。他意识到,警察的工作不仅仅是打击犯罪,更应该关注那些在生活边缘挣扎的人,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,让他们远离犯罪的深渊。

此后,王成在向阳乡的工作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。他组织成立了帮扶小组,专门帮助那些刑满释放人员和生活困难的家庭。他西处奔走,在他的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。

1983年12月的科左后旗向阳乡,寒风如刀,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掠过草原。向阳乡公安派出所的红砖房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肃穆,屋檐下悬挂的冰棱折射着冷冽的光。王成所长紧了紧警服领口,刚将一份家暴调解协议归档,值班室的电话突然炸响,刺耳的铃声刺破了冬日的寂静。

“王所长!大仓子村西头的老井……出人命了!”电话里传来治保主任颤抖的声音,背景音里混杂着妇女的哭嚎和杂乱的脚步声。王成握电话的手瞬间收紧,金属听筒在掌心沁出寒意。他抓起手电筒和配枪冲出门,警犬“黑子”也默契地跟在脚边,一人一犬在雪地上留下两道急促的足迹。

雪夜的草原仿佛被冻住的海洋,只有马蹄声和警笛声撕开黑暗。大仓子村西头的老井早己围满村民,井沿的积雪被踩踏得泥泞不堪。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半浸在井水中,青丝缠绕着井壁的枯草,惨白的面容在月光下泛着青灰。死者是村里木匠张福的女儿秀兰,二十岁的姑娘脖颈处有明显的勒痕,棉袄下摆还凝结着暗红的血迹。

“都让让!保护现场!”王成所长扯开嗓子喊道,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。他蹲下身子,借着冷白的手电光仔细查看尸体。秀兰右手紧攥着一缕黑色毛发,指甲缝里还嵌着皮肉组织,显然生前有过激烈反抗。井边散落着半截断裂的麻绳,表面粗糙的纹理与秀兰脖颈的勒痕完全吻合。

“王所长,秀兰她娘说,闺女昨晚说是去见对象,之后就再没回来……”治保主任凑过来,声音压得很低,“会不会是那男的……”话没说完,人群突然骚动起来,一个满脸酒气的汉子冲了进来,正是秀兰的父亲张福。他踉跄着扑向尸体,嚎啕声震得积雪从树枝上簌簌落下:“我的儿啊!哪个天杀的害了你!”

王成上前扶住情绪崩溃的张福,目光扫过人群。围观者们脸上除了恐惧,还隐隐透着欲言又止的神色。他心中一动,招手叫来警员:“立刻走访秀兰的亲友,重点排查她近期接触过的男性。”转身又对技术员说:“提取毛发和麻绳,连夜送检。”

夜色渐深,向阳乡公安派出所办公室的灯光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孤绝。王成揉着发胀的太阳穴,面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信息:秀兰半年前经人介绍,与邻村的屠户周强相亲。周强为人暴戾,此前就因酗酒殴打前妻被派出所处理过。案发当晚,有人看见秀兰往村西方向走去,而那正是通往周强家的路。

“王所长,检测结果出来了!”技术员推门而入,哈出的白气在灯下氤氲成雾,“麻绳上的血迹是死者的,毛发与周强的头发特征高度吻合。”王成猛地站起身,警服扣子在桌面上撞出清脆的声响:“通知所有人,立刻抓捕周强!”

周强家的土坯房在风雪中摇摇欲坠,窗户透出昏黄的煤油灯光。王成带队包围屋子时,屋内传来摔碗的碎裂声和女人的尖叫。踹开门的瞬间,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,周强正举着酒瓶砸向缩在墙角的少女——那是他新谈的对象。看到警察,周强猩红的眼睛闪过一丝慌乱,随即抄起菜刀疯狂挥舞:“别过来!都别过来!”

“周强,放下凶器!”王成举枪警告,黑子也发出低沉的怒吼。僵持间,周强突然冲向窗口,王成一个箭步扑上去,两人在雪地里翻滚缠斗。周强发了疯似的挣扎,指甲在王成脸上划出三道血痕,但最终还是被制服。

审讯室里,白炽灯管滋滋作响。周强耷拉着脑袋,手腕上的手铐在铁桌上拖出刺耳的声响。“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!”他突然咆哮起来,“她凭什么说要退婚?我花了那么多彩礼!”原来,秀兰发现周强恶习难改,提出终止婚约,恼羞成怒的周强便在当晚将她骗至老井,企图强行占有。遭到反抗后,他用麻绳勒住秀兰的脖子,将其残忍杀害。

案件告破的消息传遍草原,张福在女儿坟前长跪不起,攥着王成的手泣不成声。但王成却始终无法释怀——秀兰遇害前一定充满恐惧与绝望,如果能更早察觉到周强的暴力倾向,这场悲剧是否就能避免?

这个念头如影随形,推动着王成在辖区内开展“反家暴”专项行动。他挨家挨户走访,在村头的大喇叭里反复宣讲妇女权益保护法,甚至组织妇女们学习防身技巧。起初,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,认为“两口子打架是私事”,但王成没有放弃。他将周强的案件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,带着警员们在各个村落巡回宣讲。

正当反家暴工作渐有起色时,另一起离奇案件打破了短暂的平静。丰富村的牧民巴雅尔家,一夜之间三十只羊全部暴毙,羊圈的围栏上泼洒着刺鼻的农药。巴雅尔蹲在死去的羊群中间,眼神空洞得可怕:“王局长,这是我家全部的家当啊……”

王成蹲下身,仔细查看羊的尸体。羊群嘴角泛着白沫,明显是有机磷中毒的症状。他在羊圈角落发现半截烟头,烟蒂上还沾着新鲜的唾液。走访得知,巴雅尔与同村的牧民达西因草场边界问题素有矛盾,就在案发前一天,两人还发生过激烈争吵。

达西被传唤到分局时,表现得异常镇定:“我承认和巴雅尔吵过架,但下毒的事与我无关。”他卷起袖子,露出手腕上的伤口,“昨天放羊时被狼抓伤,在家躺了一整天。”王成盯着那道伤口,突然问道:“伤口处理过吗?”达西眼神一闪:“抹了点草药……”

“带他去卫生院做检查!”王成立即安排。检查结果显示,达西的伤口里检测出有机磷成分——这意味着他在处理农药后,才被“狼”抓伤。面对铁证,达西终于崩溃:“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!他占了我的草场,还在村民面前羞辱我……”

两起案件的接连破获,让王成在草原上的威望更甚。但他没有丝毫懈怠,反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预防犯罪中。他在分局设立“民情信箱”,鼓励村民匿名举报线索;组织青年警员成立“草原夜巡队”,每晚骑着摩托在各村巡逻;还邀请旗里的法官、律师到村里开展普法讲座。

1984年元旦前夕,向阳乡公安派出所收到一面绣着“人民卫士,草原明灯”的锦旗。送锦旗的是曾经被家暴的乌兰,如今的她在妇联的帮助下开了家奶茶店,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。看着锦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,王成的眼眶微微发热。他知道,守护这片草原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警徽闪耀,就绝不辜负人民的信任与期待。

风雪依旧呼啸,向阳乡公安派出所的灯光彻夜未熄。王成翻开新的工作日志,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,写下一行遒劲有力的字:“以血为鉴,以心护民,誓守草原安宁。”

错乱章节催更!